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尾巴,挟裹着栀子花的馥郁香气和愈发炽热的阳光,悄然降临。最后一门期末考试的结束铃声,为忙碌充实的大一学年,画上了一个休止符。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和彻底的放松,一种混合着疲惫、释然与淡淡怅惘的情绪,在考后空旷的教室里无声地弥漫开来。
米小圈收拾好笔袋,随着人流走出教学楼。炽烈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看着校园里拖着行李箱、即将奔赴暑假的同学们,他才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大一,真的结束了。
回到略显凌乱的宿舍,大家都在默默地整理行李,气氛不像寒假前那般雀跃,反而多了一丝沉淀后的安静。书本、杂物、一个学期积攒下来的各种零碎,被一一分类,打包,或带走,或舍弃。
“这就……结束了?”王浩一边把叠好的衣服塞进行李箱,一边有些恍惚地喃喃。
“感觉昨天才刚来报到。”赵磊扶了扶眼镜,看着已经空了一半的书架,那里曾经堆满了他们合力“攻克”的教材和习题集。
刘洋依旧话不多,只是仔细地擦拭着桌面,动作缓慢,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
米小圈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目光缓缓扫过这个生活了将近一年的小小空间。墙上贴着课程表和几张随手记下的便签;书架上,那本陪伴他度过无数备考夜晚的单词本边角已经磨损;桌角还放着编程社项目讨论时画的潦草草图。每一个角落,都烙印着大一这一年的痕迹。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散开来,像一部默片,回放着这三百多个日夜的点点滴滴。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初秋的早晨,自己拖着行李箱,带着几分忐忑和无限憧憬,走进这个陌生的校园。记得军训时在烈日下站军姿,汗水顺着脊背流淌的粘腻感;记得第一次宿舍夜谈,天南地北的口音碰撞出友谊的火花;记得在“百团大战”的人潮中,找到编程社那个小小摊位时的欣喜;也记得第一次小组作业时,与性格各异的组员磨合的艰难与最终达成共识的欣慰。
他想起了在实验课上,第一次让逻辑门电路亮起指示灯时的那份震撼与成就感;想起了在图书馆占座奋战的日日夜夜,以及台灯下与室友、与远方那个人无声的并肩;想起了清明时节,与伙伴们踏青远足,在山顶迎着春风畅快呼吸的自由;也想起了面对英语四级这座大山时,在单词本里日复一日坚持的枯燥与最终看到进步的欣慰。
当然,还有那些不那么愉快的时刻——第一次逃课后的愧疚与自我审视,面对难题时的挫败与焦虑,深夜独自想家时的那份淡淡乡愁,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偶尔感到的无措。
这些记忆,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完整而真实的大一。他从一个对大学生活充满模糊想象的高中毕业生,变成了一个能够初步规划学业、参与社团项目、处理人际关系、也开始独立思考未来的准大二学生。他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
“兄弟们,下学期见了!”王浩率先拉上了行李箱的拉链,用力拍了拍每个人的肩膀,打破了沉默。
“暑假保持联系啊,线上开黑!”赵磊笑着说。
刘洋也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个难得的、浅浅的笑容。
离别在即,但大家都没有太多伤感。因为他们知道,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阶段的结束。短暂的暑假后,他们将回到这里,回到这个熟悉的宿舍,开启大二的新篇章。
米小圈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行李,将那本记录着目标清单和无数心事的笔记本,郑重地放进了背包最里层。他关上台灯,环顾了一下这个即将暂时告别的“家”。
走出宿舍楼,夏日的热风扑面而来。他回头望了一眼这栋承载了他大一所有记忆的建筑,心里没有离愁,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大一是探索与适应,是跌跌撞撞地认识大学、认识自己的过程。那么大二呢?他期待着在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期待着在编程社参与更有挑战性的项目,期待着与这群可爱的室友继续插科打诨、也继续并肩作战,或许,也期待着与那个记忆中的人,在各自的轨道上,能有新的、不期而遇的交汇。
站在大一学年的终点线上,总结过往,他心怀感激;展望前路,他充满力量。带着这一年的收获、反思与满满的期待,他拉起行李箱,汇入离校的人流,准备迎接一个充实的暑假,然后,以更成熟的姿态,奔赴下一段名为“大二”的精彩旅程。故事,才刚刚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