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宫宴陈情辩女诫,贤妃仗义助兰心
坤宁宫内,暖香浮动,丝竹之声早已停歇,只余一片死寂。
苏浅月那一句“臣女读这书,只觉得难过”,如同一块冰投入滚油,瞬间炸开了锅,却又诡异地没有发出一丝声响。所有的声音都被吞噬了,只剩下无数道目光,汇聚成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牢牢罩在中央。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锥子,精准地刺破了这满殿的虚伪与太平。
坐在凤位之上的陈皇后,脸上那端庄温婉的笑容终于维持不住,一丝裂痕自嘴角蔓延开来。她原本是想看苏浅月如何跪在地上,用自己的嘴,将自己的脸面一点点撕碎。可她没料到,这把刀,苏浅月竟敢调转刀锋,指向了规矩的本身。
而她身侧的刘太后,那双半睁半闭的浑浊眼眸,此刻已全然睁开。那眼神不再是老太太的慈和,而是淬了冰的刀子,刮过苏浅…月那张素净的脸。
可苏浅月没有看她们。她的目光,越过了所有人,落在了那个一直未曾开口,却拥有最高裁决权的男人身上。
皇帝赵衍。
他今日只是来给太后贺寿,略坐一坐,本不欲插手后宫妇人间的机锋。他坐在太后身侧稍低的位置,一身明黄色的常服,神情淡漠地看着这一切,就像看一场排演好了的戏。可苏浅月这一声“陛下”,硬生生将他从看客的位置,拽到了审判席上。
赵衍的眉心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哦?”他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帝王天生的威压,“你有何难过之处,说来听听。”
陈皇后心头一紧,正要开口以“后宫宴席,莫扰圣上”为由将话头按下,却被赵衍一个淡漠的眼神制止了。她只能将话咽回肚里,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的锦帕。
得到了准许,苏浅月依旧跪得笔直,膝盖下的金砖冰冷坚硬,但贴身藏好的【耐寒符】正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暖意,让她得以维持着体表的从容与思维的清明。
“回陛下,这书中所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捧着那本蓝皮的《女诫》,指尖抚过那两个字,“可臣女的母亲,前丞相夫人沈兰芝,她若无才,如何能以医术救活城南疫病中垂死的数十条人命?她若无才,如何能写下那本医书,让被慢性毒药所害之人,尚有一线生机?”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殿内一片哗然。沈兰芝救人、懂医术的事情,京中许多人都知道。而前不久朝堂上,苏哲正是凭着沈兰芝留下的线索,才扳倒了宁王。苏浅月此刻提起,无人能够反驳。
“书中又言,‘女子不得干政’。”苏浅月的声音没有停顿,反而拔高了一丝,带着压抑的悲愤,“可臣女若今日遵从此言,缄默不语,那么被庶妹与人合谋诬陷清白的是臣女,日后被卖入青楼,求告无门的也是臣女!若天下的女子都这般,被欺凌时不敢言,被冤枉时不能辩,那这朗朗乾坤,岂不成了恶人肆意横行的乐土?!”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殿中每一位女人的心上。她们身处高位,看似风光,可谁没有过身不由己的时刻?谁没有过被规矩束缚的无奈?即便高贵如皇后,在朝堂与家族的利益面前,也不过是一枚棋子。
陈皇后的脸色已经由白转青。苏浅月这番话,看似在说自己,实则是在煽动所有在场的命妇,是在质疑立世的根本!
“放肆!”她终于忍不住厉声喝道,“苏浅月,你竟敢在太后与陛下面前,非议圣贤之言,动摇国之纲常!来人……”
“皇后。”赵衍再次打断了她,声音依旧平淡,却让陈皇后后面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赵衍的目光落在苏浅月身上,那是一种审视,一种探究。他看着这个跪在地上,身形单薄,却仿佛蕴含着无穷力量的女子。她不是在哭诉,不是在撒泼,她是在论理,是在陈情。
“你说的,是你的委屈。”赵衍缓缓道,“但规矩就是规矩,若人人都因一己之私而挑战规矩,天下岂不大乱?”
