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刀削面

大同之恋

首页 >> 大同刀削面 >> 大同刀削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道天下穿成了团宠家的恶毒小可怜闪婚墨少超好哄完美人生沈浪全文免费阅读重生八万年娱乐:我靠举报杀疯娱乐圈你好,1983没人会帮你窈妃传箭魔
大同刀削面 大同之恋 - 大同刀削面全文阅读 - 大同刀削面txt下载 - 大同刀削面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383章 演不尽忠奸义胆,离合悲欢 传得下魏唐衣钵,胡汉精魂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啥是三面观台?”有位游客不太明白。

“就是三面都能看戏。”暖阳解释,“对应的还有一面观台、四面观台,根据场地和功能设计的。”

“哦,明白了,这样能让更多人看戏。”那位游客点点头。

“最显眼的还是前台那两根柱子,柱头上装饰着狰狞的兽面面具。”暖阳指着图片说,“这种兽面面具在晚清的晋北特别流行,可能是为了镇宅或者增添气势。另外它的斗拱也很漂亮,滑拱上有花纹,拱眼壁也满是雕饰,一大一小依次排列,特别有韵味。这座清代戏台,细节里全是讲究啊。”

众人听得入神,再想起之前见过的戏台,那些原本没留意的细节,此刻都有了特殊的意义。

“讲得真好!”大家纷纷称赞。

暖阳摆摆手,笑着对众人说:“好了,我这闲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咱们还是听讲解员继续介绍吧,专业的讲解更能说透这些门道。”

讲解员笑着接过话头,指着一块“大同戏曲发展史”的展板说:“大家看这里,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歌舞,到了汉代,民间出现了带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

“角抵戏是什么呀?”梦瑶好奇地问。

“‘角抵’这个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最初是类似现在摔跤、相扑那样的两两较力活动。”讲解员解释道,“它一开始是作战技能,后来成了训练士兵的方法,慢慢又演变成民间的竞技项目,带了娱乐性质。”

“这么一说我好像能想象出来了,”啸风笑着说,“我小时候跟小伙伴瞎闹,好像也玩过类似摔跤较劲的游戏。”

“角抵属于‘百戏’的一种,”讲解员继续介绍,“百戏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艺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把歌舞、杂技都融在一起,是更综合的艺术形态。汉代是百戏的兴盛期,汉武帝就很重视,多次组织宫廷角抵戏;到了东汉,百戏已经成了民间佳节盛宴里少不了的娱乐活动。”

“哦,原来是这么发展过来的。”众人恍然大悟。

“到了北魏时期,据《魏书·乐志》记载,‘(天兴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技,造五兵、角抵……以备百戏’,”讲解员念着史料,“当时的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乐舞百戏特别兴盛,为后来的歌舞戏曲开了先河。”

“1500年前的北魏就这么繁华了吗?”梦瑶惊叹道。

“那可不,”暖阳在一旁补充,“1500年前的平城,居民超过100万,在全世界都是数得着的大城市。”

“哇,居然有那么多人?”游客们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眼里满是对那个遥远时代的想象。

“南北朝末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讲解员继续介绍,“这种歌舞戏在前代歌舞百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了故事情节,还能载歌载舞,最具代表性的有《代面》《踏谣娘》《拨头》三种。”

“看来不管是歌舞戏曲,还是文化、书法,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起来的,不是一下子就成型的。”宇辰感慨道。

讲解员点点头,接着说:“到了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燕乐繁荣,出现了‘参军戏’——这是从先秦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民间歌舞戏也走进了宫廷,得到更大发展。同时民间还兴起了‘俗讲’和‘变文’这类通俗说唱形式。”

“唐朝啊,我知道唐明皇精通乐曲,杨贵妃善歌舞,这俩人可是出了名的懂艺术。”一位游客笑着说。

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

“其实唐朝的功绩可不止这些,”啸风忍不住感叹,“不过人们一提到唐朝,倒常先想到这些风雅事儿。”

“辽代的音乐种类也很多,”讲解员话锋一转,“既有‘国乐’,也就是传统的契丹音乐,也继承借鉴了隋唐和后晋的雅乐、大乐,还有散乐、横吹、铙歌这类杂乐。”

“对,辽代的时候,大同是西京,当时也特别繁华。”宇辰补充道,显然对这段历史有些了解。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得好,”讲解员指着屏幕上的图文说,“民间的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融合的趋势,于是出现了宋杂剧。这种杂剧融合了歌舞、杂技、讽刺性音乐等内容,是很综合的表演艺术。”

“到了金代,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则有南戏。”讲解员继续讲解,“院本的流行和繁盛,中心在山西南部。现在发现的很多金代墓葬砖雕,上面有戏曲表演场面,再加上晋南一带留存的地上戏台建筑,都能看出当时戏曲表演有多热闹。”

