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晋升到顶点(如角),宜于用来治理属邑,虽有危险但最终吉祥,没有灾祸,守持正固以防憾惜。
含义: 晋升达到极致(晋其角),此时应致力于内部治理(维用伐邑,伐指整治)。过程虽有艰险(厉),但结果吉祥无咎。然而,居于极位需格外守正,以防微杜渐,避免憾惜(贞吝)。
上九故事: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北疆的烽火暂熄,国家的元气在休养生息中缓缓恢复。文晋在司徒任上已近十载,其经世之才、济民之心,天下共睹。
他的鬓角,早已悄然染上霜华。额间的皱纹,是岁月刻下的年轮,亦是殚精竭虑的印记。
这一日,天子于明堂大朝,百官肃立。
御座之上的君王,也已不再是当年锐意进取的青年,眼神中多了帝王的深沉与审视,也添了几分对老臣的倚重。
“文爱卿,”天子的声音回荡在殿宇间,“卿为司徒十载,勤勉王事,功在社稷。如今三公之位有缺,太师一职,总领百僚,匡扶国政,非德高望重、才堪大任者不能居之。朕意,以此重任,托付于卿。”
晋其角------晋升达到极致,如兽角升至头顶,已至巅峰。
太师,三公之首,位极人臣。这是文晋从未奢想过的位置,是仕途的极致,亦是权力的顶点。
殿内一片寂静,旋即,恭贺之声如潮涌来。无数道目光汇聚在他身上,羡慕、敬佩、嫉妒、审视……复杂难言。
文晋缓缓出列,步履比以往更为沉稳,甚至带着一丝符合他年龄的迟重。他撩衣,跪拜,动作一丝不苟。
“陛下,”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却透着一股看尽千帆的沧桑与凝重,“臣,本微末之才,蒙陛下不弃,累受拔擢,常恐才德不配,有负圣恩。今陛下以师位相托,臣……诚惶诚恐,唯感责任千钧,重于泰山。”
他没有推辞,也无需推辞。到了这个位置,已非个人荣辱,而是国之所系。
“然,既承天恩,臣必竭尽残年之力,以报陛下,以安社稷。”
他的接受,并非为了权位,而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迁入太师府那日,规制远超司徒府,庭院深深,仆从如云。但文晋却下令,撤去诸多华而不实的装饰,书房依旧只留必要陈设。
他站在空阔的庭院中,抬头望去,只见四方天井框出的一片天空。
角,已是极致,再无上升空间。再往前,便是虚空。
他深知此理。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乃是天地常道。
那么,居于极位,当如何自处?爻辞给出了答案:“维用伐邑”。
“伐”,非征伐,而是整治、砥砺。“邑”,非他人之城池,而是自身所能影响、掌控的范围。对于如今的文晋而言,这“邑”,便是这庞大的朝廷,这看似昌盛却可能暗藏积弊的国家机器。
他已无需向外开拓功业,他的使命,转向向内整饬、巩固根基。
维用伐邑------宜于用来治理属邑。
次日,文晋便以太师之尊,做了一件令朝野侧目的事。
他没有先去处理那些关乎天下大势的宏韬伟略,而是奏请天子,重启了对朝廷各部门、各郡国“度田”、“考绩”的彻查。
所谓“度田”,便是重新丈量天下田亩,核查隐匿,确保赋税公平。
所谓“考绩”,便是严格考核官员政绩,尤重民生、刑狱,罢黜昏聩,擢拔贤能。
此议一出,朝堂暗流汹涌。
谁不知道,田亩是世家豪强的命根子,隐匿田产、逃避赋税乃是常事?谁不清楚,官场盘根错节,考绩往往流于形式,上下包庇?
文晋此举,是要动无数权贵的奶酪,是要捅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果然,阻力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先是各种“劝谏”。
“太师年高德劭,正当颐养天年,何苦行此得罪天下之事?”有故交旧友私下劝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国朝承平已久,些许积弊,无伤大雅,强行整治,恐生变乱啊!”有世族代表委婉陈情。
文晋只是听着,不置可否,手中的推进却丝毫不缓。
接着,是阴柔的抵制。
各部门递上来的度田文书,错漏百出,进度迟缓。考绩的评语,含糊其辞,难辨优劣。分明是阳奉阴违,软钉子一颗接一颗。
更有甚者,开始散布流言。
“文太师此举,莫非是想借机清除异己,独揽大权?”