“陛下圣明。”苏浅月俯首,姿态谦恭,“臣女不敢挑战规矩,臣女只是想为那些和臣女一样,甚至比臣女更无助的女子,寻一条活路。”
说着,她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了一本册子。
那册子装订得有些粗糙,封面是普通的青布,一看就是女子手工所制,与这满殿的富丽堂皇格格不入。她将册子高高举过头顶。
“陛下,这是臣女筹备女学所录的名册。这上面,有两百一十三个名字。”
她的声音沉静下来,开始缓缓念出上面的内容。
“王氏,年二十三,原为城西豆腐铺之女,夫家因其三年无所出而休弃,被兄嫂赶出家门,无处可去。”
“林晚,年十六,孤女,父母早亡,为给弟弟治病,在绣坊做活,因不愿给管事做妾,被百般刁难。”
“李丫,年十五,其父好赌,欲将其卖入勾栏……”
她每念一个名字,每说一段身世,殿内的气氛就沉重一分。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而悲惨的人生。她们不是画本里多愁善感的才女,她们是挣扎在最底层的,连活着都无比艰难的普通女子。
在场的命妇们,脸上的看戏神情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复杂与动容。她们或许看不起这些底层女子,但那一句句“被休弃”、“被卖掉”、“无处可去”,却像针一样,扎在她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陛下,”苏浅月念完最后一个人名,抬起头,眼中水光闪动,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这些女子,她们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青史留名。她们只想读书识字,学一门手艺,能堂堂正正地活下去,不再任人摆布,不再如浮萍般飘零。”
“臣女恳请陛下,恩准臣女兴办女学!”
她深深一拜,额头触地。
“臣女愿以母亲留下的全部嫁妆作为女学资金,立下军令状,绝不让女学干涉朝政,只教女子读书识理,安身立命!若有违此誓,臣女愿受任何责罚!”
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赵衍久久没有说话。他看着地上那本简陋的名册,又看着跪伏在地的苏浅月。他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想起了那些在贡院门口静坐的寒门士子,想起了苏哲在朝堂上那悲愤的陈情。民心……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两个字的重量。
堵,是堵不住的。
宁王倒了,可天下还有千千万万个被压迫的寒门,还有千千万万个无声的女子。她们的力量一旦汇聚起来,足以动摇国本。
与其让这股力量在暗中滋长,成为隐患,不如将其置于阳光之下,加以引导,为己所用。
一个只教女子读书识字、学手艺的女学,不仅不会动摇统治,反而能安抚民间女子,减少怨气,还能为他博一个“仁君”的美名。而苏浅月,这个看似棘手的女子,用好了,或许会是一把意想不到的利刃。
就在他权衡之际,一个温婉却坚定的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直安静坐在角落的贤妃李氏,缓缓站起了身。她今日穿得亦是素雅,一张温润如玉的脸上,带着几分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决然。
“臣妾以为,苏小姐所言,并非动摇纲常,而是为国分忧。”贤妃对着赵衍福了一礼,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女子安,则家宅安;家宅安,则天下安。让女子读书明理,知法懂礼,只会让她们更好地相夫教子,稳固后方。此乃利国利民之举。”
所有人都惊呆了。谁都知道贤妃素来与世无争,从不参与任何纷争,今日竟会为了苏浅月,公然站出来说话。
陈皇后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射向贤妃,恨不得在她身上剜下两块肉来。
贤妃却仿佛没有看到,她再次开口,说出的话更是让满殿震惊。
“臣妾愿捐出名下一半的嫁妆,支持苏小姐兴办女学。恳请陛下恩准!”
一个后宫妃嫔,主动要捐出一半的嫁妆,这是何等的姿态!
苏浅月也愣住了。她抬起头,望向那位只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贤妃,眼中满是意外与不解。她不明白,这位身处深宫的娘娘,为何要冒着得罪皇后和太后的风险,来帮自己。
贤妃的话,成了压倒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衍看着贤妃,又看看苏浅月,忽然笑了。
“好,好一个‘女子安,则家宅安’。”他站起身,朗声道,“苏浅月为母伸冤,其孝可嘉;心怀百姓,其仁可赞。贤妃深明大义,更是后宫之楷模。”
他一锤定音。
“朕准了!女学之事,就由你全权负责。所需场地,着京兆尹协办。朕,等着看你的成果。”
“臣女……叩谢陛下隆恩!”苏浅月重重叩首,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叮!当众宣示女性志向,获得帝王与后妃支持,民心支持+500,委屈币+1000!】
【叮!成功推动“雍华女学”项目立项,获得关键盟友(贤妃李氏),解锁“后宫互助”技能(初级)!】
刘太后和陈皇后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她们精心策划的一场鸿门宴,一场必杀的羞辱局,最后竟成了苏浅月扬名立万、达成所愿的舞台!她们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浑身发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苏浅月站起身,膝盖处传来一阵麻木的刺痛,但她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
她赢了。不是靠哭闹,不是靠男人的庇护,而是靠她自己,一字一句,堂堂正正地赢得了这场胜利。
宴席草草收场,众人心思各异地散去。苏浅月跟在人群后,低着头,只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刚走出坤宁宫,绕过一丛寒梅,一个穿着绿色宫装的小宫女便快步追了上来,对她行了一礼。
“苏小姐,请留步。”
苏浅月认出,这是贤妃身边的侍女。
小宫女压低了声音,飞快地说道:“我家娘娘让奴婢来传话。她说,今夜风大,梅园里的红梅开得正好,不知苏小姐可有雅兴,移步一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退婚后,我靠演技骗哭全京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