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城的硝烟尚未散尽,内城的城墙如一道垂死的巨蟒,横亘在京畿腹地。正阳门外,护城河的水面倒映着玄黑色的军阵,1400支“龙吟1864式后装枪”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散兵线,枪口齐齐对准内城巍峨的城门。王九击立于高阜之上,玄黑龙纹军装在风中猎猎作响,手中汉剑直指城头:“今日,便让清廷见识,速射之威,足以定天下!”
军令传下,1400名后装枪士兵同时向前半步,动作整齐划一。“演示换弹射击!”指挥官一声令下,士兵们熟练地拉动枪机,空弹壳带着清脆的声响弹出,随即从腰间弹药盒中取出黄铜定装弹,推入弹膛,向前推送枪机完成闭锁,手指扣动扳机——“砰!”
第一波齐射的枪声如惊雷炸响,子弹掠过护城河,打在城门两侧的石墙上,溅起密密麻麻的火星。未等硝烟散尽,第二波齐射已然响起,依旧是整齐划一的动作,依旧是迅猛无匹的射速。“砰!砰!砰!”连续不断的枪声震彻天地,每分钟十发的射速形成密集的声浪,如同暴雨倾泻在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城头上的清军士兵们脸色惨白,死死捂住耳朵,眼中满是惊恐。他们手中的前装枪,装填一次至少需要半分钟,即便最熟练的老兵,每分钟也仅能射击三发,与城下这如同机枪般的射速相比,简直如同孩童玩具。一名清军士兵颤抖着举起手中的前装枪,看着城下士兵那行云流水的换弹动作,手指竟有些不听使唤,火药袋从手中滑落,掉在城头上。
“这……这是什么枪?怎么会这么快?”一名清军军官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恐惧。他曾听闻俄国人的贝尔丹后装枪射速不凡,却从未见过如此迅猛的火力,1400支枪同时射击,形成的声浪与弹幕,几乎让他以为城下有千挺机枪。
就在清军被射速震慑之际,王九击再次下令:“神枪手,就位!”
禁卫精锐连中挑选出的十名神枪手,迅速向前踏出,单膝跪地,手中的“龙吟1864”架在特制的支架上,瞄准镜对准城头。这十名士兵皆是军中顶尖的射手,在秦陕、直隶战役中屡立奇功,尤以精准的射击闻名。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城头的旗手、军官与敢于探身的士兵,用最精准的打击,彻底摧毁清军的抵抗意志。
“第一目标,东门旗手!”神枪手队长低声下令。
十支步枪同时瞄准城头飘扬的黄龙旗,旗手正死死攥着旗杆,试图让旗帜在风中保持挺立。“砰!”一声清脆的枪响,旗手的眉心出现一个血洞,身体向后倒去,黄龙旗失去支撑,缓缓滑落,最终被城垛卡住,歪歪斜斜地挂在城头,如同一个垂死的象征。
清军士兵们见状,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士气再次受挫。未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二声枪响响起,一名正试图组织士兵的清军军官应声倒地,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身前的城垛。
神枪手们轮番射击,每一发子弹都精准命中目标。一名士兵刚探出头想要观察城下局势,子弹便穿透了他的太阳穴;一名军官挥舞着指挥刀想要鼓舞士气,手腕便被子弹击中,指挥刀“哐当”落地;甚至有一名躲在城垛后的士兵,被子弹穿透石缝,击中了肩膀,惨叫着缩回身子。
城头上的清军彻底陷入恐慌,士兵们纷纷缩在城垛后,不敢轻易探身,即便偶尔有人鼓起勇气想要射击,也会被神枪手精准锁定,瞬间毙命。原本还算整齐的防御阵型,此刻变得散乱不堪,士兵们蜷缩在角落,眼神空洞,手中的武器早已被汗水浸湿。
“喊话劝降!”王九击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两名嗓门洪亮的士兵走出军阵,手持扩音筒,朝着城头高声喊道:“城上的清军弟兄听着!我军装备‘龙吟1864式后装枪’,射速数倍于尔等前装枪,精准度冠绝天下!外城已破,援军无望,你们的抵抗不过是徒劳!”
另一名士兵接着喊道,“我大新仁慈,凡放下武器、开门献城者,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顽抗到底,待我军破城,定斩不赦!”
“城墙上的砖石挡不住我军的‘虎啸’火炮,你们的血肉之躯更挡不住后装枪的速射弹幕!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投降,还能保住性命,与家人团聚!”
劝降的声音一遍遍回荡在城头与城下,配合着后装枪的演示与神枪手的精准打击,如同重锤般不断砸在清军士兵的心上。不少士兵开始动摇,手中的武器渐渐松动,眼神中充满了犹豫与恐惧。他们深知,城下的大新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而自己这边,武器落后,援军无望。
然而,仍有部分顽固分子不愿投降。内城守将伊兴额是蒙古八旗将领,性格刚烈,深受清廷恩宠,誓要与内城共存亡。他手持腰刀,在城头来回奔走,斩杀了两名想要放下武器的士兵,嘶吼道:“谁敢投降,我便斩了谁!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朝廷不会忘记我们的忠诚,关外的援军很快就会到!”
