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回京后,并未急于享受镇国公的荣耀。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兵部履职。兵部衙门,牌匾古朴,透着岁月沉淀的威严。然而,杨昭步入其中,却感受到一股暮气。
兵部尚书的官署内,堆满了陈旧的卷宗,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灰尘的气味。他坐于主位,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兵部官员。这些人中,有的是资历深厚的老吏,有的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庸才,还有少数是真正有才干但被压制的实干派。
“诸位,北疆大捷,我大乾军威震慑四方,这是陛下洪福,也是诸位将士用命的结果。”杨昭开门见山,声音平静,却自有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几位侍郎和主事面面相觑,他们本以为这位年轻的国公会先摆摆资历,或是大谈军功。
“然,边患虽解,大乾军制之弊端,却非一日之功。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商议如何革新军务,使我大乾兵强马壮,永保太平。”杨昭话锋一转,直接点明主题。
一位年过花甲的兵部左侍郎,姓赵,是兵部出了名的老油条,他慢悠悠地拱手:“国公爷所言甚是。只是军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同小可。我大乾军制沿袭百年,自有其道理,贸然更改,恐生乱象。”
他话说得客气,实则是在提醒杨昭,不要异想天开。
杨昭微微颔首,面上不见波澜。他前夜已用【数据沙盘】对兵部的人事结构、军饷流向、军备采购等进行了详细模拟。赵侍郎这样的人,正是阻碍改革的典型。
“赵侍郎所虑甚是。不过,若不改,北疆之战,我军将士为何要付出如此代价,才能击溃异族?那十万异族大军,若非我军火器之利,新军之精锐,焉能如此顺利?”杨昭反问,语气虽轻,却让赵侍郎一时语塞。
他接着说:“我意,兵部当先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清查军饷,杜绝贪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将士身上;二,优化军备采购,引进新型火器,提升兵器质量;三,改革军户制度,激发从军热情,提高兵源素质。”
这三条,每一条都触及了兵部的核心利益和旧有格局。赵侍郎和其他几位侍郎的脸色都变了。清查军饷,那就是要动他们的钱袋子;优化采购,那是断了多少人的财路;改革军户,那更是牵动无数世家和勋贵的利益。
“国公爷,这些皆是大事,非一日之功。”另一位侍郎开口,试图拖延。
“非一日之功,但可今日始。”杨昭语气斩钉截铁,“我已拟定一份《兵部清查条例》,从明日起,由我亲自主导,会同户部和都察院,对兵部所有账目进行彻查。所有与军饷、军备相关的文书,今日起不得出兵部大门。”
此言一出,整个官署内一片哗然。这哪里是商议,分明是雷厉风行的命令!
杨昭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他看向一名年轻的主事,此人名叫陈远,是苏墨举荐的人才,平日里在兵部受尽排挤,却是个实干家。
“陈主事,你负责牵头,将兵部近三年所有军饷支出、兵器采购的账册,连夜整理出来,明日一早呈交于我。”
陈远没想到杨昭会直接点名自己,他心中激动,立刻躬身领命:“下官遵命!”
赵侍郎等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无从辩驳。杨昭以镇国公和兵部尚书的双重身份,直接下达命令,他们根本无法抗拒。
散会后,兵部上下人心惶惶。杨昭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兵部多年的平静。
杨昭回到府邸,苏墨已在此等候。
“国公爷,兵部今日如何?”苏墨问。
“意料之中。”杨昭淡淡回应,“阻力不小,但也在可控范围。兵部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朝堂。”
他坐下,端起茶盏:“我已让陈远开始清查账目,苏墨,你可派些可靠之人去协助他,确保账目不出纰漏。另外,旬报那边,可以适当刊登一些关于军务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清查贪腐对国力影响的文章。”
“下官明白。舆论先行,可削弱他们的反扑。”苏墨会意,露出赞许之色。
杨昭随即又利用【人才洞察】对兵部官员进行了一番扫描。果然,赵侍郎等人的忠诚度极低,且潜力平平。他将这些人的资料全部记录下来,心中已有了初步的处置方案。
接下来的几日,兵部气氛紧张。杨昭每日亲自坐镇,审阅账目。他运用【数据沙盘】的强大运算能力,结合【知识库】中现代财务审计的知识,很快就发现了大量虚报冒领、以次充好、层层盘剥的证据。
一份份触目惊心的贪腐名单被整理出来,涉及官员之广,金额之巨,让杨昭也感到心惊。
他没有立刻发难,而是将这些证据秘密呈报给皇帝。皇帝在御书房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气得将奏折摔在地上。
“混账!这些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国库空虚,边军将士食不果腹,他们却中饱私囊!”皇帝怒不可遏。
杨昭适时进言:“陛下息怒。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兵部腐败,已是多年沉疴。若不刮骨疗毒,军力难强,国力难盛。”
皇帝深吸一口气,他信任杨昭,也乐见杨昭替他清除这些毒瘤。
“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当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杨昭语气冰冷,“臣建议,先从赵侍郎等几位主犯查起,人赃俱获,证据确凿,立即下狱问罪。其党羽,酌情处置,轻者革职,重者流放。”
皇帝沉吟片刻,最终拍板:“好!便依你所言!此案,由你全权负责,朕给你便宜行事之权!”
得到皇帝的尚方宝剑,杨昭立即行动。兵部左侍郎赵某,右侍郎钱某,以及数名主事、郎中,在某个清晨,被御史台和杨氏护卫组成的队伍,直接从家中带走。
兵部官员们听到消息,无不胆寒。他们原以为杨昭只是年轻气盛,没想到他真敢下死手。
赵侍郎等人被查抄家产,巨额赃款和金银珠宝被曝光,百姓们对此议论纷纷。旬报也及时跟进,详细报道了此案的经过,并配以社论,痛斥贪腐对国家的危害,赞颂杨昭的铁腕手段。
一时间,杨昭的威望在京城达到新的高度,不仅军中服他,连百姓也称赞他为“杨青天”。
兵部经过一番清洗,那些尸位素餐的旧人被清除,杨昭从明德书院和寒门士子中提拔了一批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官员。陈远因功被提拔为兵部郎中,成为杨昭在兵部的左膀右臂。
兵部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杨昭趁热打铁,开始推行军备改良计划。他将【知识库】中更先进的火器图纸和制造工艺交给工部,并派遣李沐风率领一支精锐新军,前往边境军营,指导各地将领进行新式练兵。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杨昭清楚,他触动了旧有士族门阀的根本利益。兵部的清洗,只是他们反扑的序曲。朝堂上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站在兵部衙门的窗前,看着外面川流不息的京城。清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他已站在权势的巅峰,但这条路,远未到终点。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