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方家,心境已与初次截然不同。
依旧是那条安静的巷子,那扇朱漆大门。
只是这一次,开门迎接的方老夫人,脸上带着真切而温暖的笑容,甚至亲自引着苏晚星姐妹穿过庭院,走向那间平日里鲜少对外开放的正堂。
方承儒端坐于正堂主位的太师椅上,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中式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神情依旧严肃,但眉宇间那股拒人千里的疏离感,似乎淡去了些许。
方晴站在爷爷身侧,对着苏晚月俏皮地眨了眨眼。
苏晚月的心脏怦怦直跳,她紧紧抱着一个更大的锦盒,里面不仅有其苦心孤诣、根据方承儒上次指点修改后的《秋山访友图》,还有她这段时间所有自觉有所进益的习作。
苏晚星依旧是一身利落而不失庄重的西装套裙,她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方老先生,夫人。”
方承儒的目光掠过她,最终定格在苏晚月身上,声音平稳:“画,带来了?”
“带…带来了,方爷爷。”苏晚月连忙上前,在方晴的帮助下,于侧面的长案上一一展开画作。
这一次,方承儒看得比上次更久,更仔细。
他甚至拿起放大镜,凑近了观察某些细节的笔墨变化。
堂内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苏晚月紧张得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良久,方承儒放下放大镜,缓缓坐回椅子上,目光扫过苏晚月带着期盼与忐忑的小脸,又看向一旁气度沉静的苏晚星。
“笔力有所长进,墨色层次稍显丰富,构图也敢放开一些了。”他开口,依旧是点评的语气,但不再仅仅是批评,“可见,是用心了。”
只这一句,苏晚月的眼眶瞬间就红了,这几个月的刻苦钻研,仿佛都在这句平淡的认可中得到了回报。
方承儒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苏晚月,你可知学艺不易,守艺更难?我方承儒门下,有三戒:一戒急功近利,二戒心浮气躁,三戒沾名钓誉。你可能做到?”
苏晚月猛地抬头,对上老人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没有丝毫犹豫,屈膝便拜了下去,声音清脆而坚定:
“晚月能!请先生收我为徒!晚月定当恪守师训,潜心学艺,绝不敢有负先生教诲!”
她没有称“爷爷”,而是用了“先生”这个更显正式和尊重的称呼。
苏晚星在一旁,看着妹妹跪下的背影,心中一块石头悄然落地。
她知道,成了。
方承儒看着跪在面前的少女,眼神复杂,有审视,有期待,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随即被决然取代。
他一生傲骨,不愿随波逐流,闭门谢客多年,今日决定重开山门,固然有苏家诚意打动,更多的,还是看到了这块璞玉本身的光华,以及那份难得的专注与赤诚。
“起来吧。”方承儒的声音缓和下来,“既入我门,当守规矩。每周三、周六下午,来此学画两个时辰。笔墨纸砚,需得精良,不得敷衍。画外功夫,文史哲艺,亦不可偏废。你可能坚持?”
“能!弟子一定能!”苏晚月激动地应道,这才在方晴的搀扶下站起身,小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
周淑芬在一旁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老头子,孩子答应了就好。今天是个好日子,苏小姐,晚月,留下来吃顿便饭吧。”
这顿饭,意义非凡。
它标志着苏晚月正式被方承儒接纳。
饭桌上,气氛不再像前两次那般拘谨。
方承儒虽依旧话不多,但会偶尔问及苏晚月对一些古画的理解,苏晚月尽自己所能回答,虽显稚嫩,但思路清晰,偶有灵光一闪,竟能引得方承儒微微颔首。
苏晚星则与周淑芬、方晴交谈着,话题涉及养生、文学,甚至偶尔提及“星辰之光”基金近期的一些进展,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刻意炫耀,也适时展现了苏家的格局和行动力。
离开方家时,夕阳正好,金色的余晖洒满青石巷。
苏晚月抱着那方象征着师徒名分、由方承儒亲赠的旧砚台,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姐!方先生收我了!他真的收我了!”
她抱着姐姐的胳膊,又笑又跳,全然没了在方家时的拘谨。
苏晚星看着妹妹发自内心的喜悦,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揉了揉妹妹的头发:“这只是开始。方先生要求严格,以后有你苦头吃。”
“我不怕!”苏晚月眼神晶亮,“只要能跟着先生学画,再苦我也不怕!”
很好。晚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命运一定与前世不同,这一世,我妹妹值得一切,一定会拥有最好的人生!
回到别墅,苏晚星立刻吩咐下去:
“小雨,将二楼东侧那间采光最好的客房收拾出来,给二小姐布置成专门的书画室。按照最高标准,配置全套最好的文房用品和灯饰。另外,以后每周三、周六下午,准时备车送二小姐去方老先生家,李师傅亲自接送,确保安全。”
“是,董事长!”赵小雨连忙记下。
消息很快在苏家内部传开。
苏父和苏母自然是喜不自胜,连声说女儿有出息。
苏晓晨也为妹妹高兴,拍着胸脯说以后妹妹的画具他全包了。
连林琳琳、老王等人得知后,都感到与有荣焉。
方承儒的名声,在文化圈内如雷贯耳,二小姐能拜入其门下,无疑为苏家增添了一层厚重的文化底蕴。
苏晚星坐在书房里,听着窗外妹妹兴奋地跟父母描述拜师经过的声音,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
拜师成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也是精心运作的必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九零,我的系统能暴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