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时节,林府后园的海棠开得正盛。这日贾敏正在指点青瑜作文章,外头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夫人,姑奶奶发动了!镇南侯府来的婆子气喘吁吁地禀报。
贾敏手中的笔一顿,立即起身:云裳,备车!
马车疾驰在京城街道上,贾敏心中百感交集。她的玉儿,终于也要为人母了。
镇南侯府内早已忙作一团。贾敏快步走进产房,见黛玉脸色苍白,额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却仍强撑着朝她微笑。
母亲...
别说话,保存力气。贾敏握住女儿的手,暗中运转草木本源,将一股温和的生机渡入女儿体内。
产婆在一旁惊喜道:少夫人方才还气力不济,这会儿倒是精神了许多。
贾敏但笑不语,只细细为女儿擦去额角的汗水。随着时间推移,黛玉的阵痛愈发密集。贾敏始终守在女儿身边,不时喂她些参汤,暗中更是持续以草木灵气护住她的心脉。
终于,在日落时分,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暮色。
是个小公子!产婆欢喜地报喜。
黛玉虚弱地笑了,眼中闪着泪光。贾敏接过襁褓,看着外孙红扑扑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动。
母亲,黛玉轻声问,孩子可好?
好得很。贾敏将孩子抱到女儿面前,你看,这眉眼像极了你小时候。
这时,得到消息的林如海也赶到了。见到外孙,这位向来沉稳的礼部侍郎也不禁红了眼眶。
取名字了吗?林如海问。
世子说,等父亲来取。黛玉柔声道。
林如海沉吟片刻:就叫徐明远吧。明德惟馨,宁静致远。
满月宴办得极为隆重。镇南侯府广发请帖,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来道贺。最让人意外的是,永昌郡主亲自前来,还带来了宫中的赏赐。
皇上听说林侍郎得了外孙,特意赐下长命锁。永昌郡主笑着对贾敏道,这可是难得的恩宠。
贾敏连忙谢恩,心中明白这其中有青瑜考中案首的缘故,也有镇南侯府的面子在。
宴席上,青瑜带着弟妹来看小外甥。青瑶好奇地戳着明远的小脸,被青瑜轻声制止。
瑶儿乖,小外甥在睡觉呢。
青珏则安静地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襁褓中的婴儿。
黛玉靠在软枕上,看着弟妹们围着儿子的温馨场景,眼中满是幸福。
这时,贾敏注意到青瑜似乎有心事。趁着宴席间隙,她将儿子唤到一旁:
安哥儿,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青瑜犹豫片刻,低声道:前日祭酒大人说,儿子年纪尚小,不宜过早参加乡试。
贾敏了然。青瑜天资过人,十一岁便考中童生案首,难免会招人妒忌。
祭酒大人说得在理。贾敏温声道,学问之道,最忌急功近利。你如今该做的是夯实根基,多读些书,多长些见识。
青瑜若有所悟:儿子明白了。
暮春时节,明远已会对着人笑了。这日黛玉带着孩子回娘家,一进门就被弟妹们围住。
小外甥会笑了!青瑶惊喜地叫道。
青珏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拨浪鼓:给...明远...
黛玉感动地接过:珏儿真乖,明远一定会喜欢舅舅送的礼物。
贾敏从女儿手中接过外孙,感受着怀中沉甸甸的重量。明远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外祖母,忽然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
这孩子倒是不认生。贾敏笑道。
明远最喜欢外祖母了。黛玉柔声道,每回哭闹,只要外祖母一抱就不哭了。
贾敏轻轻摇晃着外孙,心中满是慈爱。这些年来,她看着黛玉从病弱少女成长为幸福的新妇,如今又见证新生命的降临,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午后,林如海下朝回府,见到外孙立即眉开眼笑。他抱着明远在院中散步,不时指着花草教他认:
这是海棠,这是牡丹...
明远咿咿呀呀地应着,小手在空中挥舞。
黛玉在一旁看着,忽然对贾敏道:母亲,女儿想求您一件事。
你说。
女儿想请母亲时常去侯府小住,黛玉轻声道,有母亲在身边,女儿才觉得安心。
贾敏拍拍女儿的手:傻孩子,就算你不说,为娘也会常去看你的。
夏日里,明远学会了爬行。这孩子格外活泼,镇南侯夫人疼得跟什么似的,整日抱着不肯撒手。
这日贾敏过府探望,正遇见世子在教儿子认字。不过七八个月大的孩子,竟能跟着父亲咿呀学语,让人称奇。
明远天资聪颖,将来定是个读书的料。世子自豪地说。
贾敏含笑点头,心中却想起黛玉幼时聪慧过人的模样。看来这孩子的天赋,是继承了母亲。
回府的路上,贾敏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黛玉出嫁到明远出生,林家的血脉得以延续,家业越发兴旺。这一切,都让她感到莫名的欣慰。
马车驶过长安街,夏日的风吹动车帘,带来阵阵荷香。贾敏望着窗外繁华的街景,忽然觉得,或许这就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见证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滋养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精怪多子多福:葡萄娘娘快穿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