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夫人是宫里特意挑选的,夫妻和睦、儿女双全,此刻正含笑扶着元昭宁的胳膊,掌心温暖而有力。
元昭宁深吸一口气,先迈向身前的火盆 —— 铜盆里的炭火燃得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跳动着,映得她凤冠上的东珠愈发莹亮。
“跨过去,邪祟不近身。” 全福夫人柔声说着,陪她一同跨过火盆,温热的气流拂过裙摆,元昭宁竟觉得连心底最后一丝对未知的忐忑,都被这暖意驱散了。
紧接着便是铺在地上的米袋,一袋袋雪白的大米装满粗布袋子,整齐排列成通往凤舆的小路,“袋” 谐音 “代”,是盼着子孙代代兴旺的寓意。
元昭宁踩着米袋缓缓前行,脚下传来柔软的触感,每走一步,都像在踏向一段踏实的未来。
走到凤舆前,全福夫人轻轻扶她踏上轿凳。
元昭宁弯腰进入轿内,坐下时触到绒毯下的软垫,竟比想象中还要舒适。
她稍稍掀开明黄纱帘,看见轿外的仪仗队已整装待发:
鼓吹乐手们捧着笙箫笛鼓,旗手举着绣有 “梁” 字的明黄大旗,侍卫们身着银甲、手持长枪,队列严整得不见半分杂乱。
“起轿 ——!”
突然,身旁太监的高声呼喊划破长空,声音洪亮得传遍宫门内外。
八名轿夫齐声应和,稳稳抬起凤舆,起初只是缓缓移动,待走出宫门,步伐便愈发平稳。
元昭宁透过纱帘向外望去,只见街道两侧的百姓早已屈膝跪下,人人敛声屏气,不敢发出半点喧哗。
此时的宫止渊早已在公主府门外等候多时。
他望着宫门前那条通向皇宫的长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笏,目光像是能穿透晨雾,直抵凤舆即将出现的方向。
偶尔有风吹过,带起街边杨柳的絮语,他才惊觉自己掌心竟有些微热。
素来在军营里见惯了刀光剑影的镇北侯世子,此刻竟像个等着见心上人的少年郎,连呼吸都比平日慢了半拍,只盼着那明黄色的凤舆,能快些、再快些,出现在视野尽头。
“世子,公主的凤舆来了!” 身旁的管家轻声提醒。
宫止渊抬眼望去,只见远处明黄色的纱帘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凤舆由八名轿夫稳稳抬着,伴着仪仗队的鼓吹乐声缓缓而来,沿途百姓虽仍跪迎,却难掩眼中的好奇与祝福。
待凤舆停在府门前,宫止渊依照礼制,上前一步屈膝跪下,动作规整得不见半分错处。
“一叩首,谢公主驾临侯府!” 内务府官员高声唱礼,宫止渊俯身叩首,额头轻触地面,青色朝服的衣角在阳光下展开,尽显恭敬;
“二叩首,祝公主凤体安康!”
“三叩首,愿与公主共守家国,白头偕老!”
第三叩落下,宫止渊起身时,风来得恰好,轻轻掀动凤舆边缘垂落的明黄纱帘,如流水般漾开一道缝隙。
宫止渊望着那道被风漾开的纱帘缝隙,目光便直直撞进了一双盛着星光的眼眸里。
呼吸骤然一滞 ——
他原以为元昭宁平日的模样已是人间绝色,却没料今日的她,竟还要胜过几分。
素来在战场上稳如磐石的手,此刻握着朝笏竟觉有些发紧。
元昭宁隔着那道被风掀起的纱帘缝隙,目光落在宫止渊身上。
她感觉今日的宫止渊和平时不太一样。
是武将的挺拔与少年的赤诚揉得这般恰到好处。
今日的他穿着一身簇新的青色朝服,腰间系着玉带,缀着的双鱼佩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
平日里常蹙着的眉峰此刻舒展开,眉眼间褪去了凌厉,多了几分柔和的暖意。
行完三跪九叩大礼,宫止渊起身站在凤舆左侧,与内务府官员一同引着凤舆向府内走去。
凤舆停在正厅前,宫女掀开轿帘,全福夫人上前搀扶元昭宁下轿。
府门前早已铺好马鞍,朱红色的鞍身擦得锃亮,下面垫着软垫。
“公主,跨马鞍,保平安。”
全福夫人柔声说着,扶着她轻轻跨过。
“撒五谷咯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公主驯鱼手册:男人成为裙下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