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鼠两端(一)
陈卓和阳娬妩分手那天,他整个人像霜打过的老白菜。我递过去一碗热汤,他接过去,汤面映着他灰暗的脸。他闷闷道:“妈,散了。”
“怎么回事?”我放下抹布,“前些天不是还兴冲冲去她家?”
“别提了。”他喉结滚动,像艰难咽下块石头,“她妈妈…那顿饭…简直像给我下判决书。”
那顿改变一切的饭,陈卓后来反复向我描绘。阳娬妩家客厅宽敞明亮,窗明几净,却透着一股缺乏烟火气的清冷。她妈妈保养得宜,眉眼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剔。饭桌上,阳娬妩安安静静地吃着饭,筷子几乎没有碰到过盘边的油渍。她妈妈的话却一句接着一句,如同精心排演的独白:
“我们娬妩啊,从小就没受过委屈,十指不沾阳春水,内衣裤都是直接送洗衣店……我和她爸爸就希望她嫁人后,女婿能多担待些家务,千万别委屈她动手……”阳娬妩低头拨弄碗里的几粒米,嘴角噙着笑意,像个事不关己的观众。
陈卓说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嘴里的糖醋排骨陡然变了滋味,甜腻得让人心慌。他望着阳娬妩低垂的侧脸,那抹浅笑如同冰层,将他心里最后一点暖意也冻住了。
“我跟她聊过。”陈卓把汤碗重重搁在桌上,碗底和桌面磕碰出沉闷的声响,“你猜她怎么说?学?没兴趣。要么请保姆,要么点外卖,多大点事。”他烦躁地耙了耙头发,“妈,我不是冤大头,累死累活一天,回家还得当老妈子?我是找老婆,不是花钱请个祖宗回来供着!”
他沉默片刻,声音低了下去:“你还记得我那个同事小刘吗?新婚不到一年,闹得鸡飞狗跳。他老婆连个挂面都不会煮,衣服堆成山,天天外卖盒子堆门口……小刘现在下了班宁肯在车里发呆,也不愿上楼。一地鸡毛……我不想走他的老路。”
我的劝说像丢进深潭的小石子,连个涟漪都没激起。陈卓铁了心,再也没联系阳娬妩。那些花前月下的照片被他从手机里删得干干净净,仿佛那个曾让他眼神发亮的女孩从未存在过。家里空气沉甸甸的,只有他下班后开门带进来的那阵风,才偶尔搅动一下这凝固的沉闷。我看着他默默吃饭,默默洗碗,背影在厨房灯下显得格外孤直,心里叹气:这世道,连谈婚论嫁都像趟雷区。
转机出现在一个多月后。那天晚上,陈卓破天荒地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靠在沙发上划拉手机,嘴角竟挂着一丝久违的、不易察觉的弧度。
“妈,你看这个。”他把手机屏幕朝我递过来。
照片上是几道家常菜:翠绿油亮的蚝油生菜,红白相间的土豆炖牛肉,汤色奶白的鱼头豆腐汤,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香气。一个叫朱娇英的女孩发的。往下翻,是她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小出租屋,窗台上还养着几盆长势喜人的绿萝。她的朋友圈没有精致的下午茶和名牌包包,全是这些细碎却实在的生活痕迹。
“她自己租房子住,会做饭,也肯收拾。”陈卓的语调带着一点新发现的轻松,“聊了聊,挺实在一人,感觉能说到一块去。”
“那敢情好!”我心头那点积压的阴霾瞬间被风吹散了大半,“光看照片能看出什么?赶紧约人家见见!”
