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猛地甩了甩鞭子,枣红马“嘶”地长鸣一声,撒开四蹄往前冲。
车轮碾过尘土,扬起道黄雾,铁制车架与板簧配合着,发出“嗡嗡”的轻响,像支越来越急的调子。
陈睿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树影飞速后退。
新换的铁制车架果然不同,3没有木架的“咯吱”呻吟,只有螺栓咬紧的沉稳,连车厢底板都没怎么晃。
他伸手摸了摸旁边的重物,捆得结实的麻袋纹丝不动,不像往常那样随着颠簸滚来滚去。
“小郎君,这铁架子是真稳!”老周的声音从车辕传来,带着股兴奋,“往常拉车,颠得骨头都快散了!”
遇到一段被雨水泡软的泥路,车轮陷进去半寸,板簧“唰”地被压弯,五片钢板挤成一团,像朵攥紧的铁花;等马蹄奋力把车轮拽出来,钢板又“嗖”地弹开,带着车厢轻轻一抬,竟没沾多少泥。
去村子的路更颠簸。
老周却不减速,赶着马车直冲过去——陈睿只觉身子随着板簧的节奏微微起伏,像坐在铺了厚褥子的摇椅上,低头看那罐水,依旧稳当当的。
“快到太平村了!”老周指着前面的村口,“往常这时候刚过沣河桥,今天竟快了两刻钟!”
马车刚进草堂村,就惊动了村口的村民。
刘老汉眯眼瞅着飞驰的马车,手里的木锨都停了:“老周,你这车咋跑这么快?车厢都没咋晃,俺家二小子前几天去长安,坐你的车回来,说颠得腰都快断了。”
“换了新家伙!”老周勒住马,跳下车指着车底,“你瞧这铁片子,陈郎君叫它‘板簧’,还有这铁架子,跑起来稳!”
陈睿让杨铁信和村民们一起往车上装矿石,四筐矿石搬上去,车厢往下沉了寸许,板簧被压得弯成了新月,却始终没塌。“再装一筐!”他喊了一声,想试试极限承重。
等五筐矿石堆满车厢,老周试着赶了赶车,马车依旧跑得轻快,只是板簧压缩得更厉害,每圈钢板都贴在了一起,发出“咯吱咯吱”的较劲声,却没断一根。
“回长安!”陈睿跳上车,见那罐水还稳稳地立在车板上,心里彻底有了底。
返程时,日头已往西斜。
马车碾过太平村外的石桥,陈睿忽然让老周停车,自己跳下车检查板簧——钢板上沾了些泥,却没变形,用手扳了扳,韧劲十足;铁制车架的螺栓依旧牢牢咬着,连螺帽的棱角都没磨圆。
“杨师傅,记着这个配比。”陈睿掏出本子,写下“锰矿粉二两\/十斤钢,七锻五淬”,“板簧和铁架都按这个来,批量做的时候不能差。”
杨铁信蹲在板簧旁,用草叶擦着上面的泥,咧嘴笑:“放心!俺这就回铺子里开炉,让徒弟们先多喝点弄点钢出来!”
马车驶进长安城门时,天刚擦黑。守城的士兵见是老周的车,忍不住打趣:“老周,今天咋回来这么早?往常这个时辰还在半道晃呢。”
“换了陈郎君的新马车!”老周扬着鞭子,声音洪亮,“两个时辰的路,一个半时辰就到了!”
