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人和赵妙音的车队远去,工坊内,杨昭的指令随即发出。
“苏墨,李沐风,你二人无需休息,即刻着手,按照我之前给的图纸,继续完善火铳的制造工艺。尤其要考虑量产的简化方案,务必将每一步都细化,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流程。同时,开始研究火药的进一步改良,提升威力,降低烟尘,这是重中之重。”杨昭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苏墨和李沐风躬身应声,眼中兴奋不减。他们深知,杨昭所言的每一点,都是对现有体系的颠覆。
“李沐风,你挑选一批可靠的护卫,秘密训练他们使用火铳。这火铳虽易学,但要发挥其最大威力,仍需严格的队列和战术训练。记住,这是我们杨氏的底牌,不可有丝毫懈怠。”杨昭接着对李沐风交代,语气郑重。
“属下明白!”李沐风抱拳,他已迫不及待想看到这种神兵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景象。
“张总管,工坊的保密工作要做到极致。这三日内,所有参与火铳制造的工匠,都不可离开工坊,他们的家人,由杨氏负责照顾。对外,就说工坊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暂不接待外客。”杨昭转向张德总管事,神情严肃。
“老奴明白,家主放心,杨氏上下,必将此事守口如瓶。”张德总管事郑重承诺。他亲眼见到火铳的威力,也清楚其关乎国运。
杨昭点了点头。他知道,京城那边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而他,也需要为即将到来的京城之行做好准备。那里,将是更广阔的舞台,也将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一夜未眠,杨昭却精神十足。他回到书房,摊开地图,手指在边境线与京城之间来回移动。此番入京,不仅仅是献上火铳,更要借此机会,将杨氏的影响力从江南,真正延伸到大乾的权力核心。
次日午后,京城果然传来消息。
一队禁军快马加鞭,抵达杨氏府邸。为首的,是一名身着紫色官袍的传旨太监,身后跟着几名小太监,手捧明黄圣旨,气势威严。
杨老太爷闻讯,立刻率领杨氏族人,在正厅前恭迎。杨昭站在老太爷身后,神色平静,与周围族人的紧张与好奇形成对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杨氏家主杨昭,研制利器,有济世安邦之功,特准入京觐见,面呈御览。钦此!”传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回荡在杨府上空。
“臣杨昭,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昭上前一步,与老太爷一同跪地接旨。
族人窃窃私语。杨昭入京面圣?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他们想起三日前,杨昭在工坊里那番神秘的举动,以及徐大人和公主殿下的亲自前来,心中隐约有了猜测。
传旨太监收起圣旨,皮笑肉不笑地看向杨昭:“杨家主,陛下召见心切,杨家主可要早做准备,莫要耽搁了行程。”
“有劳公公传旨,杨某即刻启程。”杨昭起身,不动声色地塞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过去。太监掂了掂,脸上笑意更深。
“杨家主果然是个明白人。陛下在宫中等着您呐。”太监满意地收下,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带着禁军离去。
杨老太爷打量着杨昭,眼中情绪复杂。从最初的失望透顶,到如今的震惊与期许,这个曾经的“痴傻”嫡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昭儿,此番入京,你当步步为营,不可鲁莽。”老太爷语重心长地叮嘱,“京城水深,权贵云集,非江南之地可比。”
“孙儿明白。老太爷放心,孙儿自有分寸。”杨昭应声。
他回到院中,苏墨和李沐风已等候多时。
“家主,一切都已准备妥当。火铳已妥善包装,随行护卫皆是精锐。”苏墨汇报。
“很好。”杨昭点头,“此去京城,你二人随我同行。苏墨,你随身携带我之前给你的那些图纸和资料,以备不时之需。李沐风,你负责护卫安全。”
“是!”二人齐声应答。
简单的行囊,三支被严密包裹的火铳,以及杨昭脑海中超越时代的所有知识。次日清晨,杨昭带着苏墨、李沐风,以及十数名精挑细选的护卫,在族人的注目下,离开了杨府,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官道。
一路北上,官道平坦,但沿途所见,却让杨昭对大乾王朝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认知。江南富庶,但越往北,田地荒芜越多,百姓面有菜色。偶尔可见军队调动,军容不整,士气低落。这些景象,与他脑海中关于“边境战事吃紧”的报告相互印证。
