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事件留下的“纪念品”——那几个又红又肿的大包,在赵卫国自配的草药和年轻旺盛的代谢能力作用下,几天后就消下去大半,只留下点暗红的印记。虽然过程狼狈,但那份冒着风险弄回来的椴树蜜,却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王猛顶着个还没完全消肿的腮帮子,揣着那罐子过滤好的、澄澈金黄的椴树蜜,再次踏上了去矿区的路。这一次,他腰杆挺得更直了,毕竟怀里揣着的可是硬通货。
赵卫国和铁柱留在屯里,心里也揣着期待。铁柱时不时就摸摸自己还隐隐作痛的手腕,嘟囔着:“可得多卖点钱,不然这蜇挨得太亏了。”
赵卫国倒是沉得住气,一边用新剥的狍子皮练习鞣制技术,一边在心里盘算。这次如果能卖上好价钱,除了贴补家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更新装备!上次遭遇马蜂,还有之前在山林里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一身好的行头有多重要。他和铁柱脚上那双快露出脚趾头的破胶鞋,王猛那件刮得到处是口子的破褂子,还有那盏时灵时不灵的老旧手电筒,都成了制约效率和安全的短板。
傍晚时分,王猛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屯口。这次他没骑车铃,而是悄默声地溜进了赵卫国家院子,脸上那压抑不住的喜色,比上次卖狍子肉时更盛。
“卫国!铁柱!发了!这回真发了!”王猛一进门就压低声音兴奋地喊道,从怀里掏出一个更鼓囊的布包,啪一声拍在炕桌上。
那声音沉甸甸的,听着就让人心安。
“多少?”赵卫国放下手里的皮子,站起身。
王猛伸出两根手指,又张开手掌:“两块二!一斤两块二!那罐蜜足足六斤半,卖了十四块三毛钱!人家说了,以后有这成色的椴树蜜,还按这个价收!有多少要多少!”
十四块三!铁柱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掰着手指头半天没算明白,只知道是很多很多钱,比他爹吭哧吭哧干一个月农活挣的工分钱还多!
赵卫国心里也是猛地一跳。两块二一斤!这价格远超他的预期!看来这年头,顶级山货的稀缺程度和受欢迎程度,比他想象的还要高。这王猛,还真是个销售奇才!
“好!太好了!”赵卫国用力握了握拳,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的笑容。这钱,挣得虽然冒险,但值!
王猛把钱仔细点算清楚,依旧是按照老规矩分配。沉甸甸的毛票分到各人手里,感觉都不一样了。铁柱捧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手都有些发抖,咧着嘴傻笑。王猛则已经开始琢磨这笔“巨款”该怎么花了。
赵卫国把自己那份钱仔细收好,然后清了清嗓子,对还在兴奋头上的两人说:“钱是挣了,但咱不能光盯着钱。你们看看咱这身行头——”
他指了指自己脚上张了嘴的胶鞋,又指了指铁柱那补丁摞补丁的裤腿,还有王猛那件被树枝刮得一条条的破衬衫:“就这身打扮,进老林子,是去打猎还是去要饭?遇上点紧急情况,跑都跑不利索!”
铁柱和王猛低头看了看自己,脸上的兴奋劲儿消退了些,换上了几分尴尬。
“卫国,你的意思是……”王猛试探着问。
“我的意思是,这钱,不能光进不出!得拿出一部分,把咱的装备换换!”赵卫国语气坚决,“磨刀不误砍柴工!有好装备,咱才能跑得更远,钻得更深,弄到更多好货,也更能保命!”
他掰着手指头数:“第一,鞋!必须换!一人一双结实耐用的高帮胶鞋,防滑、防水,还能防着点蛇虫鼠蚁咬脚脖子!”
“第二,手电筒!咱那老掉牙的玩意儿,关键时候掉链子,得买新的,电池也得备足!”
“第三,衣裳!起码弄件结实的劳动布裤子,耐磨刮!”
“还有挎包、水壶……该添置的都得添置!”
铁柱听得直点头:“对对对!卫国你说得对!俺这鞋,上次追兔子,差点把脚趾头磕掉了!”
王猛也反应过来:“没错!是得置办点像样的家伙事了!不然揣着钱都没命花!这事我听你的!”
