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图鉴再启
陈小乐又去了一趟匠作营,石头正对着水力鼓风机的传动结构发愁,几个工匠也围着那套复杂的木质齿轮组争论不休。
“先生,这齿轮啮合总是出问题,”石头苦恼地指着地上几个崩了齿的木齿轮,“力道一小,鼓风不够,炉温上不去。力道一大,或者转得快了,这玩意儿就扛不住,不是打齿就是直接散架!换了好几种硬木都不顶事。”
一个老工匠嘟囔道:“要俺说,还是得靠人拉风箱,这水车子劲儿是足,可太娇贵不顶用啊!”
另一个年轻点的反驳:“人拉才出多少气力?石头哥说了,这炉温要是能再高上一大截,咱说不定就能炼出更好的铁来!”
陈小乐没说话,蹲下身捡起一个崩坏的齿轮仔细看着。木质的齿牙边缘已经磨得发毛,断裂面参差不齐。他脑子里那些关于摩擦力、应力分布、材料疲劳的现代概念又开始模糊地翻滚。他下意识地捡起旁边的炭笔,在旁边的石板上画起了简单的受力分析图,试图找出应力最集中的点。
“你们看,力是从这里传过来的,所有的劲儿都憋在这几个齿牙上……”他一边画一边解释,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抓不住最关键的那个点。
【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复杂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优化’…数据收集中…关联知识库‘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原理’解锁度不足…是否启动定向推演辅助?需消耗文明点数80点。】
熟悉的、毫无感情的提示音在脑海深处响起。
陈小乐心中先是一愣,随即一定。这沉寂许久的金手指,总算在关键时刻又冒头了!果然,只有这种触及现有技术边界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触动它。
“定向推演,启动。”他在心中毫不犹豫地默念。
一瞬间,仿佛有一股清凉的电流划过大脑皮层。 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迅速变得清晰、条理分明。关于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选择,不同材料的抗弯强度,以及更重要的——如何通过改变结构来分散应力,比如增加轮辐、设置加强筋,甚至一个名为 “轴承” 的、用以减少轴与孔之间摩擦的巧妙构想,都如同被无形的手梳理过一般,涌入他的意识。虽然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的、超越时代的图纸,但却指明了一条清晰可行的、基于当前材料和技术水平的优化路径。
他放下炭笔,长长舒了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石头,我们之前的方向可能有点问题。”陈小乐指着石板上他自己刚才都觉得有些玄乎的简图,现在却能清晰地讲解出来,“别总盯着换更硬的木头,力有它自己走的道,你得顺着它,别硬顶着。”
他拿起一块新的木料,用炭笔在上面画着:“你看,齿轮的齿牙形状得改,不能是直的,要带点弧度,像这样……这叫压力角,能让力传递更顺当。还有,这齿轮不能做成一个厚片子,中间得掏空,加上几根支撑的辐条,既省料,又不容易变形断裂。”
最后,他指着那根被磨得发热的轴:“最关键的是这里,轴和支撑它的木头孔之间,磨得太厉害了。想办法做个轴套,用浸透了油的硬木,或者想办法弄点铜片垫在中间,专门让它磨,磨坏了换起来也方便。这个轴套,要做得光滑……”
石头和他身边的工匠们,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什么“压力角”、“应力分散”,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但当陈小乐结合着实物和简图,讲到改变齿形、增加轮辐、特别是那个“轴套”的点子时,几个老工匠的眼睛先亮了起来!
“妙啊!”一个负责木工的老匠人猛地一拍大腿,“大人这么一说,俺就想明白了!以前光知道傻做,原来是劲儿没使对地方!加辐条,做轴套!这个法子俺看行!”
石头更是如同醍醐灌顶,他痴迷于技术,理解得最快,激动得脸都红了:“先生!俺明白了!不是木头不够硬,是咱们的‘法子’不对!您等着,俺这就带人按您说的改!保准把这水车子弄得服服帖帖!”
看着工匠们重新燃起斗志,围着那堆齿轮和木料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陈小乐心里那块关于技术的石头也落了地。有了文明图鉴这盏“指路明灯”,很多技术难题就能少走无数弯路。
他走出喧闹的工棚,外面清冷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技术问题有了方向,但来自外部的压力却丝毫未减。他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知道安远和清河,必须更快地奔跑,才能在那场即将到来的全面风暴中,站稳脚跟。
他转身对跟在身后的张衙役吩咐道:“回去告诉赵先生,让他从账上支一笔特别款项,专门用于匠作营的技术试错。另外,催一催清河那边,问问‘格物书院’筹备得怎么样了。”
技术的火种需要守护,而思想的火种,也该到点燃的时候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这个师爷很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