“看来,大乾的问题,远不止军备落后这么简单。”杨昭在马车中,对苏墨轻声说着。
苏墨轻叹:“家主所言极是。朝堂之上,党争不休;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若非陛下励精图治,恐怕这大乾江山,早已风雨飘摇。”
杨昭沉吟,这些正是他振兴家族、改变天下的契机。
数日后,京城雄伟的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高耸的城门,威严的护城河,以及城内鳞次栉比的楼宇,无不彰显着这座帝都的磅礴气势。
马车驶入城门,街道宽阔,人流如织。各色行人、商贩、官员、士子穿梭其间,车马喧嚣,一派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之下,杨昭也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抑。权力的气息,弥漫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马车直接驶向皇城。禁卫森严,层层盘查。杨昭拿出圣旨,方才得以通行。
最终,马车停在了皇宫外的一处侧门。有宫中内侍前来引路。
“杨家主,陛下已在勤政殿等候。请随小的来。”内侍恭敬地引着杨昭,苏墨和李沐风则被安排在殿外等候。
杨昭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踏入皇宫。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每一处都透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穿过重重宫殿,终于来到勤政殿。殿外有禁卫持戈而立,殿内烛火通明。
“陛下,杨家主到。”内侍尖细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宣!”一个威严的声音从殿内传出。
杨昭步入殿内,殿中空旷,两侧立着几名身穿官服的大臣,其中便有徐大人。正前方,龙椅之上,一位身着明黄龙袍的中年男子端坐其上,面容威严,不怒自威,正是大乾皇帝。
“草民杨昭,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昭跪地行礼,姿态不卑不亢。
“平身。”皇帝的声音沉稳有力,“杨昭,你所献火铳,徐侍郎已呈报于朕。此物当真有那般威力?”
“回禀陛下,火铳之威力,绝非虚言。”杨昭起身,从容应答,“草民此次入京,特地带来了三支火铳,陛下可派人验证。”
皇帝目光扫过殿中大臣,最终落在徐大人身上。徐大人立刻上前,向皇帝禀报了在杨氏工坊亲眼所见的场景,言辞间充满惊叹。
“陛下,臣亲眼所见,此火铳百步穿杨,威力惊人。若能批量制造,我大乾将士,何惧北戎铁骑!”徐大人语气激动。
皇帝沉吟,他挥了挥手:“既然如此,取一支火铳来,让禁军在宫外靶场试射。”
很快,一支火铳被禁军小心翼翼地取出,送往宫外靶场。杨昭则在殿内,面对着皇帝和一众朝臣的审视。
殿内气氛凝重,众臣交头接耳,目光不时落在杨昭身上,既有好奇,也有怀疑。
片刻后,殿外传来一声震耳的“轰隆”巨响。
殿内,所有人都身体一颤,不少大臣面色骤变,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了一跳。
皇帝的脸色也为之一动。
又过了一会儿,禁军统领快步进入殿内,单膝跪地:“禀陛下,火铳试射完毕!百步之外,木靶被彻底击穿,威力无匹!”
殿内瞬间沸腾。
“当真有此等神兵!”
“杨家主果然不凡!”
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杨昭身上,这次,眼中除了威严,更多了一丝炽热。
“杨昭,此火铳,你如何研制而出?可否量产?所需几何?”皇帝一连串问题抛出,语气急切。
杨昭不慌不忙,拱手答道:“回禀陛下,此火铳乃草民结合古今所学,融汇贯通而成。其关键在于精铁的冶炼、身管的打磨,以及火药的配制。杨氏工坊的工匠,已初步掌握了核心技艺。若要量产,需建立专门的军工坊,培养更多精通此道的匠人,并对原材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平静,却字字珠玑:“此外,此火铳虽威力巨大,但若要发挥其最大效用,更需改变旧有的练兵之法。草民认为,应组建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和战术配合,方能真正扭转边境颓势。”
杨昭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勤政殿内炸响。他不仅仅献上了一件利器,更提出了一整套军事改革的设想。
皇帝端坐龙椅,龙目紧锁,深邃的目光仿佛要将杨昭看穿。殿内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家族子弟,竟有如此见识,这简直是震动朝野。
“杨昭,你可愿为朕,为大乾,担此重任?”皇帝声音低沉,却蕴含着巨大的期许与权力。
杨昭拱手,神色沉稳:“草民愿为陛下分忧,为大乾尽绵薄之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