“听闻其门下故吏,在此次考绩中皆得优等,岂非结党营私?”
恶意的揣测,如同毒雾,悄然弥漫。
厉------过程充满艰险。这艰险,来自利益的顽固,来自人心的叵测,来自固有势力的疯狂反扑。
文晋感受到了那无处不在的压力。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案头堆积的,是各方或明或暗的阻力报告;耳边回响的,是各种或真或假的警告流言。
一度,连天子都似乎有所动摇,在一次单独召见时间他:“太师,度田考绩之事,朝野议论颇多,是否……暂缓?”
文晋离席,跪伏于地,花白的头颅深深低下:“陛下!田亩不均,则赋税不平,民心生怨!吏治不清,则政令不通,国力必衰!此二者,乃国本所系!今弊端已显,若因畏难而止,如同讳疾忌医,积重难返之时,悔之晚矣!臣非不知此举之厉,然为江山社稷计,此‘邑’不能不‘伐’!纵前方刀山火海,臣亦愿为陛下,为天下百姓,先行一步!”
他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的沙哑,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天子动容,沉吟良久,终是叹道:“朕知太师公心,准卿所奏,一应事宜,卿可全权处置。”
有了天子的最终支持,文晋精神大振。
他不再理会那些流言蜚语,也无需与各方势力虚与委蛇。他以铁腕,配以缜密的部署,强力推进。
他亲自遴选刚正不阿、精通业务的官员,组成独立的核查小组,绕过可能被渗透的原有体系,直接派往各地,明察暗访。
他设立“言路直箱”,鼓励吏民检举揭发度田不公、考绩不实之事,并派心腹之人专门处理,确保信息畅通。
对于查实的大案要案,无论涉及何人,背景多深,他皆依法严办,绝不姑息。数个盘踞地方多年的豪强被连根拔起,数位尸位素餐、贪墨腐败的高官被罢黜下狱。
朝野震动!
人们看到,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老太师,在涉及国家根本的原则问题上,竟有如此雷霆手段,如此铁石心肠。
阻力在真正的决心和力量面前,开始土崩瓦解。
当然,过程依旧“厉”。曾有被触怒的权贵派死士行刺,幸得护卫机警,未能得逞。也曾有被罢黜的官员在狱中写下血书,控诉他“专权跋扈”。
文晋皆坦然处之。他将个人生死、身后名声,早已置之度外。
经过数年近乎残酷的整治,效果逐渐显现。
朝廷掌握的田亩数目大幅增加,国库赋税变得丰盈,底层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吏治为之一清,官员队伍的效能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政令通行,效率倍增。
整个国家,仿佛进行了一场刮骨疗毒般的内疗,虽然过程痛苦,却清除了积弊,焕发了新的生机。
吉,无咎------虽有危险,但最终吉祥,没有灾祸。
天子在巡幸新近清丈的、丰收在望的皇庄时,对随行的文晋感慨道:“太师当初力排众议,行此艰难之事,朕曾有疑。今见田野丰饶,仓廪充实,吏治清明,方知太师深谋远虑。此,真社稷之福也!”
