新中根据地。
如今苏墨手下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人了。
名义上他还是个排长,可实际兵力早已达到一个团的规模。
部队目前分为炮兵大队、骑兵大队和步兵大队三部分。
炮兵大队由杨志华担任大队长,编制约两百人;
骑兵大队归孙德胜统领,有四百来号人马;
步兵大队则由赵东海负责,人数接近五百。
除此之外,还有苏墨直接指挥的精锐力量,比如龙魂特战队、警卫班等作战单位。
整支队伍的战斗人员总数突破了一千二百人。
这还不包括后勤系统的非战斗人员——像顺溜姐那样的同志,都在后方默默支持着整个根据地的运转。
换句话说,苏墨这个“排”,早已具备了团级建制的实力,战斗力不容小觑。
装备方面更是令人羡慕。
除了系统提供的特种器材外,轻重机枪配备充足,冲锋枪也数量可观。
其中大部分是mp38型冲锋枪,是从山本特工队那些曰军精锐手中缴获而来。
总而言之,现在的苏墨可谓兵强马壮,弹药充足,根本不愁武器补给。
新一团一排指挥所内,陈怡和萧雅走了进来,齐声问道:“排长,您找我们?”
经过这段时间的严格训练,两人早已褪去当初的柔弱气质,成长为英气逼人的女战士。
身姿挺拔,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风范。
苏墨看着她们,点头说道:“没错,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了,我给你们安排新的任务。”
他清楚每个人的特长,不会让擅长文职的人上前线拼刺刀,也不会让后勤人才白白浪费在文书堆里。
“陈怡,从今天起,你出任我部后勤部部长,全面负责根据地建设、物资调配、征兵动员等工作。”
陈怡立正敬礼,声音坚定:“是!坚决完成任务!”
“萧雅,你调任我的机要秘书,主管电报收发、文件归档以及日常文书处理。”
萧雅同样敬礼回应:“明白,排长!”
两人都是经系统评定为三星资质的人才,各有专长。
苏墨根据她们的能力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用。
随后,他又详细讲解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她们尽快进入角色。
交代完毕后,两人便转身离去,投入新的岗位。
没过多久,顺溜姐兴冲冲地跑进指挥部,脸上洋溢着喜悦:“排长啊,你给的那批种子真是神了!才种下去几天,全都冒芽了!”
“你看这麦苗蹿得多快,长得又壮实,比咱们平时种的品种强太多了!”
这批超级种子数量有限,暂时无法大面积推广,但足够完成首次试种。
只要这一茬收获顺利,就能留下足量的新种子,下一步扩种就有了保障。
粮食问题一旦解决,部队的根基就稳了。
苏墨笑着点头:“干得好,顺溜姐,辛苦你了。”
顺溜姐咧嘴一笑:“不累不累!谁能想到咱新中村这片地还真适合种小麦呢,盼着秋天能打个满仓!”
苏墨语气笃定:“放心吧,今年一定能丰收。”
有了这种高产速生的作物支撑,部队再也不用为口粮发愁。
吃饱了饭,才有劲头跟鬼子真刀真枪地干。
顺溜姐汇报完喜讯,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刚走不久,刘大壮也乐呵呵地闯了进来,满脸喜色地说:“排长,天大的好消息!咱们的兵工厂厂房建好了,就等设备进场了!”
这座兵工厂选址在新中村背后的新开山区域,施工进度比预想快了不少。
多亏了村里乡亲和前来投奔的难民齐心协力,昼夜赶工,才得以如此顺利完工。
听到这个消息,苏墨眼中也闪过一丝振奋:“太好了!大壮,你现在立刻组织战士和村民,前往马安山路口,把设备运回来!”
“那是我托海外华侨几经周折才运到国内的生产线,专门用来组装美式m1加兰德步枪的,必须尽快安装调试!”
系统奖励的装备和器械都会定点存放在指定地点,并不会凭空出现,避免引起他人怀疑。
而苏墨也早已准备好说辞,对外宣称这是通过秘密渠道从国外引进的生产设备,合情合理。
那些人正是华侨。
抗战期间,华侨们对国内的支援从未间断,捐钱、捐物,甚至连武器和飞机都有不少人慷慨解囊。
所以对于这批兵工厂设备的来历,苏墨自然心中有数。
刘大壮咧嘴一笑:“嘿嘿嘿,排长,没想到您还认识这么厉害的华侨啊,路子通天啊,真是了不起!”
苏墨没好气地瞪他一眼:“行了行了,少在这儿吹捧,赶紧带人把设备运去兵工厂,抓紧安装调试。”
“我可盼着咱们的战士早点用上m1加兰德步枪呢!”