众人边听边点头,顺着时间线一路看下来,仿佛能看到戏曲从简单的歌舞、竞技,一步步演变成复杂艺术形式的轨迹。

“原来在金代就已经有戏台了啊。”一名游客有些惊讶地说。

“说不定更早的时候就有了呢,”另一名游客摇摇头反驳,“毕竟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戏台的出现肯定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讲解员笑着接过话:“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金代的戏台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和实物佐证,而它的源头确实可以追溯到更早。比如金墓砖雕里的戏曲角色,就已经在宋代四人或五人角色的基础上,固定成了五个核心角色——末泥(也就是后来的生角)、副净(类似丑角)、副末、装孤、装旦(旦角)。这说明当时的戏曲表演已经有了成熟的角色分工。”

“哦,原来那个时候就有生旦净丑这些角色的雏形了啊。”梦瑶恍然大悟,“看来现在戏曲里的角色划分,是从很早就定下来的规矩。”

讲解员点点头,继续深入讲解:“到了元代,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直接影响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而且它不光是表演成熟,还在唐宋以来的话本、词曲、讲唱文学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可是戏曲发展的一大飞跃。值得一提的是,山西不但是元杂剧最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还是元杂剧作家辈出的地方,出了不少有名的戏曲家。”

“我知道!《西厢记》不就是元杂剧的经典吗?”梦瑶立刻想起了熟悉的作品。

“没错,《西厢记》的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剧本。”讲解员进一步补充,“这个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也就是《莺莺传》。”

她顿了顿说:“大家看,故事里崔莺莺和张生相遇的普救寺,就在咱们山西永济。这种以本地为背景的经典剧目能诞生并流传,正说明当时山西一带的戏曲创作有多活跃,民间对这类故事的接受度也高,戏曲氛围确实浓厚得很。”

“难怪读《西厢记》的时候,总觉得里面的场景描写很有代入感,原来背景就在山西啊。”梦瑶笑着说,“看来古代的戏曲家也很会就地取材呢。”

“可不是嘛,”讲解员点头,“结合熟悉的地域背景创作,既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也能让故事更有生命力,这也是《西厢记》能流传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正是:溯源桑干,承百戏遗风,看塞上雪飞,云间月朗,耍孩儿喉转奇峰,罗罗腔韵回幽谷,梆子声激荡雁门,秧歌步踏欢阡陌,更有那弦索呕哑,鼓板铿锵,水袖翩跹,粉墨淋漓,演不尽忠奸义胆,离合悲欢,一嗓吼开三晋魄。

扎根朔漠,聚九边灵气,历辽金烽火,元明烟云,武周川滋养奇葩,古都墙护佑根苗,煤海深埋炽热情,佛光普照慈悲愿,终赢来乡音俚语,老调新声,戏台高筑,衣冠璀璨,传得下魏唐衣钵,胡汉精魂,千场唱沸大同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同刀削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诸道学宫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盖世战神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玉宸金章大夏王侯极品小农民吞天圣帝窈妃传诸界之深渊恶魔网王之剧情外的原住民巨星洪泽互换后,我和情敌HE了法师乔安我带可爱徒弟重振宗门择天记灵轩心动最强纨绔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航海与征服
经典收藏天才皇后,驾到!转生成东瀛妖怪大百足长相过于漂亮,她们拿我当御姐养万界女神之直播都市修真:我有武帝记忆我为土地爷廖医生的白玫瑰女装加小楠娘等于扳手,你跑不了一觉醒来,竟然变成了女孩子我老婆竟是家母的闺蜜转生成为血族公主龙王殿:最强战神这个村医太正经消失三年,青梅校花疯狂倒追我美女迷情:与豺狼的角逐宦海特种兵剑气星河天才少年上将的宠婚计划[娱乐圈]闪婚之宠你有恃无恐
最近更新绝世之暗夜至尊都市系统之链启风云女频男主那么废,要什么老婆亮剑:横扫晋察冀捞偏门之我混广州那些年要成为最强战士的我觉醒了召唤师赌狗必死时空大厦:跨次元笑崩日常东北往事之快乐生活攻略重生后,校花们都爱上了男配她上岸提分手,我转身成领导秘书港片:重生78,打造最强家族带着空间重生56年的幸福生活抗战:系统批发商的成长之路我有一个神秘弹窗来自一千年以后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诡异来临,我的女友是超级邪神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身为福瑞控却不能摸福瑞读心赘婿,重启人生
大同刀削面 大同之恋 - 大同刀削面txt下载 - 大同刀削面最新章节 - 大同刀削面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