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谦逊的名声远扬,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含义: 因谦逊而赢得美誉(鸣谦)。此时更需坚守谦逊的正道(贞),不可因有名而自满,如此方可获得长久的吉祥。
春风再度吹绿历山时,舜的生活依旧在劳作与忍耐中循环。
但这年春天,有些不同。
先是乡里的长者带着敬意与他商讨农事,接着连邻近村落的人也慕名而来,请教他调解纠纷的方法。
舜,你说这事该如何处置?我们都听你的。
舜哥,你种的地为何总比我们多收三成?
面对这些求助,舜依旧谦和如初。他从不以智者自居,总是先深深行礼,然后才细细分析,最后总要加上一句: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还是要大家一起商议。
他的名声(鸣谦),就这样如春风中的蒲公英种子,越过山野,飘向远方。
这风声,终于传到了帝都平阳。
巍峨的宫室中,年迈的尧帝正为继承人的事忧心。他的儿子丹朱性情顽劣,不堪大任。四方诸侯推荐的才俊,也未能让他完全满意。
陛下,一位大臣禀报,臣听闻历山之下,有一农夫名曰舜,其孝行感天,谦德动地。虽出身微寒,然名声远播,百姓信服。
尧帝抬起眼,详细道来。
当听到舜如何在险恶家庭环境中保持孝心,如何以谦和化解乡里纷争时,尧帝浑浊的眼睛渐渐亮起光芒。
至孝而不愚,谦和而有智...尧帝沉吟片刻,且让朕试他一试。
一个晴朗的日子,一队衣着华贵的人马打破了历山脚下的宁静。
为首的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与女英,她们乘坐着精致的马车,身后跟着尧帝的九个儿子,个个气度不凡。
村民们都惊呆了,纷纷跪拜在地。
马车径直停在舜那简陋的土坯房前。
娥皇与女英在侍女的搀扶下走下马车。她们年方二八,容貌秀美,气质高雅,与这贫瘠的山村格格不入。
舜正在院中修补农具,见贵客临门,立即放下工具,整了整粗麻衣衫,上前深深行礼:
草民舜,拜见公主。
他的声音平静如水,举止恭敬却不卑微。
娥皇与女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她们原以为名满天下的舜会是何等英伟人物,没想到竟是这般朴素无华的农夫。
更让她们意外的是他的眼睛——清澈、沉稳,没有一丝谄媚,也没有半分惶恐。
奉帝命,娥皇开口,声音如清泉击石,我姐妹二人下嫁于你,这九位兄长也将与你同住,观你德行。
这话如同惊雷,在小小的院落里炸开。
躲在屋内的瞽叟和握登氏惊得张大了嘴,象更是嫉妒得眼睛发红。
成为帝婿?这是何等荣耀!从此一步登天,富贵无边!
所有人都以为舜会欣喜若狂。
然而,舜只是再次深深行礼:
舜,德薄才疏,不敢高攀。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然帝命难违,舜唯有竭尽驽钝,不负帝望。
没有狂喜,没有得意,只有一如既往的谦逊与尽责。
当晚,家中气氛诡异。
握登氏破天荒地做了几个好菜,瞽叟也难得地和颜悦色。象则围着两位公主带来的礼物打转,眼中满是贪婪。
舜啊,握登氏挤出笑容,如今你是帝婿了,可别忘了父母兄弟啊。
是啊哥哥,象也凑过来,以后有什么好事,可要想着弟弟。
舜平静地看着他们,目光清澈见底:舜永远是父母的儿子,象的兄长。此心不变。
第二天,舜的生活节奏没有丝毫改变。
天未亮,他就起身挑水、劈柴。
娥皇和女英被院中的动静惊醒,推开窗,看见朦胧晨光中那个魁梧的身影正在劳作。
他...他真的自己干活?女英轻声问。
娥皇点点头,目光复杂。
更让她们吃惊的是早饭——简单的粟米粥,几样野菜,与昨日她们带来的精美食物形成鲜明对比。
家中饮食简陋,舜歉意地说,委屈公主了。
无妨。娥皇优雅地端起陶碗,既入你家门,自当随你家俗。
饭后,舜拿起农具,对尧帝的九个儿子说:诸位兄长,我要去田间耕作,不知...