意见统一,事不宜迟。第二天正好是公社的集日,三人起了个大早,怀揣着“专项资金”,意气风发地赶往公社。
到了公社供销社,那感觉都不一样了。以前来,多是看看,摸摸,囊中羞涩。这次,是带着目标来的,底气十足。
赵卫国直接奔着卖胶鞋的柜台去。他不要那种便宜的矮帮薄底鞋,专门挑那种军绿色的、高帮厚底、轮胎底的大胶鞋。这鞋沉是沉了点,但结实耐穿,抓地力强,走山路最合适。
“同志,这鞋,来三双!都要42的!”赵卫国指着那双最结实的胶鞋,声音洪亮。售货员都有些诧异地看了这半大小子一眼。
试鞋的时候,铁柱和王猛穿上新胶鞋,在地上踩了又踩,摸了又摸,喜欢得不得了。
“嘿!真跟脚!这底子厚实,踩石子都不硌脚了!”铁柱憨笑着。
“那是!一分钱一分货!”王猛也美滋滋的。
买完鞋,又去买手电筒。赵卫国挑的是那种铁皮外壳、头特别大的长手电,光线足,照得远。电池直接买了两板(一板五节)。
“这下晚上进山也不怕了!”王猛摆弄着新电筒,爱不释手。
接着,又每人买了一条深蓝色的劳动布裤子,一件耐磨的卡其布外套。赵卫国还特意给黑豹买了个皮质的项圈,换下了原来那根快磨断的麻绳。
一番采购下来,钱花得如流水,但三人看着手里拎着的大包小包,心里却无比踏实。这些装备,就是他们以后在山林里安身立命的本钱!
回去的路上,三人穿着新胶鞋,踩着公社的土路,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王猛眼尖,路过一个卖头绳发卡的小摊时,捅了捅赵卫国,挤眉弄眼:“卫国,不给你那小相好捎点啥?人家可没少喝你的汤,吃你的蜜。”
赵卫国老脸一热,瞪了他一眼,脚步却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他瞥见摊子上有个红色的有机玻璃发卡,蝴蝶形状,在阳光下亮晶晶的,挺好看。犹豫了一下,他还是走过去,花了五毛钱,默默买了下来,飞快地揣进兜里,像做贼似的。
“嘿嘿……”王猛和铁柱在一旁偷笑。
回到屯里,三人焕然一新的行头又引起了一阵围观。崭新的胶鞋,挺括的劳动布裤子,神气的手电筒,让屯里那些后生羡慕得眼睛发红。
“瞅瞅人家卫国他们!这装备,赶上民兵了!”
“真是发了财了!这身行头,得不少钱吧!”
赵卫国没理会这些议论,把给家里买的东西放下后,揣着那个小红发卡,溜达到了张小梅家附近。他没直接进去,而是在她家院外不远处的小河边溜达,假装看风景。
没一会儿,张小梅果然端着个木盆来河边洗衣裳了。她看见赵卫国,脸上先是一喜,随即看到他一身新衣裳新鞋,愣了一下,脸上微微泛红:“卫国哥?你……你这身……”
“啊,刚去公社买了点东西。”赵卫国装作不经意地走过去,从兜里掏出那个红发卡,递过去,心跳有点快,“在公社看见的,觉得……觉得你戴应该好看。”
张小梅看着那亮晶晶的红蝴蝶发卡,眼睛一下子亮了,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让她瞬间忘记了羞涩,伸手接过来,捧在手心里仔细看,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真好看……谢谢卫国哥!”
她抬起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赵卫国,忽然注意到他额角还没完全消退的红印,关切地问:“卫国哥,你额头咋了?好像有点肿……”
赵卫国心里一暖,摸了摸额角,故作轻松地说:“没事,前两天不小心让树枝刮了一下。” 他可不敢说被马蜂蜇的,太丢人。
“那你以后进山小心点……”张小梅小声说着,手指摩挲着那个发卡,忽然飞快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声如蚊蚋,“你……你穿这身新衣裳……挺……挺精神的……” 说完,端起木盆,红着脸转身就跑回了家。
赵卫国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回味着那句“挺精神的”,只觉得浑身舒坦,比喝了蜜还甜。这新装备带来的好心情,再加上姑娘这句夸赞,简直完美!
他低头看了看脚上铮亮的新胶鞋,用力踩了踩坚实的地面,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武器(猎枪)合法了,装备更新了,销售渠道打通了,兄弟也靠谱,还有了心仪的姑娘……这重生后的猎户人生,终于开始迈上正轨,朝着更远、更广阔的山林,进发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回1982:狩猎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