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到最后,桑木江退出,一家三口达成了一致,选定了一套组合柜,由四个底部带小柜子的衣柜、一个长矮柜、一套置物格以及书架组成。
由主人家提供木料,提供临时住的地方,提供两餐,完工后再给一笔人工费,约定好了完工时间,李世英就跟着桑木江回到了一大队。
这一次的木工活儿还比较繁重,单靠李世英一个人有够忙的,所以他得找个帮手。
木工收取人工费,是跟工分价格挂钩的,比如李世英在老家跟大哥替社员们做家具,一个柜子大概一个星期完工,收入一块五毛钱,大概抵七十个工分,毕竟他只算大哥这个正式木工的帮工而已。
一大队的工分是5分钱一个,李世英当初与张全义谈妥,他出一天工,就得10个工分也就是五毛钱,这个价格比老家要高一些的。
回到大队院子,李世英便去找了郭保生,郭保生也爽快地答应了,现在一大队的农活儿也不多,天气热,每天去炸树开荒也做不满工,况且跟着李世英往天山跑了一趟,他也赚了些钱,自然愿意跟着李世英再到处转转看看。
在天山挖草药待了一个月后,最高兴的就是章进兴。当初他在迪化主动借了六十块钱当作路费,这钱李世英和老谢主动担保,下山分得钱后,老谢做主,先把他的账平了,章进兴口袋里多了快两百块钱,欢喜得两个晚上睡不着觉。
“李哥,又找到什么赚钱的活儿了?带着我一起去啊!”
章进兴眼巴巴地小跑过来问,李世英笑呵呵地说:“下次再说。这次就是给一家维族人做家具,要不了太多人,我让保生跟我一起去。”
章进兴有些失望,他不懂木工,又不像郭保生那样练过武、有一身力气,便塞给李世英一把水果糖。
那是他前两天写信给家里,邮寄的时候顺便在场部供销社买回来请客的。
李世英又去找了张全义,毕竟快要收割玉米了,他却拉走郭保生这么个壮劳力,虽然不是一大队的正式社员,总归得跟管事的干部说一声嘛。
张全义答应的很爽快,收玉米也不差一两个人,况且郭保生也有一定的自由,他管的还没那么宽呢。
于是李世英和郭保生俩人从牧业队的马棚那里牵来两匹马儿,简单收拾了行囊,便向着团结农场而去。
要做家具的这家维族人,男主人名叫克里木江,名字的含义很美好,意思是“生命”,看到李世英来,便引着俩人先去了住的地方。
克里木江是团结农场场部的一个小干部,给他们找的住地还不错,是一间夯土屋,屋子里摆了两张空床,还有个小木桌。
克里木江解释地说:“往年嘛,农忙的时候嘛,外面来的工人多,临时住一下在这里,房子我已经打扫过了。”
边疆的很多用词都很有趣,比如人们经常把“劳动”、“工人”挂在嘴边,其实克里木江这里说的“工人”,并不是工厂工人,而是农忙时分前来地里干活帮工的人们。
他又带着李世英俩人去了场部的一个小型木料加工厂,由李世英提供尺寸,选用的木材是杨木、胡杨木还有云杉木。
南北天山上到处都是树木,所以本地木材资源极其丰富,加工价格也不高,贵的反而是木工的人工费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世英和郭保生每天去克里木江家里做工,有了郭保生的帮助,活儿做得也快,日子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克里木江对这两个汉族小伙子很满意,俩人干活儿认真,也不偷懒,若要非得找什么不满意的,大概就是李世英雕花的水平很一般,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天气热,中午饭后俩人也不怎么休息,就在院子的葡萄架下忙碌着,李世英寻思着这是计件给钱,早一点儿干完就有钱拿,他跟郭保生也说好了,赚的钱对半分,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
郭保生简单心算了一下,早一天干完,平均每天的工钱比干满一天十个工分赚得还多,便也没有什么怨言。
俩人的早餐就是去场部买俩刚出坑的油馕,维族跟哈萨克族都要打馕,但是维族馕普遍要抹黄油,跟哈萨克族的土馕算是各有些特色了。
晚上七八点钟吃晚饭,李世英还要带着郭保生再忙碌一个多小时,到九点多才回去休息,这个年代又没什么娱乐,在克里木江家里多蹭一搪瓷缸砖茶也是好的。
毕竟他们住的那个小屋又不开火,做不了饭,连烧个开水都难。
这天克里木江回到家,吃饭的时候便笑着说:“酒厂那里放电影,你们两个去看嘛,早点去有好位置的。”
他对李世英最满意的一点,是这个汉族小伙子的维语说的还不错,用维语进行最基本的沟通和交流都没有问题,他自然是会说汉语的,但有时候总免不了用到自己民族语言的一些名词。
李世英看了郭保生一眼,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去看看电影。”
露天电影是这个年代农村最热闹的娱乐方式,上一次看电影都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郭保生顿时咧着嘴笑了起来。
在山上挖草药或者住在一大队的时候,至少晚上还能找人凑在一起玩扑克牌,这一次跟着李世英做木工,晚上回小屋那是倒头就睡,除了跑去河里洗澡,俩人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方式。
俩人吃过晚饭,将院子里干活的那片场地收拾干净,将木屑、碎木片装进麻袋放在厨房外,便告辞了克里木江一家人,回到了住处。
“先去洗个澡,趁这会儿天还热。”
李世英端着个盆子,俩人便跑去北面的河道那里洗澡。找了片安静的、周围都是一人多高杂草的小河湾,洗了澡,顺手把换下的衣服打着肥皂也洗干净了。
回去之后把洗了的衣服晾在门前,郭保生拿出两个军用水壶,那是他们上山挖草药赚了钱之后,在六大队那里买的。
然后俩人便溜溜达达地朝东面走去,路上赶去看电影的人还挺多,都提着小板凳,有人认出了这两个做木工的小伙子,便打着招呼。
李世英也回应着,很快便到了巩乃斯酒厂附近放电影的地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