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萧煜见状,心念电转,立刻出列支持:“父皇,安国公老成谋国,所言极是!边关将士乃国之干城,绝不能令其有后顾之忧!儿臣以为,即便国库艰难,也应优先保障北境供应!可先从京仓调拨部分存粮应急,同时严令漕运总督不惜一切代价,打通航道,限期将粮草运抵北境!”
三皇子萧烁也不甘落后,附和道:“二哥所言有理!此外,对待雪狼国使者,亦需强硬。可令其以粮草、战马等实物作为赎金的一部分,既可解我北境燃眉之急,亦可削弱敌国实力!”
老皇帝萧衍看着台下纷纷附议的群臣,尤其是自己那两个主动站出来的儿子,微微颔首,憔悴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
他捋了捋胡须,心中暗道:“煜儿和烁儿,经过太子逆乱一事,倒是成长了不少,懂得顾全大局,知道边关安稳才是社稷根本。看来,朕的皇子中,终究还是有明白事理的。”
在他眼中,二皇子和三皇子此刻的建议,无疑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
然而,老皇帝看到的,只是水面之上的波澜。
在水面之下,潜流却远非如此简单。
二皇子萧煜退回班列,低眉顺目,看似恭谨,心中却在飞速盘算:“苏擎天这老家伙,虽然退下来了,但在军中威望极高,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更是父皇倚重的老臣。此次他力主支援北境,我顺势表态支持,必能给他留下个好印象。将来若争储位,有这位元老暗中支持,分量可是不轻。至于北境粮草……哼,反正又不用我出钱出力,顺水人情罢了。”
三皇子萧烁同样心思活络,他瞥了一眼身旁的二皇子,心中冷笑:“老二动作倒是快!不过,你能卖好,我难道不能?既能讨好安国公,还能在父皇面前表现忧国忧民。至于粮草能不能顺利运到……那是户部和漕运的问题,关我何事?只要我的话说到位了,好处就拿到了。”
他甚至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即将到来的与雪狼国谈判,再找机会凸显自己的“才干”。
安国公苏擎天是何等人物,宦海沉浮数十年,两位皇子那点小心思,他岂能看不透彻?
但他面上依旧肃穆,并未表露丝毫。
朝堂之上,有些窗户纸,是不能捅破的。
老皇帝最终拍板,定下了支援北境的基调。
北境粮草与封赏之事既定,下一个难题便浮出水面:由谁担任这钦差使者,前往北境宣旨犒军,并确保粮草安全运抵?
此职责任重大,既要代表朝廷颜面,又需稳妥完成物资交接,更涉及与边关大将的协调,可谓重任。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臣心思各异。
几位资历老成的官员眼观鼻、鼻观心,不愿轻易揽这长途跋涉的差事。
一些年轻气盛、渴望立功的官员则跃跃欲试,但又担心自己资历不够,难以服众。
而最引人注目的二皇子萧煜和三皇子萧烁,则是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两人心中盘算如一:此时离京,绝非良机。
太子之位空悬,京城才是权力角逐的中心。
一旦自己远赴北境,数月方归,天知道留在京城的对方会搞出什么动作?
恐怕等自己回来,朝局早已大变,与那至尊之位便真的遥不可及了。
这种风险,他们绝不敢冒。
老皇帝萧衍看着台下沉默或推诿的众臣,又瞥了一眼默不作声的两个儿子,眉头不禁微微皱起。
他何尝不知其中关窍?
只是这钦差人选,确实需要慎重。
就在气氛有些僵持之际,安国公苏擎天再次出列,声音洪亮,语出惊人:
“陛下,老臣举荐一人,或可担此重任。”
众臣目光齐刷刷聚焦于他。
老皇帝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国公举荐何人?”
苏擎天朗声道:“老臣举荐的,乃是老臣的孙女,苏清月!”
“苏清月?”
“一介女流?”
“这……安国公,是否欠考虑了?”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疑和议论之声。
让一个女子担任钦差正使,前往边关险地?
这在大雍朝历史上,虽无明文禁止,却也几乎是闻所未闻!
苏擎天面对质疑,神色不变,继续道:“陛下,诸位同僚!老夫举荐清月,并非徇私,实因此女确有其能!其一,清月自幼随老夫在北境军中长大,熟知边关地理民情,与靖远侯赵擎川及其麾下将领亦多有旧识,便于沟通协调。其二,其兄苏云朗如今正在靖远侯麾下效力,兄妹相见,更显朝廷对苏家的恩宠与信任,亦可安抚边军将士之心。其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带着一丝傲然,“清月虽为女子,却熟读兵书,通晓政务,性格沉稳果决,不输男儿!前番太子逆乱,京城动荡,她协助老夫稳定府中、联络旧部,处事井井有条,颇有胆识。老夫以为,由她前往宣旨犒军、督运粮草,既能彰显陛下恩德,体察边关实情,又可避免……朝中某些不必要的纷扰。”
老皇帝沉吟不语。
他深知苏擎天的为人,绝不会无的放矢。
让苏清月去,确实有其独特优势,尤其是能避开皇子间的明争暗斗,确保差事纯粹为公。
而且,苏家满门忠烈,让苏家女子代表朝廷前去,对边军士气的激励,或许比派一个纯粹的文官或别有心思的皇子更好。
二皇子萧煜和三皇子萧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轻松。
让苏清月去,总比让对方去要好!
而且一个女子,就算立了功,又能威胁到他们什么?
两人几乎同时出列:
“父皇,儿臣以为,安国公举荐有理!苏小姐家学渊源,熟悉北境,确是合适人选!”
“儿臣附议!苏家忠心耿耿,苏小姐亦非常人,定能不辱使命!”
有了两位皇子带头,其他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也纷纷转变口风,表示支持。
老皇帝见时机成熟,便不再犹豫,拍板定论:“好!既然安国公力荐,众卿亦无异议,那便如此定了!册封苏清月为宣慰使,持节北上,总管粮草押运、宣旨犒军事宜!”
“苏擎天!”
“老臣在!”
“着你从旁协助清月,挑选得力护卫,筹备一应事宜,择吉日出发!”
“老臣领旨!谢陛下信任!”苏擎天躬身谢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