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借力打力
郭鹏举这块老姜,到底不是白给的。在将军府里憋了几天后,他换了个路子。
他不再盯着城防和军队那些明显动不了的硬骨头,转而开始巡查安远镇的民生,今天去瞧瞧垦荒的进度,明天去看看匠作营的火窑,甚至还跑到供销社,拿着那工分券换了一小袋盐,揣在手里掂量了半天。
陈小乐由着他看不仅不阻拦,还吩咐下面的人,郭将军所到之处,不必特殊对待,但必须如实回答询问,他倒要看看,这老将军能看出什么花来。
这天,郭鹏举溜达到了西边山坳的新校场附近。隔着老远,就听见里面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显然是新军在操练。校场守卫森严,他没能进去,但在外围,他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几个匠作营的人,正在校场外围的山壁上敲敲打打,像是在开凿什么。旁边堆着一些他没见过的小推车,车斗是铁皮包的,轮子也格外结实。
“你们这是做什么?”郭鹏举走过去,指着山壁问道。
领头的工头认得他,忙停下活计行礼:“回将军话,俺们是在试验‘开山雷’。”
“开山雷?”郭鹏举心头一跳,这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凶悍。
“是陈大人和石头师傅琢磨出来的法子。”工头解释道,“用火药……嗯,就是炼丹那种东西,配上特定的法子,能炸开石头,比人力敲打快多了!大人说,以后修路开矿,都用得上。”
郭鹏举看着那被炸得松动的岩壁,还有旁边那些明显是为了运输碎石而特制的小车,心里翻江倒海。他久在边镇,岂能不知火药?军中也有,多是用来做炮仗信号,或者粗糙的火攻之物。可这陈小乐,竟然能把威力控制到用来开山碎石?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他不敢细想。
他沉默地离开校场,心里那杆秤,又往某个方向倾斜了几分。
巡查民生没找到破绽,反而看到了更多让他心惊的东西。郭鹏举意识到,陈小乐这套东西,根子扎得太深,光靠他一个人掰不动。
他想起离京前,某位与他有旧的兵部老友私下提醒他:“安远水浑,周家那边,似乎也对那陈小乐颇为不满……”
周家?
郭鹏举对朝堂争斗向来敬而远之,但眼下,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可能破局的方向。他不需要亲自下场对付陈小乐,或许可以……借力打力?
几天后,郭鹏举以“熟悉边情,拜会同僚”为由,带着几名亲兵,离开了安远镇,前往北疆行营所在的朔州城。名义上是去拜会上官,汇报情况。
陈小乐得到消息,只是淡淡一笑,对赵顺道:“咱们这位郭将军,是去找援兵了。”
“大人,他会不会和朔州那边……”赵顺有些担忧。北疆行营总管,可是位高权重,若真插手,麻烦不小。
“朔州那位刘总管,是个老滑头。”陈小乐浑不在意,“他要是真想动我,早就动手了,不会等到现在。郭鹏举这趟,最多是去诉诉苦,顺便……看看能不能借周家的势。”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朔州的位置:“周家的手,还伸不进北疆行营的核心。不过,他们可能会从别的地方给我们找麻烦。”
果然,郭鹏举离开没几天,麻烦就来了。
这次不是军事,也不是政治,而是最直接的——经济。
一支从清河出发,满载着安远急缺的几种药材和优质铁料的商队,在进入安远地界前,被朔州方面的税卡给扣下了!理由是“货物来源不明,需严查”。
几乎同时,苏小小从清河发来急信,信中说,几家长期向清河工坊供应特定矿石和染料的外地商号,突然同时以“矿脉枯竭”、“染坊失火”等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单方面中止了合约。
“大人,这是掐我们的脖子啊!”赵顺看着信,脸色发白。药材和铁料是安远镇维持运转和军备的命脉,那些矿石染料更是清河工坊生产的关键。
陈小乐看着信,脸上却不见多少怒色,反而露出一丝“果然来了”的表情。
“慌什么?”他瞥了赵顺一眼,“人家出招了,我们接着就是。他们以为断了外面的来路,就能卡死我们?”
他站起身,吩咐道:“给苏小小回信。第一,启动备用供应商,价格高点也无所谓。第二,让我们自己的勘探队,加大在安远周边山区的勘探力度,我就不信,这么大一片山,找不到我们需要的矿!第三,告诉石头,之前让他研究的,用本地那些‘无用’杂草和矿石替代部分染料和辅料的项目,加快进度!”
“是!”赵顺见陈小乐如此镇定,心下稍安,连忙去安排。
陈小乐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街景。周家这一手,在他的预料之中。经济封锁,是打压一个新势力最常用,也往往最有效的手段。
但他们低估了一点,安远和清河已经不是完全依赖外部输血的两个普通边镇了。它们初步具备了自我造血和替代研发的能力。公民积分制催生了内部巨大的生产积极性,匠作营不断的技术突破,正在一点点地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想靠这个压垮我?”陈小乐轻声自语,“那就试试看,是你们的网先收紧,还是我先把这网,捅出个窟窿来!”
他决定,不仅要化解这次封锁,还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强化内部的凝聚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压力,有时候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这个师爷很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