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村的村卫生室里,82 岁的张爷爷坐在桌前,盯着眼前的 AI 评估设备皱紧眉头。设备屏幕上跳出 “请点击屏幕选择记忆障碍程度” 的提示,张爷爷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戳了好几次都没点中选项,最后干脆把胳膊往桌上一放:“这玩意儿跟城里的智能手机一样,我哪会用?算了算了,不查了!”
村医老杨在
一旁急得直跺脚,他已经帮三位老人试过设备,要么是老人不会触屏操作,要么是看不懂 “记忆力障碍评估”“行为能力检测” 这些专业问题,折腾半天都出不了评估结果。“这设备跟城里医院的
一模一样,根本没考虑农村老人的情况。” 老杨给林晓打电话时,语气里满是无奈,“黄土村 80% 的老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这么复杂的评估设备了。”
林晓赶到村里时,正好看到老杨在帮
一位老人做评估。老人手指发抖,连 “确认” 键都按不明白,老杨只能
一边扶着老人的手,一边解释屏幕上的问题,半个多小时才完成一次评估。周涛当场测试设备,发现 “老人操作成功率” 仅 35%,很多老人没完成评估就放弃了。“这哪是帮老人查身体,简直是给他们添堵。” 林晓看着数据,心里又急又气,“‘AI 行为评估’不能变成纸上谈兵,必须改得让老人能用、会用。”
当天下午,林晓就联系康医科技的王浩,提出 “设备简易化改造” 的想法。“我们得站在农村老人的角度改设备,操作要简单,问题要家常,不能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 林晓在视频会议里说。王浩立刻派技术团队加入,双方一起制定改造方案。
第一步是操作简化。技术团队把原来的 “触屏点击” 改成 “语音指令 + 按键选择”,老人不用再费劲戳屏幕,只要对着设备说 “我记不住事”“我出门找不到家”,系统就会自动跳转对应的评估项;还把设备做成 “老人机大小”,按键放大 3 倍,上面标着 “是”“不是”“不知道”,老人一眼就能看清,按起来也不费劲。85 岁的李奶奶第一次用改造后的设备,对着麦克风说 “我昨天吃的啥记不清了”,设备立刻跳出相关评估题,她按了两下 “是”,很快就完成了评估,笑着说:“这跟我儿子给我买的老人机一样,好懂好用!”
第二步是问题通俗化。团队把原来的专业评估问题,全换成农村老人熟悉的家常话 ——“记忆力障碍评估” 不再问 “近期记忆保留情况”,而是问 “你昨天中午吃的啥饭”“你家孩子叫啥名字”;“行为能力评估” 也不说 “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改成 “你能自己做饭吗”“你出门能找到回家的路吗”。老杨说:“现在问的都是老人天天接触的事,他们不用琢磨就能回答,再也不会说‘听不懂’了。”
第三步是增加 “村医辅助模式”。考虑到有些老人听力不好,或者表达不清楚,技术团队在设备里加了辅助功能 —— 村医可以代老人操作,只需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输入 “老人是否记得做饭步骤”“是否有出门迷路的情况” 等信息,AI 就能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有次张爷爷感冒嗓子哑,说不出话,老杨用辅助模式帮他完成评估,全程只用了 10 分钟。“这模式太实用了,解决了不少老人的难题。” 老杨感慨道。
改造后的设备在黄土村试用,老人操作成功率从 35% 一下子提升到 89%。以前躲着评估的老人,现在主动到村卫生室排队,有的还跟老杨说:“这机器好,不费劲,帮我查查我这记性到底咋回事。”
设备落地没几天,国家卫健委老年健康司的工作人员就联系了林晓团队。“我们了解到你们改造的农村老人 AI 评估设备,特别符合基层需求。” 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想把它纳入‘全国基层老年健康服务设备采购目录’,还会拨 80 万经费,支持你们进一步迭代设备,比如加些老年痴呆预防训练的功能。”
林晓拿着通知,兴冲冲地去找张建国。“我们可以在设备里加‘老年痴呆预防操’的教学视频,评估完要是发现老人有风险,就让设备教他们做训练,比如记数字、认照片。” 林晓指着设备样品,眼里满是期待,“这样设备不仅能评估,还能帮老人做康复,一举两得。”
张建国翻着老院长的笔记,里面有一页写着:“基层设备不用复杂,简单实用、能帮老人解决问题,就是好设备。” 他抬头看着林晓,笑着说:“老院长当年的想法,现在终于实现了。这设备改得好,改到了老人的心坎里,也改到了基层医疗的需求上。”
林晓看着老院长的笔记,又看了看桌上的简易评估设备,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基层医疗设备的核心从来不是 “先进”,而是 “适配”—— 适配农村老人的需求,适配村医的操作能力,适配基层的实际场景。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走进老人的生活,帮他们守住健康,守住晚年的幸福。
当天晚上,林晓在知乎专栏更新了《农村老人的设备,要 “笨”
一点才好》,文中分享了设备改造的具体步骤,还附了老人用新设备做评估的照片。文末她写道:“很多人问,做农村老人的医疗设备最难的是什么?不是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能不能放下‘专业的架子’,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想一想 —— 他们会不会用?能不能懂?愿不愿意接受?当设备变得‘笨’一点、简单一点,才能真正帮到农村老人,才能让 AI 真正成为他们的‘健康帮手’。”
专栏下面,有位基层医疗设备厂商的留言:“我们想参考你们的改造方案,生产适合农村老人的设备。谢谢你们分享这么接地气的经验,让我们知道基层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设备!” 林晓看着留言,知道简易化改造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适配农村老人的设备出现,而这,正是老院长希望看到的 —— 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用上适合自己的医疗设备,都能享受到贴心的健康服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