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爸爸的“倔脾气”
林夏爸的搪瓷缸子在桌上磕出轻响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落得紧。他捏着那份社区刚发的置换申请表,指腹把“木工技能可兑换两个月增重期”那行字磨得发毛,喉结动了动:“不去。”
“爸,您这膝盖开春总疼,”林夏把刚温好的黄酒推过去,杯壁上凝着细珠,“增重期能多囤点肉,冬天抗寒。”
“规则写着20-50岁减20斤,我这把年纪凑什么热闹。”他把申请表往旁边一推,搪瓷缸子底的茶渍圈像朵没开的花,“上个月张大爷偷偷换了顺序,结果呢?节食把胃搞坏了,现在顿顿喝小米粥。”
林夏没接话,点开手环里的社区动态。张大爷的置换记录还挂在公示栏最上面:“用三十年修理铺营业执照换两个月稳定期”,底下附着张他在医院吊水的照片,手腕上的手环亮着红灯——体重跌破标准线5斤,触发“偏低过渡期”警报。
“那是他急着减,”林夏划到另一条记录,“您看赵爷爷,用‘每天给社区花园浇水’换了增重期,现在晨练都能多走两圈。”
爸的目光扫过屏幕,突然哼了声:“赵老头那是沾了小林姑娘的光。”他说的小林是社区刚搬来的护工,每天推着赵爷爷去花园,手里总攥着个记满用药时间的小本子。上周林夏去查数据,看见两人的置换记录绑在一起:“小林陪诊服务换赵爷爷讲抗战故事”,底下的点赞数比张老板用十万块换顺序的那条多了三倍。
正说着,张凯妈拎着个保温桶进来,壶身上的“福”字掉了半漆。“叔,尝尝我新熬的羊肉汤,”她把桶往桌上一搁,热气混着当归味漫开来,“张凯爸非说放枸杞太艳,您帮看看。”
林夏爸掀开桶盖的手顿了顿。张凯爸的置换记录林夏给他看过:“特级木工证换三个月调整期”,备注里写着“给社区修五十张木椅抵手续费”。此刻那五十张刷着清漆的木椅正在社区广场上晒着太阳,椅腿的榫卯处都刻着小小的“凯”字。
“你这手艺,换半年都值。”他舀了勺汤,羊肉炖得酥烂,当归的药香裹着肉香,暖得人舌尖发麻。
张凯妈笑出眼角纹:“哪比得上叔您,上周帮三楼李奶奶修的那台老收音机,现在天天放评剧,整栋楼都能听见。”
林夏爸的耳朵红了。那台收音机是李奶奶老伴留下的,旋钮早就锈死,他蹲在楼下修了三个下午,拆下来的零件摆了一地,像摊开的星星。后来李奶奶用“织毛衣”换了他的修理服务,现在他衣柜里多了件深蓝色毛背心,针脚歪歪扭扭,却暖得很。
傍晚时,林夏的手环响了声,是社区推送的新通知:“赵爷爷增重期延长一个月,置换物:为社区儿童讲15场抗战故事”。她点开附件里的照片,赵爷爷坐在晒谷场的石碾上,怀里抱着个穿红棉袄的小姑娘,手里捏着本磨破页的旧相册,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爸,赵爷爷的故事攒了一辈子,这才是最值钱的置换。”林夏把手机递过去。
爸没看,却起身从柜子里翻出个铁盒子,里面是他年轻时的电工证,边角卷得像朵浪花。“帮我看看,”他声音有点闷,“这证能换几天?我想给赵老头做个带小抽屉的轮椅桌,放他的相册。”
林夏的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调出置换公式:“技能时长x公益系数,您这三十年工龄,换四个月没问题。”她顿了顿,“而且您修收音机的记录够多,能升成‘特级置换’,冬天的煤球社区包了。”
爸的手指在电工证上摩挲着,突然抬头:“不用那么久,够做桌子就行。”他往门外走,背影比平时挺直些,“顺便问问赵老头,故事里的马灯,是铜的还是铁的?我好照着做个模型。”
林夏看着他的手环数据更新:“置换物:手工轮椅桌(含马灯模型),兑换:赵爷爷故事专场一场”。底下跳出张凯的消息:“我爸说帮您打木料,他新磨了把凿子,正痒呢。”
窗外的梧桐叶落尽了,露出天上的星星。林夏想起刚推行置换功能时,爸把社区公告栏的通知撕下来垫桌脚,说“净是些投机取巧的道道”。可现在他蹲在楼下刨木料的样子,侧脸被电锯的火花映得发红,倒比任何规则条文都更像“置换”的真意——不是用多少斤两换多少日子,而是把藏在心里的热,掰碎了分给旁人,自己手里反而攥住了更暖的光。
夜里,林夏的手环收到条特殊提醒:“检测到非记录置换行为——林夏爸为赵爷爷暖手炉填煤,持续15天,触发‘温情加成’,增重期自动延长15天。”她看着屏幕笑了,想起小时候爸总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原来他早把规则活成了日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失去控制的体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