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离去后,沈言躺在安国公府静谧的客房中,看似闭目养神,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将整个计划在脑海中反复推演,查漏补缺。
他深知,自己现在如同走在万丈深渊的钢丝上,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但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他必须利用这最后的十天,将京城这潭水彻底搅浑,为自己北上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他口中的“那颗棋子”,并非指具体某个人,而是指他精心策划、即将投下的一系列足以引发连锁反应的事件。
而第一颗石子,就在福伯离开后的第二天,悄然投入了水面。
原本就在市井间沸沸扬扬的“四皇子灵堂失火”事件,突然出现了新的版本。
这一次,流言不再局限于鬼神之说或皇子内斗,而是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最高处——东宫太子!
有“消息灵通人士”在酒肆茶楼间窃窃私语,说四皇子根本不是暴毙,而是因为无意中发现了太子殿下与北境宿敌雪狼国暗中往来的“铁证”,才被杀人灭口!
那场大火,也不是什么天灾或鬼火,而是太子党羽为了毁尸灭迹、消除隐患所为!
甚至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四皇子临死前曾留下血书,藏于某处,揭露太子通敌卖国!
这流言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城各个角落。
其内容之骇人听闻,细节之“逼真”,远超之前的任何版本。
虽然大多数人将信将疑,但“太子通敌”这四个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和传播性,足以在许多人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效果立竿见影。
首先坐不住的便是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
几位素来以刚直不阿闻名的御史,几乎是同时上书,奏折内容虽未明指太子,却均以“皇子暴毙,疑点重重,恐损国本,恳请陛下彻查”为由,要求严查四皇子死因及灵堂失火一案。
朝堂之上,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太子与二皇子、三皇子派系之间的攻讦,瞬间白热化。
支持太子的官员斥责流言荒谬,要求追查造谣者;而其他派系的官员则顺势要求公开调查,以正视听。
老皇帝面对雪片般的奏章和朝堂上争吵不休的儿子臣子,脸色一日比一日阴沉,最终下旨,责令三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内廷,限期半月,必须查清四皇子府失火一案!
这道旨意一下,等于将太子直接放在了火上烤。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太子的声誉都已受到了严重打击。
东宫一派顿时陷入被动,忙于应对调查和舆论,焦头烂额。
而这波针对太子的流言,产生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便是将安国公府更深地卷了进来。
苏清月自然也听到了这些愈演愈烈的流言。
与其他人的震惊或看热闹不同,心中那个模糊的猜测再次浮现——这个沈言,会不会与北境、与四皇子之死,真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他出现在破庙,是巧合,还是别有目的?
这种疑虑让她对沈言的观察更加细致。
她发现,沈言虽然每日静养,但眼神中偶尔闪过的锐利和沉思,绝不像一个普通的伤患。
她甚至隐隐感觉到,这个看似平静的年轻人,体内仿佛蕴藏着一股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与此同时,安国公苏擎天,这位在朝中地位超然、通常保持中立的老牌勋贵,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波惊动了。
他并非对皇位之争感兴趣,但“通敌”二字,触及了他的底线。
作为曾镇守边关、与雪狼国血战多年的老将,他绝不容许任何人损害大雍边防。
加之爱孙女苏清月前番遇袭之事尚未查明,他本能地觉得京城的气氛变得异常诡谲。
于是,在某次入宫面圣时,安国公罕见地就“四皇子案”表达了关切,虽未直接指责太子,却强调“皇子薨逝,流言四起,关乎国体军心,望陛下务必查明真相,以安天下”。
这番话从安国公口中说出,分量极重,无疑给本就压力巨大的太子又增添了一块巨石。
这一切,都在沈言的算计之中。
他不需要安国公明确站队,只需要这位重量级人物表现出对事件的“关切”,就足以让局势更加复杂,让太子的敌人更加大胆,也让水变得更浑。
就在朝堂内外为“太子通敌”流言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福伯按照沈言的指示,开始了最关键的行动——打通招募民夫的门路。
内务府果然张榜,为北境王送葬队伍招募杂役民夫。
这差事辛苦,路途遥远,且意义特殊,报名者不算踊跃。
福伯利用早年积累的人脉和沈言提供的金银,很快便买通了一个负责招募的小吏。
过程出奇顺利,一方面是因为这差事本就不太受人待见,另一方面,此刻京城各方势力的注意力都被朝堂大战和惊天流言所吸引,根本无人留意这区区民夫招募的小事。
福伯成功为自己和沈言,拿到了随行的凭证。
他们伪装成家境贫寒、愿意为了一点微薄报酬而远行的苦力,身份背景做得天衣无缝。
而沈言这边,伤势在安国公府精心的照料和他自身强大的恢复力下,好得飞快。
虽然离完全康复尚有距离,但日常行动已无大碍,内力也恢复了两三成,足以应付旅途劳顿和一些突发状况。
十天期限,转眼过去了五六天。
京城表面上的喧嚣似乎略有平息,三司的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找不到确凿证据指向太子,但也无法完全平息流言。
太子一党暂时松了口气,开始反击,抓捕了几个“散布流言”的市井之徒,试图将事件定性为“有人恶意中伤”。
然而,真正的暗流却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澎湃。
沈言知道,太子绝非束手就擒之人。
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他必定会想办法反击,而反击的最好方式,要么是找到“真凶”,要么是制造一个更大的事件来转移视线。
无论哪种,都可能带来新的变数。
果然,就在送葬队伍出发前两天的深夜,安国公府外围的黑暗中,多了几双不怀好意的眼睛。
他们是太子圈养的死士,奉命前来调查苏清月遇袭的‘真相’,并试图找到任何可能与“四皇子案”或“流言”有关的线索。
太子怀疑,安国公府可能藏有什么对他不利的秘密。
这些死士的行动极其隐秘,但却没能完全瞒过安国公府自身的防卫力量和……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沈言。
沈言在房间里,清晰地感知到了窗外一丝若有若无的杀气和不自然的寂静。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终于来了……比预想的还快。”
他并不惊慌,反而有些期待。
这潭水,搅得越浑,鱼儿才越容易受惊,也越容易露出破绽。
太子派人来查,正说明对方已经慌了阵脚。
他轻轻摩挲着手指,眼中寒光闪烁。
接下来,就看苏清月,或者说,安国公府,如何应对这场夜探了。
而他,或许可以在这场意外的风波中,再添一把火,让这京城的风暴,在棺椁离京的那一刻,彻底爆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