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冯保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时。
黄锦,才缓缓地,从椅子上站起。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那已经开始泛起鱼肚白的,天际线。
喃喃自语。
“苏明理啊苏明死理……你这盘棋,下得太大,太险……”
“光有‘钱’和‘势’,还不够。”
“咱家,必须再为你,添上一把……最锋利的‘刀’。”
“严嵩那个老东西,不是最擅长,玩弄人心,颠倒黑白吗?”
“那咱家,就让一个,曾经被他玩弄过,见识过他手段的‘自己人’,亲眼去看看,他这次,要对付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怪物。”
“人心,才是这世上,最坚固的堡垒,也是……最容易,被攻破的城墙啊。”
夜色,渐渐褪去。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京城那巍峨的城楼时。
无数的报童,如同出巢的蜂群,涌上了还带着些许寒意的街头。
“号外!号外!《京师快报》号外!”
“天降祥瑞!格物总局炼出不世神物!”
“点土成石!千年不腐!圣上今日亲临西山,为我大周祈福!”
血红色的标题,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眼。
那一声声,清脆而又充满了煽动性的叫卖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便打破了京城的宁静。
无数的院门,被推开。
无数的人,从睡梦中惊醒。
他们冲上街头,从报童手中,抢过那份,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号外”。
当他们看到报纸上,那用最夸张的笔触,描绘出的,“水泥”与“神尺”的诞生过程时;当他们看到,那用雕版,精心刻印出的,两件神物的,清晰的图样时;当他们看到,报纸末尾,那用黑体大字,标出的,圣上将亲临西山观礼的,确切消息时。
整个京城,都疯了。
“老天爷!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快!快去西山!晚了,就占不到好位置了!”
“这……这是神仙下凡,来辅佐我大周了吗?”
士绅,商贾,百姓,学子……
所有的人,都被这则,足以载入史册的,惊天新闻,给彻底点燃了!
一股前所未有的,混杂着好奇、崇拜、激动、狂热的浪潮,开始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迅速汇聚。
无数的人流,开始自发地,朝着一个方向,涌动。
那个方向,是西山。
严府。
严世蕃,是被门外,那如同潮水般的喧哗声,给惊醒的。
他烦躁地,披衣起身,对着门外吼道:“吵什么吵!大清早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管家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见了鬼一般的惊恐。
“阁……阁老……不……不好了!”
他将一份,刚刚从外面抢回来的《京师快报》号外,呈了上来。
“您……您快看看吧!”
严世蕃不耐烦地,接过报纸。
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个血红色的标题上时。
他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手中的报纸,飘然落地。
他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得干干净净。
他踉跄着,后退了两步,一屁股,跌坐在了冰冷的地上。
完了。
他脑子里,只剩下了这两个字。
他知道,他父亲那套,在暗中,用舆论和民怨,来毁掉苏明理的计划,已经,彻彻底底地,破产了。
苏明理,根本不屑于,去解释,去辩白。
他直接,掀了桌子。
他用一种,近乎于神迹的方式,将自己,塑造成了一尊,金光闪闪的,无可辩驳的……神!
而他严党,在这尊“神”的光芒之下,就像一群,躲在阴暗角落里,玩弄着卑劣伎俩的……小丑。
“父亲……父亲!”
他连滚带爬地,冲向了严嵩的书房。
然而,当他推开书房门时。
却发现,他的父亲,严嵩,早已,穿戴好了,一身崭新的一品朝服,头戴梁冠,腰束玉带。
他正对着一面铜镜,一丝不苟地,整理着自己的仪容。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惊慌,甚至,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父亲,您……”严世蕃彻底懵了。
严嵩,没有回头。
他只是看着镜中,那个苍老,却依旧充满了威严的自己。
缓缓地,说道:
“更衣。”
“今日,为父,要亲自去西山,看一看。”
“看一看,我们大周,这条新生的‘龙’,究竟,是会一飞冲天……”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淬了毒一般的,冰冷寒光。
“还是……会被人,当场,斩于马下。”
卯时,天光大亮。
整个京城,仿佛一座被瞬间唤醒的巨大巢穴,无数条人流,从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涌出,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朝着西山的方向,滚滚而去。
车轮滚滚,马蹄声碎。
寻常百姓,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扶老携幼,脸上带着过节般兴奋的表情。他们或许看不懂那“水泥”和“神尺”背后深远的意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去亲眼见证一场,由当今天子亲自出席的,“神迹”的诞生。这是千载难逢的热闹,更是足以让他们吹嘘一辈子的谈资。
商贾士绅,则乘坐着华丽的马车,神情中,除了好奇,更多的是一种精明的算计。他们从那份小小的报纸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要去看的,不是神迹,而是未来。是一个可能颠覆他们现有财富格局的,全新的“风口”。
而在这股庞大的人流之中,最为显眼的,则是那些挂着各家府邸标识的官轿。
从内阁,到六部九卿,再到翰林院、都察院。几乎所有在京的,有头有脸的官员,都收到了来自司礼监的,“陪驾观礼”的“邀请”。
这是一场,谁也无法拒绝的邀请。
严嵩的轿子,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沉稳。黑色的轿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但那由十六名精壮轿夫抬着的规制,和轿前,由锦衣卫校尉亲自开道的阵仗,无声地,彰显着这位首辅大人的,无上权柄。
轿内,严世蕃坐立不安,他掀开轿帘的一角,看着外面那黑压压的人群,只觉得一股无名的烦躁,在心中升腾。
“父亲,您说……这苏明理,他会不会,是在故弄玄虚?”他忍不住,再次开口,试图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丝安慰,“万一……万一他那‘水泥’,只是个样子货,根本不堪一用呢?那今日,岂不是他自掘坟墓?”
