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坊提炼精油的蒸馏器还在运作,李长安已在玻璃工坊里琢磨新物件。玻璃体温计的细管在烛火下弯成弧形,他将蒸馏器的耐高温玻璃工艺改良后用于管身,管内注入波斯商人提及的 “水银”,遇热膨胀、遇冷收缩,能精准显示体温。“管身要刻上刻度,” 他对工匠们说,“从‘微寒’到‘高热’分十等,底部刻玄甲坊云纹暗记,既辨真伪又防篡改。”
“大人,太医署的医官求见,说诊病时靠手摸额头判断寒热,常因经验不足误诊,尤其孩童病患更难把握。” 王玄策引着位穿绿袍的医官进来,医官手中捧着本记录误诊病例的医案,“他们愿以秘藏的《千金方》抄本换技术,还说要把祖传的退热药方献上。” 李长安将体温计顶端贴在手腕,片刻后,水银柱便升至对应刻度:“带他们去看蒸馏器,这璃管与医术搭配,能让诊断少差错。”
当医官们看到体温计能精准测出不同人的体温,连孩童的细微发热都能察觉,当即把《千金方》抄本与退热药方一同奉上。“往日十例发热病患,三例因误判寒热用错药,现在有这璃管,误诊率能降到一成!” 老医官抚摸着体温计落泪,“有这宝贝,长安的医道再也不愁辨症不准了!” 太医令闻讯上奏,恳请在全国医馆推广,愿以太医署的药材储备作为交换。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统一体温计规格 —— 玄甲坊出标准刻度模板,保证各地医馆用的璃管读数一致,方便会诊。” 太医令满口答应,他没注意到,玻璃管的刻度边缘刻着极小的云纹暗记,且水银的提纯配方是用粟特文刻在储存罐内侧,外人即便仿制也难得到纯净水银。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手段转向了医疗领域。他们买通玻璃工匠在管内混入气泡,导致水银柱读数不准,甚至断裂。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玄甲坊设立 “体温计试炼场”,每支璃管都要经过 “冷热测试”—— 在温水与冷水间反复浸泡,读数误差不超半度者才准入用。“凡用玄甲坊体温计的医馆,可获赠专用校准温水,” 这招让天下医馆只认带云纹的璃管。
解决了质量问题,李长安将体温计技术推向市井。他发现长安的药铺常因无法精准判断病患热度,导致药膏用量不当,于是设计出 “便携体温计”—— 体积缩小三成,装在皮质盒内,方便走街串巷的郎中携带。西市的波斯药商试用后,药膏治愈率提高四成,当即以二十箱西域药材交换技术,还愿传授水银的储存秘法。
大食商人见到便携体温计,当即提出用三船乳香交换,愿以巴格达的医院作为添头。李长安趁机要求:“需派医师传授传染病隔离术 —— 将体温计用于病患筛查,能快速区分染病者,防止疫情扩散。” 商人欣然应允,带来的隔离技术经改良后,与体温计搭配的 “防疫法”,成了大唐应对时疫的重要手段。
这年重阳,长安的 “医器展” 上,体温计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兽用体温计” 可测量牲畜体温,提前发现瘟疫;“酿酒体温计” 能监测发酵温度,让酒液品质更稳定;最受孩童喜欢的是 “玩具测温管”,管内装彩色液体,遇热变色,既能玩耍又能启蒙温度知识。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体温计靠水银测热,会吸走人体元气”。李长安索性在太医署举办 “诊病演示会”,让医官用体温计与传统手诊对比,前者判断的寒热与病患症状完全吻合,后者却有两例误判,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药铺用玄甲坊体温计者,可加入‘医器联盟’,共享药材渠道,互通诊病经验。”
入冬后,第一批用体温计装备的医队前往漠北军营。当军医通过体温计快速筛查出发热士兵,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了流感扩散,漠北都护当即以五十匹良马作为回购,还愿开放军营的药材种植园,为大唐药商提供原料。李长安站在玄甲坊的工坊前,看着工匠们制作体温计,忽然想起罗马商人提及的 “玻璃注射器”—— 若将体温计的玻璃工艺用于制作注射器,或许能精准注射药液,让治疗更高效。
而在长安的夜色中,崔氏府邸的密室里,几位老臣正对着读数不准的仿造体温计叹气。他们能仿出璃管外形,却提纯不了水银,造出的体温计要么读数混乱,要么水银泄漏。玄甲坊的灯火下,李长安正绘制着玻璃注射器的图纸,他知道,真正能守护民生的,从来不是体温计的透亮,而是那些藏在医器里的严谨与关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长安秘物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