两轮马车检验了板簧的性能。
但陈睿想了想,两轮马车的载重能力实在是有限,还是得把四轮马车弄出来。
四轮马车的难点并不多,就是前后轮联动转向问题。
陈睿很快就画出来图纸,图纸中央,一个醒目的“x”形铁架标注着关键尺寸。
又画了弹簧弓弩床弩投石机的图纸,交给杨铁信,让他带着对应尺寸的弹簧和钢板去将作监制作。
接下来就是等着作坊按图纸打造出成品。
过了几天。
“郎君,马车到了!”巷口传来老周的吆喝声,伴随着一阵不同于寻常马车的轱辘声,沉稳,却又带着几分轻快。
陈睿转身迎出去,就见一辆崭新的四轮马车正缓缓驶来。
马车不大,只需一匹马拉动。
车厢是楸木所制,漆成了沉稳的赭红色,车窗镶着细纱,车门上还雕着简单的云纹。前后轮之间架着一副“x”形铁架,两根铁条在中间以活轴连接,前端连着前轮转向杆,后端固定在车厢底部,转动时铁架微微开合。
“试试转向!”陈睿喊道。
老周勒住缰绳,轻轻往左带。
只见前轮顺着力道缓缓转向,“x”形铁架随之向内收合,后轮虽不主动转向,却顺着前轮的轨迹平稳滑动,整个车身灵活得不像个四轮物件。
老周笑着打了个响鞭:“郎君!这架子真管用!方才过坊门,我就轻轻一带,车子跟抹了油似的就拐过来了,比两轮车还灵便!”
几个路过的坊民围了上来,指着马车啧啧称奇。
杨铁信也来了。带着个布包着的物件。
回到小院,他手里小心翼翼地搬出两个半人高的物件——黑沉沉的弓身,乌亮的弩臂,最醒目的是那根驽臂,竟不是寻常的木头,而两根薄钢片,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将作监的老师傅们说,这弩怕是能射穿铁甲!”杨铁信把弓弩靠在廊柱上,脸上带着几分得意,“试做那架时,能入百步外的木头!”
陈睿走上前,握住弩臂试了试手感。弓梁是木头所制,分量不轻,却均衡得很。他扣动扳机,弹簧钢弦“嗡”地一声震颤,力道透过弩臂传来,震得掌心微微发麻。“不错,比图纸上的预想还好。”
刚把弓弩安置妥当,院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少年人的呼喊:“小先生!小先生!”
陈睿抬头,只见李承乾带着李泰、李丽质快步走来,几个内侍远远跟在后面。李承乾一进院子就被四轮马车吸引了,围着转了两圈,手指在“x”形铁架上敲了敲:“这便是你说的四轮马车?”
“殿下试试便知。”陈睿笑着请他上车。
李承乾刚坐稳,老周便赶着马车在街上转了个圈。
车轮碾过石板,只有轻微的“咕噜”声,车厢里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李泰趴在车窗上,看着前轮灵活转动,惊得瞪大了眼睛:“哇!真的好稳!”
“就想着前后轮得像两个人走路,转弯时得互相让着点。”陈睿笑道,“这铁架就像个中间人,前轮往左转,它就把力道传到后轮,让车身顺着劲儿走,自然就顺溜了。”
李承乾指着廊柱边的弹簧弩:“小先生,那是新做的弓弩吗?是铁的?”
“是弹簧弩。”陈睿拿起一支弩箭,搭在弦上,对准院角那棵老槐树,“殿下们看好了。”他深吸一口气,双臂发力,将弦缓缓拉开挂好。
陈睿稳住手劲,猛地松开扳机——
“嗡!”
弩箭破空而去,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笃”地钉进槐树树干,箭尾还在剧烈震颤,半截箭身都没入了木质之中。
“好力道!”李承乾看得眼睛发亮,“比父皇的角弓还厉害!八十步内能穿透甲胄吗?”
“试过五十步外的铁甲,能透三层。”陈睿点头,“若是装配给禁军,守城时足可压制护城河外的敌军。”
李承乾站起身,目光在四轮马车和弹簧弩之间转了一圈,忽然凑近陈睿,压低声音道:“先生是想把这两样东西献给父皇?”
“是。”陈睿从袖中取出图纸,“四轮车能运粮、能载人,跑长途比两轮车稳当,还能多装三成货物;弹簧弩射程远、力道足,于军于民都是利器。只是这两样都是新物件,需得陛下点头,才能推广开。”
“父皇定然喜欢!”李承乾接过图纸,飞快地扫了几眼,“走!这就进宫请旨,说有要紧事求见,保准给父皇一个惊喜!”
说着,他转身就往外跑,跑了两步又回头:“小先生等着,我去去就回!”
李泰也跟着起哄:“我也要看父皇见到马车的样子!肯定会吓一跳!”
几人乘坐马车来到禁苑。
李世民也在李承乾的催促下,来到了禁苑。
“父皇赶紧来!”