“明白!”刘大壮大应一声,转身就跑去忙活了。
系统奖励的这些设备,安装和调试都不算复杂,只要运到厂里,不出三天就能投入生产。
想到部队即将换装新式步枪,苏墨心里也挺振奋。
这战斗力,肯定能往上提一大截。
接连的好消息让他的心情格外舒畅。
难得清闲,他一边哼着小调,一边踱步到了训练场查看训练情况。
此刻全营都在紧张操练。
孙德胜正带着骑兵队练马上劈砍。
“快!再快点!”
“手上的劲儿呢?饭白吃了是吧!”
“控缰要稳,出刀要准……”
自从从伪军投诚过来,直接被委任为骑兵队长,孙德胜深知这份信任有多重。
为了不辜负苏墨,他训练起来格外卖力。
如今这支骑兵的战力,已经比过去强了不少。
另一边,杨志华正在指导炮兵测距。
他举起右手大拇指说道:“很多时候咱们没有专业器材,怎么判断距离和角度?这时候就得靠自己的大拇指。”
“这叫‘拇指测距法’,是炮兵最基础的技能之一。”
“原理其实不难,就是用一个固定公式,结合参照物,算出目标的实际距离——简单说,就是你闭一只眼,手臂伸直,用拇指对准目标一侧,然后换眼观察,拇指看起来会偏移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乘以十,基本就是目标距离了。”
杨志华出身讲武堂,科班炮兵,教起人来条理清晰,一套一套的。
苏墨在一旁默默点头。
当初招揽杨志华,果然是个正确的决定。
步兵那边也没闲着。
“注意队形!散开但别脱节!”
“突击组、火力组、支援组跟紧节奏!”
“上!冲锋!别乱套!”
赵东海正组织步兵演练三三制战术。
除了日常训练,现在还加入了专门的三三制作战训练。
以往打仗,动不动就一窝蜂往上冲,看着气势汹汹,实则等于送命。
曰军火力凶猛,哪怕只凭几挺机枪守阵地,也能把密集冲锋的队伍成片扫倒。
所以这种灵活分散、小组协同的打法,成了眼下训练的重点。
苏墨看着战士们进退有序,配合默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看来训练已经初见成效。
只是真上了战场,能不能顶得住,还得看实战。
“二蛋,你过来。”
苏墨瞥见葛二蛋在边上歇息,便叫了一声。
葛二蛋小跑过来,敬了个礼:“排长,有事?”
苏墨笑着问:“怎么样,还吃得消吗?我看你最近进步不小啊。”
的确,葛二蛋变化太大了。
从前那个吊儿郎当的混小子,如今已是个像模像样的兵了,还当上了班长,表现亮眼。
葛二蛋挠头嘿嘿一笑:“排长,俺挺适应的,您放心,绝不会给您抹黑!”
苏墨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我信你!”
“是!”葛二蛋立正回应。
转了一圈,看完各部训练情况后,苏墨这才返回指挥部。
刚迈进指挥部,萧雅便快步迎上来:“排长,团里来人了!”
“团部的人?”
苏墨心头一紧。
李云龙派人过来?
这是出了什么事?
该不会是来问责的吧?
“人在哪儿?说什么事?”
“在会客室候着呢,是个送信的小战士。”
“走,过去瞧瞧。”
苏墨快步走进会客室,只见一名年轻的通讯兵正站在屋中央,肩上挎着帆布包,满脸风尘。
小战士见到苏墨,立刻立正敬礼:“报告苏排长!我是团部派来的通讯员,奉团长李云龙命令,前来收取各独立作战单位的战斗总结材料。”
“我这次来,就是取作战汇报的。”
所谓作战汇报,就是把打过仗的过程、战果、伤亡和经验教训整理成文,向上级说明情况。
有简报、要报,也有详细战报,通常由指挥员亲自组织撰写,以便上级掌握前线实情。
捌陆军那时通信手段落后,没有电台可用,联络全靠人力传递。
像眼下这种需要收集各部队战况,只能一个一个派通讯员跑腿。
苏墨听罢点点头:“行,这个没问题。
我这就把写好的材料找出来。”
他每次打完仗都会记下经过,既是向组织交代,也算自己复盘反思。
不多时,苏墨将整理好的战报递了过去。
通讯员接过文件,连口水都没喝,转身就往回赶——一百多里山路等着他呢。
……
第二天清晨。
新一团团部。
李云龙召集各部上报作战情况,为的是摸清大家这段时间的发展底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