严嵩,闭着眼睛,靠在软垫上,仿佛睡着了一般。
听到儿子的话,他才缓缓地,睁开眼。
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的波澜。
“世蕃。”他淡淡地说道,“事到如今,你还看不明白吗?”
“那水泥,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什么?”严世蕃一愣。
“重要的是,”严嵩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他,已经成功地,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西山。他将圣上,将满朝文武,将全城百姓,都变成了他这场大戏的,观众。”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要展示的,不仅仅是两件器物。”
“他要展示的,是一种力量。”
“一种,我们从未见过,也无法理解的,‘创造’的力量。”
“今日,无论他那水泥,是坚如磐石,还是不堪一击。他,都已经赢了。”
“因为,他已经在所有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名为‘格物’的种子。”
“他告诉天下人,除了四书五经,除了科举八股,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条路,可以通往……权力和财富的巅峰。”
严嵩说到这里,轻轻地,咳嗽了两声。
“我们,从一开始,就小看了他。我们以为,我们是在和一个‘妖童’斗法。我们错了。”
“我们,是在和一个,企图改变天地规则的‘开道者’,为敌。”
严世蕃,听得是遍体生寒。
他第一次,从父亲的口中,听到了“为敌”这两个字。
在此之前,苏明理,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需要被“拔除”的钉子,一个需要被“碾死”的虫子。
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被正视的,“敌人”。
另一边,徐阶的轿子,则显得朴素了许多。
轿内,只有他一人。
他的手中,紧紧地,攥着那份《京师快-t-》的号外。那粗糙的纸张,几乎要被他手心的汗水,给浸透了。
他的心情,比严嵩父子,要复杂一百倍。
有激动,有欣慰,有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成了。
他当初,在冀州,在那间小小的书房里,看到的,那个关于“实学”的,模糊的未来,似乎,正在以一种,超乎他想象的速度,变成现实。
苏明理,这个由他一手发现,并推到台前的“神童”,没有让他失望。
他不仅,在严党的围剿中,活了下来。
更是,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为“实学”,为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
但是……
徐阶看着窗外,那些疯狂的人群,心中的忧虑,便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太快了。
实在是,太快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苏明理现在,已经不是“秀于林”了。他简直,是直接在百官的头顶上,种下了一棵,直插云霄的,通天神木!
他将自己,置于了所有聚光灯的中心,置于了所有矛盾的焦点。
他将这场,原本只是在暗流中涌动的,“经义”与“格物”之争,毫无保留地,摆在了台面上,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是在逼着所有人,站队。
要么,站在他这边,拥抱这个全新的,充满了未知与机遇的“格物时代”。
要么,就站在他的对立面,成为被时代车轮,无情碾压的,旧秩序的维护者。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
徐阶知道,从今日起,他,作为苏明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引路人”,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了。
他,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这棵神木之下,为他,遮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最猛烈的风雨。
“罢了……罢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将那份报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入袖中。
“老夫这一把骨头,就陪你这个小疯子,赌上这一回吧。”
当庞大的人流,汇聚到西山脚下时。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了。
西山,原本只是一片荒凉的采石场。
而现在,这里,已经被彻底改造,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露天“舞台”。
舞台的中心,是一座新近搭建起来的,高达三丈的,皇家观礼台。黄罗伞盖,金瓜大纛,早已准备妥当。
观礼台的正前方,是一片被清理出来的,巨大的空地。
空地的中央,用黄土和石灰,画出了两个巨大的圆圈。
一个圆圈里,静静地,躺着那块,一尺见方的,灰黑色水泥砖。
另一个圆圈里,则摆放着一张铺着红绸的长案。案上,放着那根,银白色的,因瓦合金标准尺。
而在空地的四周,早已被一队队的禁卫军,用一人多高的木栅栏,给围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只能站在栅栏之外,踮着脚,伸长了脖子,远远地,眺望着。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官员和士绅,则被安排在了观礼台下方的两侧,有专设的座位和茶水。
整个现场,人声鼎沸,却又,井然有序。
司礼监和东厂的人,几乎倾巢而出。他们穿着醒目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如同鹰隼一般,监视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维持着秩序。
而另一支,同样身穿飞-t-服,但气质却更为冷冽肃杀的队伍,则静静地,驻守在观礼台的后方,和通往山顶的各个要道上。
他们,是锦衣卫。
为首的,正是那个面容冷峻,眼神如刀的千户,沈炼。
他站在一处高坡之上,冷冷地,俯瞰着下方,这片,由无数人的欲望和狂热,所构成的,巨大的名利场。
他的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块,紫金腰牌。
腰牌上,还残留着,黄锦身上,那股独特的,龙涎香的味道。
他的耳边,仿佛还在回响着,冯保,那个小太监,昨夜,在他耳边,留下的那句话。
“清河县的故人,在西山,备下了好戏。请他,带着他的人,去看一场,真正的,点石成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寒门小神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