他们第一次约在城东一家安静的茶餐厅。陈卓回来时,脸上没有热恋的光晕,但也一扫之前的沉郁。“还行,”他斟酌着字眼,“看着比照片里瘦一点,话不多,但人挺实在。点菜知道问忌口,吃完也主动提AA……感觉是个过日子的人。”他顿了顿,“再处处看吧。”
“这就对了,”我提醒他,“过日子不是请厨娘,脾气性情也得合得来。”
他点点头:“我知道,妈。”
阳娬妩那边并非全无动静。分手后约莫半个月,她给陈卓发过一条长长的信息,字里行间带着委屈和试图挽回的意味。大意是知道他有顾虑了,她“可以试着学一点”,末尾还附了一个小心翼翼的笑脸表情。陈卓把手机递给我看时,神情复杂,手指在删除键上方悬停了好一会儿,最终只是把手机锁屏,塞回裤兜,像藏起一块烫手的烙铁。他没回复,也没删除那条信息。有些裂缝一旦产生,纵使一方后来试图用浆糊去粘补,也终究是掩耳盗铃,里面的隔阂与疑虑,早已如藤蔓般无声滋长,缠死了回头路。
陈卓和朱娇英的第二次见面,是在她的出租屋。陈卓回来时,身上似乎还带着那方小天地里特有的温暖气息,是油烟、洗涤剂和阳光晒过被褥混合的味道。
“她自己下厨弄了几个菜,”陈卓的语气里有种踏实的赞许,“真挺像样,尤其那个红烧排骨,火候味道都正好。吃完饭,她利利索索就收拾了,一点不拖泥带水。” 他眼里有光,是看到生活具体模样后的一种安心,“她家……好像是在挺偏的一个农村,条件可能不太好。聊起来,她说家里弟弟还在念书,她每月都往家寄点钱。挺不容易的。”
这“寄钱”二字像根极细的刺,在我心里轻轻扎了一下。负担重,这从来不是轻飘飘的两个字。我看着他舒展的眉宇,最终把这点隐忧咽了回去。眼下这点光亮来之不易,何必急着泼冷水?
日子不紧不慢地向前流淌。朱娇英有时会做些拿手的点心和卤味,让陈卓带回来。东西用朴素的保鲜盒装着,味道却实在熨帖。家里的餐桌上,渐渐又有了说笑声。陈卓整个人的状态松弛下来,像一张被重新绷紧又调试好的弓。
某个周末午后,阳光暖得让人慵懒。陈卓在客厅沙发上看书,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我正从厨房出来,瞥见他拿起手机,身体似乎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屏幕上跳动的名字,赫然是“阳娬妩”。
他盯着那名字看了几秒,手指悬在接听键上方,仿佛面对的不是一通电话,而是一个幽深莫测、布满回忆青苔的洞口。窗外有风掠过树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更衬得屋里一片沉寂。几秒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最终还是移开手指,任由那铃声兀自响着,直到耗尽力气,彻底安静下去。屏幕暗下去,映出他没什么表情的脸。
他放下手机,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目光重新落回摊开的书页上。然而那片刻的凝滞和寂静里,分明涌动着一种无声的抉择。过去那条看似光鲜亮丽却注定荆棘密布的路,终究被他决绝地堵死了。
几天后,陈卓主动提出要带朱娇英回家吃饭。那天朱娇英来得早,手里提着几袋新鲜菜蔬,一进门就熟稔地扎进厨房,系上围裙。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哗哗的洗菜水流声,热油下锅的“滋啦”声,瞬间填满了这个安静了太久的家。厨房很快被温暖的水汽和饭菜香笼罩,她忙碌的身影在氤氲的热气里显得格外生动扎实。
陈卓倚在厨房门框上看着她忙活,眼神温和专注。朱娇英偶然回头,撞上他的目光,脸微微一红,带着点乡下姑娘的腼腆,低声道:“你去客厅陪阿姨看电视吧,这里油烟大。”
“没事,”陈卓没动,“就想看看。”
我坐在客厅,看着门框边儿子那个安稳的侧影,听着厨房里充满活力的声响。朱娇英手脚麻利地操持着,动作间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干练。她端菜出来时,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几缕发丝贴在脸颊边,笑容却真诚明亮:“阿姨,您尝尝这个,我们老家的做法。”
饭菜摆上桌,简单却热气腾腾。陈卓给朱娇英夹了一筷子菜,很自然。朱娇英小声说着“够了够了”,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饭桌上话不多,却有种踏实的暖流在静静流淌。朱娇英的勤快和实在,如同冬日里烧得旺旺的炉火,驱散了长久以来盘旋在这个家里的那点无形的寒意与虚浮。陈卓眉宇间是少有的舒展,他吃得比平时多,偶尔和朱娇英低声交谈几句,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温和。
看着眼前这对年轻人,我心底最后那点关于“负担”的忧虑,如同冰面遇阳,缓缓化开。生活终究不是云端漫步,它需要这样一双能稳稳踩在地上的脚,需要这样一副肯俯身扛起柴米油盐的肩膀。无论前路是否仍有沟坎,至少此刻,这餐饭的滋味、这满屋的烟火、这忙碌身影带来的踏实暖意,都无比真切地告诉我——他们正走在一条结结实实、通往寻常日子的路上。
这路或许没有金箔铺地,却印满了踏踏实实的脚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