文晋微微躬身:“此乃陛下圣断,群臣用命之功,老臣,不敢居功。”
站在丰收的田埂上,看着远处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文晋的心中,充满了平静的喜悦。
这,便是“吉”。非一人之吉,乃是一国之吉。
他完成了身为“太师”最重要的使命,于国于民,无愧于心,此即为“无咎”。
然而,爻辞最后还有二字:“贞吝”。
守持正固,以防憾惜。
居于极位,即便功成身退,也需时刻保持警醒,防止因细微的松懈或不当,而留下遗憾。
晚年,文晋多次上书,请求致仕。天子再三挽留,最终感其年迈,准其归家荣养。
离开权力中心的那一日,他轻车简从,如同当年离开郚邑时一般。只是心境,已大不相同。
回到故乡的宅院,他谢绝了一切官场的应酬,每日里不过是读书、教孙、在庭院中散步。
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文晋将族中子弟唤至榻前。
晚霞透过窗棂,将他苍老的面容映照得一片安详。
他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缓缓开口,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
“吾这一生,起于微末,历‘摧如’之阻,‘愁如’之困,幸得‘众允’,谨记‘鼫鼠’之戒,秉持‘勿恤’之心,终至‘其角’之位。”
他顿了顿,气息有些微喘,眼神却愈发深邃明亮。
“尔等记住,位极,非福也。‘角’之所在,高矣,亦危矣。守成之难,甚于开创。当常怀贞正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稍存懈怠,或生骄矜,则‘吝’随之,憾惜必生。”
“贞吝……贞吝……”他喃喃重复着这最后的告诫,仿佛要将这两个字,刻进子孙的血脉之中。
贞吝------守持正固,以防憾惜。这是他一生宦海沉浮,最终领悟的终极智慧。
不久后,文晋安然辞世,谥号“文正”。
天子辍朝三日,以示哀悼。百姓闻之,亦多有自发祭奠者。
他走完了自己“明德之路”的全程,从“明出地上”的微光,到如日中天的辉煌,最终,如同夕阳,将最后的光与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脚下这片他深爱的大地,温暖而圆满地沉入地平线。
留下的,是一个吏治清明、国力强盛的王朝,以及一个关于“晋升”之道的,不朽传奇。
通过文晋位极人臣、官拜太师后的经历,为晋卦上九爻辞“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赋予了最为深刻和圆满的诠释。达到仕途顶点的文晋(晋其角),并未沉溺权势或追求虚名,而是将全部心力转向内部整顿,以雷霆手段推行度田考绩,革除积弊(维用伐邑)。此举触及庞大利益集团,引发巨大阻力和风险(厉),但他凭借超凡的定力、决绝的公心与周密的部署,顶住压力,终获成功,使国家吏治清明、国力增强(吉,无咎)。功成身退后,他以“贞吝”告诫子孙,深刻揭示了居安思危、守正防悔的终极智慧。此章完整勾勒出晋卦晋升之路的终极图景:真正的巅峰并非个人权位的极致,而是利用所处的极致位置,完成对体系自身的净化与提升。同时深刻警示,至极之处,更需常怀“贞正”之心,稍有懈怠便生“憾惜”,唯有始终如一的坚守,方能为漫长的晋升之路画上真正圆满的句号,实现“康侯”之象所喻示的极致荣耀与长久安康。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文晋从初遇挫折、愁中守正、众允悔亡、戒贪避险、不计得失到角位治邑的一生,完整演绎了晋卦“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的智慧。它展现了以柔顺(坤)之德依附光明(离),逐步晋升的康庄大道。
代表的当前状态: 晋卦代表一种前进、晋升、事业发展的状态。当前局面如旭日东升,光明而顺利,是积极进取、展现才华的好时机。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利于谋求发展、获得认可。
后期发展的方向:
守正待时: 初期遇阻要“晋如摧如,贞吉”,宽裕无咎,等待信任。
忧中求精: 进程中“晋如愁如”时,需守正专精,自会“受兹介福”。
赢得众心: 关键要获得“众允”,以德服人,则悔恨消亡。
戒除贪怯: 警惕“晋如鼫鼠”之象,切忌德不配位,贞以防厉。
不计得失: 高位时“失得勿恤”,放眼大局,往则无不利。
极位治内: 晋升至极“晋其角”,宜整治内部,厉终吉,但需贞防吝。
晋卦的整体指引是: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核心在于 “顺”与“明” 。晋升之道,在于以柔顺之心(坤)追随光明目标(离),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只要德行充实,守持正固,自会得到赏识和重用,荣耀接连而至。但同时需知进退,戒贪婪,居安思危,方能使晋升之路亨通长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