同去同去!为首的皇子笑道,父皇命我们向你学习,自然是你去哪里,我们跟到哪里。
于是,历山的田埂上出现了一道奇景:一个粗布麻衣的农夫走在前面,九个衣着华贵的皇子跟在后面,学着辨识作物,操作农具。
舜耐心地讲解,亲自示范。他从不指使,总是说:可否请兄长帮我扶一下犁?劳烦兄长递过那捆秧苗。
他的谦和是发自骨子里的,没有丝毫做作。
日中时分,舜的妻子和们送饭到田头。不再是精食美馔,而是与所有农夫一样的简单饭食。
几位皇子起初面露难色,但看到舜吃得香甜,也只好勉强下咽。
一天,两天...日子就这样过去。
舜依旧早出晚归,亲自耕作。对待两位妻子,他相敬如宾;对待九位内兄,他谦恭有礼;对待父母兄弟,他孝悌如初。
仿佛帝婿的身份,除了家中多了十几口人外,没有任何改变。
渐渐地,变化在无声中发生。
娥皇开始学着生火做饭,尽管常常弄得满脸烟灰。
女英跟着村中妇人学习纺织,手指被纺锤磨出了水泡。
九位皇子不再抱怨粗茶淡饭,反而在劳作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最让人意外的是,原本骄纵的象,在两位高贵嫂嫂面前竟也变得规矩起来。而瞽叟和握登氏,因着帝女的到来,也不敢再如从前般苛待舜。
一天傍晚,大雨突至。
舜匆忙从田间赶回,浑身湿透,却先关心妻子和兄长们是否安好。
他看见一位皇子的鞋破了,第二天便抽空亲手为他编了一双草鞋。
他发现娥皇不适应山间寒气,便悄悄在她的房间多添了一个火盆。
这些细微处的关怀,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妹妹,一晚,娥皇对女英说,我起初不解父皇为何将我们下嫁农夫,如今似乎懂了。
女英点头:他不是普通的农夫。他的谦逊,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包容。
九位皇子也在私下议论:
从前在宫中,人人对我们毕恭毕敬,却总觉得隔了一层。
而舜,他待我们如真正的兄长,教我们农事,与我们同甘共苦。
他的谦和,让人如沐春风。
消息传回平阳,尧帝抚须微笑。
他听说,舜带领他的子女们在历山开垦了更多荒地,教他们辨识五谷,体验民情。
他听说,舜依旧每日向顽劣的父母请安,对嫉妒的弟弟友爱如初。
他听说,附近村落的人都称颂舜的德行,说他不因成为帝婿而骄矜,反而更加勤勉谦和。
鸣谦,而能贞吉。尧帝对左右叹道,美誉加身而不改其志,此真大贤也!
一年之期将至时,尧帝的九个儿子联名上书,恳请父皇允许他们继续留在历山,跟随舜学习。
娥皇与女英也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舜之德,如山之高,如地之厚。儿等愿终身相随,学习其谦和仁爱之道。
而舜,依旧在历山的田野间劳作。晨光中,他魁梧的身影与天地融为一体,谦和如大地,沉静如山岳。
名声远扬(鸣谦)没有改变他分毫,他依然坚守着谦逊的本心(贞)。这份坚守,不仅赢得了妻子和内兄们的真心敬爱,也让他的德行获得了尧帝的彻底认可。
吉祥的光芒,正悄然洒满他前行的道路。
通过舜的谦德之名远播至尧帝耳中后,尧帝以嫁女、派子等方式对其进行考验,而舜虽骤然成为尊贵的帝婿,却毫无骄矜之色,始终以谦恭之心对待妻子、内兄,以孝悌之道对待家人,以勤劳之本色带领众人在历山耕作(贞),从而赢得所有人的真心敬爱与尧帝的进一步认可,地位更加稳固(吉)的故事,生动阐释了谦卦六二爻鸣谦,贞吉的深刻内涵。舜在美誉加身、地位骤升的关键时刻,不为外境所转,坚守谦逊正道,将名声视为责任而非资本,将高位视为服务而非特权,完美诠释了守正成名的智慧,为后续承担更大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深刻揭示了在名声远扬之时,唯有持守谦德不移,方能获致长久吉祥的道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