陈睿也跟着拱手:“陈睿,参见陛下。”
李世民摆了摆手,目光早已被停在路边的四轮马车吸引,嘴角噙着一丝笑意:“承乾说你弄了个新奇物件,就是这个?”
“正是。”陈睿引着他走到马车旁,“陛下请看这转向。”
老周再次演示,赶着马车在街口走了个“S”形。“x”形铁架随着转向开合,前轮灵活,后轮顺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车厢里那盏原本用来测试平稳度的铜灯,灯芯只轻轻晃了晃,灯油一滴未洒。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淡了,眼神渐渐变得锐利。
他征战多年,深知运输之难——粮草经长途颠簸,损耗往往超过三成;军械车辆笨重,遇着山路便寸步难行。
这四轮马车若真能如此灵活稳当,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好处。
“这‘x’形铁架,是如何做到的?”李世民蹲下身,手指轻轻敲了敲转向架的活轴,铁件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以活轴连接两根铁条,前轮转向时,铁架一收一放,就能带着后轮顺向而动。”
陈睿指着图纸解释,“铁架承重力大。车厢比寻常两轮车宽一尺,深半尺,能多装,跑起来还更稳。”
李世民拿起图纸,仔细看着上面的尺寸标注,忽然抬头:“去那条石子路试试。”
老周应声驾车起步,那条路刚下过雨,坑洼处积着水,碎石子遍地。
众人跟在车后,只见马车碾过水坑,“x”形铁架微微一沉,随即弹起,车厢几乎没怎么颠簸;遇到凸起的石块,前轮轻轻一抬,后轮便顺着坡度滑过,连车轴都没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好!”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忽然赞了一声,“寻常马车过这种路,车厢能颠得散架,你这车子,竟稳如平地!”
“父皇,您看这个。”李承乾示意陈睿呈上弓弩。
李世民接过时,指尖触到冰凉的钢臂,不由“咦”了一声:“这弓臂……是铁的?”
“是新炼的弹簧钢。”陈睿演示着转动转轮,“不用蛮力,一人便能上弦,射程百步开外,能透两层甲。”
老周搬来一截五寸厚的榆木,立在五十步外的墙角。
陈睿搭上弩箭,扣动扳机——
“嗖!”
弩箭带着破空声疾射而出,“噗”地一声穿透木板,箭尾都没入了近寸。
“五十步穿木,若换作铁甲呢?”李世民问道。
“将作监试过,三层铁甲能透。”陈睿递过弩臂,“这弓臂用的弹簧钢,弹力是寻常牛筋弦的三倍,射程能到八十步,而且不易磨损,用上半年也不用换。”
李世民握住弩臂,试着拉了拉弓弦。很轻松就拉好了弦,他以为没什么力道,松手时,“啪”的一声脆响,强劲的回弹力震得他虎口发麻。
“好力道!”他眼中闪过惊喜,“禁军若装备此弩,守城时足可压制敌军于护城河外!”
旁边的李承乾看得激动,忍不住道:“父皇,陈先生说,这马车还能改得更大,将来运兵运粮,比现在能省一半力气;这弓弩也能做小些,让骑兵单手操作!”
李世民转向陈睿,语气郑重,“这四轮马车和弹簧弩,朕准了!你需要多少工匠、多少铁料,尽管跟将作监和司农寺说,朕给你调!马车先不用制造太多,先造一百辆,弓弩先造三千架。”
“再试十箭!”李世民来了兴致,接连发射。
十支箭支支穿透铁甲,弹簧每次反弹都“嗡”地一声,力道丝毫不减。
最后一箭射完,他摸着还在震颤的弹簧,忽然说:“有如此利器,大唐将更加强大!”
“陛下,此两件器物。”陈睿躬身道,“弹簧可反复使用千次,且轻便易携,骑兵策马时也能发射。新制四轮马车,运粮草时损耗能减三成,行军速度可提两成。”
陈睿躬身应道:“臣还有一些弹簧改进投石机和床弩的图纸,已交由将作监打造,想必过几日便有消息!”
“好!过几日朕在看看那几样利器的威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