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年味正浓。锦州的大街小巷依旧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下午,陈长生接到了高中班长刘伟的电话,热情地邀请他参加晚上在“锦江大酒店”举行的高中同学聚会。
“长生!你可一定得来啊!咱们班这次能来的基本都到齐了!你现在可是咱们班的骄傲,清华的高材生,你不来可不行!”刘伟在电话里声音洪亮,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兴奋。
陈长生本不喜过于喧闹的场合,但想到那些青春年少的同窗,也有些怀念,便答应下来:“好,班长,我一定到。”
傍晚,陈长生换上一身简约但剪裁得体的深色休闲装,没有开车,打了个车前往锦江大酒店。聚会地点定在三楼的一个中型宴会厅。他推门进去时,里面已经热闹非凡。二三十个熟悉又略带变化的面孔映入眼帘,男生们大多穿着新衣,意气风发,女生们则打扮靓丽,巧笑嫣然。空气中混杂着香水味、酒菜香和热烈的谈笑声。
“哟!咱们的清华学霸来了!”眼尖的刘伟第一个发现陈长生,立刻高声招呼着迎了上来。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头发梳得油亮,颇有几分成功人士的派头。
这一嗓子,顿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到陈长生身上,眼神复杂,有好奇,有羡慕,有热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比较。
“班长,新年好。”陈长生微笑着和刘伟握了握手。
“新年好新年好!长生,你可算来了!大家就等你了!”刘伟热情地拉着他的胳膊,往主桌引,“来来来,坐这儿!咱们班的核心人物必须坐主位!”
陈长生被安排在主桌一个显眼的位置,旁边坐着几位当年成绩不错或家境较好的同学。立刻就有不少人围过来打招呼。
“长生,好久不见!在清华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牛?”
“长生哥,听说你现在混得风生水起啊!以后可得罩着咱们老同学!”
“陈长生,你还记得我吗?我坐你后两排……”
陈长生一一礼貌回应,态度平和,既不显疏离,也不过分热络。他的从容气度,与周围一些同学刻意表现出来的成熟或炫耀形成了微妙对比。
聚会正式开始,推杯换盏,气氛热烈。话题很快从回忆校园趣事,转向了各自的大学生活和未来规划。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考上了省城重点大学的男生孙明,扶了扶眼镜,侃侃而谈:“我们导师最近接了个国家级课题,前景非常好,我准备跟着做,争取保研。现在啊,学历还是硬道理,尤其是咱们这种普通家庭出来的,就得靠知识改变命运。”言语间带着一丝优越感。
另一个家里做建材生意的男生王涛,则晃着手中的车钥匙(一把大众车标),声音洪亮:“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早点出来社会闯荡才是正理!我今年跟着我爸跑业务,认识了不少老板,这社会,人脉和关系才是关键!等毕业了,直接接手家里生意,比给人打工强多了!”
不少人附和着,恭维着。刘伟作为班长,也颇有主人风范,举杯道:“大家说得都对!不管走哪条路,咱们同学的情分最重要!以后在社会上,互相帮衬!来,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陈长生安静地听着,偶尔抿一口茶水,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并不急于发言。他的平静,反而让一些高谈阔论的同学,声音不自觉地低了几分。
酒过三巡,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本地的一些商业新闻上。有人提到锦州最近有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招商遇冷,有人抱怨家里生意不好做,竞争太激烈。
王涛叹了口气,带着几分炫耀式的烦恼:“唉,别提了!现在生意难做啊!我爸那个厂子,今年利润下滑得厉害,竞争对手太狠了!你们是不知道,现在想拉点贷款,银行门槛高得很!”
孙明也推了推眼镜,一副洞察世事的模样:“这是大环境问题,国家在调结构,传统行业肯定受影响。得转型,搞创新。”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但大多停留在抱怨和空泛的道理上。这时,刘伟看向一直沉默的陈长生,笑着把话题引向他:“长生,你在北京,见多识广,给咱们分析分析?现在这形势,到底该怎么看?咱们这些小地方的人,有点摸不着方向啊。”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陈长生身上。王涛、孙明等人也带着一丝考较和好奇看着他,想听听这位清华高材生有什么高见。
陈长生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刘伟的问题,而是淡淡一笑,语气平和地反问道:“大家觉得,锦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优势?锦州一个三线城市,有啥优势?
“优势?没啥优势吧,老工业基地,转型慢。”
“是啊,人才都往外跑。”
陈长生轻轻摇头,缓声道:“换个角度看。锦州是辽西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农业资源丰富,有港口,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劣势是传统产业比重高,但优势恰恰是转型空间大,营商成本低,政策有倾斜。”
他顿了顿,继续用平实的语言说道:“那个招商遇冷的商业综合体,问题可能不是大环境,而是定位。它想对标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但忽略了本地消费能力和需求。如果转型做社区型家庭体验中心,引入亲子教育、特色餐饮、本土文创,结合线上引流,未必没有机会。”
他又看向王涛:“王涛家做建材的,与其抱怨竞争,不如看看绿色建材、装配式装修这些新方向,虽然投入大点,但符合政策,是未来趋势。贷款难,可以试试联合几家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申请政府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或者找找产业投资基金,比单打独斗找银行容易。”
他没有引用任何高深理论,说的都是身边的具体事例,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和可行的破局方向,视角之高、思路之清晰,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入了神。王涛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陈长生说的每一点都戳中了他家的痛点,而且给出了他从未想过的解决方案!孙明也收起了之前的优越感,陷入了沉思。
陈长生最后总结道:“机会永远有,关键在于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敢不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尝试。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提升自己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无论是在清华,还是在锦州,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一番话说完,宴会厅里安静了几秒。随后,刘伟率先鼓起掌来:“精辟!长生说得太对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其他人也纷纷反应过来,由衷地赞叹:
“长生,你这眼光太毒了!”
“不愧是清华的!看问题就是不一样!”
“王涛,我看长生说的有道理,你真可以回去跟你爸商量商量!”
王涛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端起酒杯,走到陈长生面前,之前的张扬收敛了不少,带着一丝敬佩和尴尬:“长生……不,长生哥!我服了!你说到点子上了!我敬你一杯!以后……多指点!” 他这话,是真心实意的。
孙明也推了推眼镜,诚恳地说:“长生,受教了。以前觉得读书就是敲门砖,现在看来,思维和格局才是关键。”
聚会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陈长生没有炫耀任何财富、人脉,仅仅凭借一番见解独到、务实可行的分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场的绝对核心。大家不再热衷于炫耀自己的那点成绩或烦恼,而是真诚地向陈长生请教问题,讨论未来。他依然话不多,但每一句点拨,都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聚会结束时,大家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很多人都特意加了陈长生的微信,态度恭敬。刘伟抢着要结账,却被酒店经理告知:“陈先生是我们酒店的贵宾,本次消费已经挂账处理了。” 众人再次惊愕,看向陈长生的眼神更加不同。陈长生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解释。
走出酒店,寒风吹拂,陈长生的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挺拔。他没有在意身后那些复杂的目光和议论。对他而言,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同学聚会。但他的出现,他那超越年龄的见识和格局,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这些昔日同窗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悄然改变了许多人对未来道路的看法。
他不需要刻意打脸,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巅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我的财富不止一个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