在伊兴额的威逼下,部分士兵被迫重新拿起武器,坚守阵地。但更多的士兵只是麻木地站着,眼神中已无丝毫斗志,纯粹是被死亡的威胁所逼迫。伊兴额见状,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仅凭这些士气低落的士兵,根本无法守住内城,唯有主动出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传我命令!挑选两千精锐,从安定门突围!直奔关外,与盛京守军汇合!”伊兴额咬牙下令。他深知,安定门的防御相对薄弱,且城外多为平原,便于骑兵机动,只要能冲出重围,或许还能为清廷保留一丝有生力量。
两千名清军精锐被挑选出来,他们大多手持前装枪与大刀,少数人配备了短铳,在伊兴额的亲自率领下,悄悄向安定门集结。城门缓缓打开,吊桥被悄悄放下,两千名士兵如丧家之犬,趁着晨光的掩护,朝着城外的平原疾驰而去。
然而,伊兴额的突围计划,早已在王九波的预料之中。“安定门地势开阔,是清军突围的最佳选择,必然会有残敌试图从此处逃脱。”昨夜的军事会议上,王九波指着地图说道,“宋虎,命你率全连及另外两个后装枪连,共计三百人,埋伏在安定门外侧的洼地,务必将突围之敌一网打尽!”
宋虎领命后,连夜率领部队赶赴安定门外侧,依托洼地地形,构筑了简易的隐蔽工事。三百名士兵分成三组,每组一百人,呈扇形展开,手中的“龙吟1864式”早已上膛,枪口对准城门方向。
“连长,你看!城门开了!”一名士兵低声提醒。
宋虎透过望远镜,看到安定门的城门缓缓打开,吊桥放下,两千名清军精锐正快速冲出,为首的正是伊兴额。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低声道:“等他们全部进入洼地范围,再动手!”
清军士兵们急于突围,争先恐后地冲出城门,沿着平原上的小路疾驰,很快便全部进入了洼地的埋伏范围。伊兴额骑在战马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却并未发现隐蔽在洼地中的大新士兵——玄黑色的军装与洼地的泥土颜色融为一体,士兵们屏住呼吸,如同蛰伏的猎手,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第一组,齐射!目标前排冲锋者!”宋虎一声令下。
一百支“龙吟1864”同时开火,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冲在最前排的清军士兵成片倒下,鲜血瞬间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便被密集的子弹击中,身体抽搐着倒在地上,惨叫声此起彼伏。
伊兴额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散开!反击!”
清军士兵们慌忙散开,试图寻找掩护,手中的前装枪开始还击。但他们的动作在速射面前,显得如此缓慢——一名士兵刚掏出火药,便被两发连续射出的子弹击中;另一名士兵好不容易装填完毕,还未瞄准,便被子弹穿透了胸膛。
“第二组,齐射!压制后续部队!”宋虎再次下令。
第二组的一百支步枪同时开火,弹幕如墙,将试图反击的清军死死压制。士兵们纷纷倒地,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火力,原本还算整齐的突围阵型,瞬间溃散。
“第三组,追击!不留活口!”
第三组的士兵们从洼地中冲出,手中的“龙吟1864”不断射击,朝着溃散的清军追去。他们呈散兵线展开,利用后装枪的射速优势,不断收割着逃兵。一名清军士兵想要跪地投降,却被子弹击中后背,倒在地上;另一名士兵试图钻进草丛躲藏,却被神枪手精准锁定,一枪毙命。
伊兴额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他挥舞着腰刀,想要组织抵抗,却被宋虎盯上。宋虎举起步枪,瞄准伊兴额的坐骑,扣动扳机。战马嘶鸣着倒下,将伊兴额从马背上甩了下来。
宋虎策马冲上前,手中的步枪对准伊兴额的胸口:“你已无路可逃,投降吧!”
伊兴额挣扎着爬起来,手中的腰刀指向宋虎,眼中满是怨毒:“逆贼!我乃大清忠臣,岂会向尔等投降!”他嘶吼着冲向宋虎,想要展开肉搏。
宋虎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再次扣动扳机。“砰!”子弹穿透了伊兴额的胸膛,他的身体猛地一震,手中的腰刀“哐当”落地,最终重重摔在地上,双眼圆睁,望着天空,至死都未能闭上。
安定门的突围之战,仅用了五分钟便宣告结束。两千名清军精锐,除少数人侥幸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无一人漏网。这场战斗,再次印证了后装枪在速射与精准度上的绝对优势,面对手持前装枪的清军,几乎是单方面的屠杀。
与此同时,内城东南角楼,仍有三百余名清军残部依托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这支部队是伊兴额留下的后卫部队,由一名姓段的参领指挥,他们占据了角楼及周边的几座民房,构筑了交叉火力,试图拖延大新军队的进攻节奏。
“宋虎,东南角楼有残敌顽抗,命你率部清剿!”王九波的命令通过传令兵迅速传达。
宋虎刚处理完安定门的突围残敌,便立即率领全连一百名士兵,赶赴东南角楼。角楼地势高耸,视野开阔,清军依托角楼的射击孔,不断向外射击,想要接近并非易事。
“连长,角楼的射击孔太多,正面进攻损失太大!”一名排长建议道。
宋虎点了点头,观察着角楼的地形,发现角楼西侧有一片低矮的民房,可以迂回至侧后方。“分兵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另一路随我迂回至侧后方,从薄弱处突破!”
命令下达,五十名士兵留在正面,手持“龙吟1864”,不断向角楼射击,形成密集的火力压制,让清军无法轻易转移注意力。宋虎则率领另外五十名士兵,借着民房的掩护,悄悄迂回至角楼侧后方。
侧后方的防御果然相对薄弱,仅有少量射击孔,且视野受限。“密集射击!压制射击孔!”宋虎下令。五十支步枪同时开火,子弹如雨点般落在角楼的侧墙与射击孔上,打得砖石飞溅,清军士兵不敢轻易从射击孔探身,火力瞬间减弱。
“掷弹兵,准备手榴弹!”宋虎高声喊道。
五名掷弹兵迅速掏出“龙爆”手榴弹,拉燃引信,奋力扔向角楼的底层门窗。“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起,角楼的底层门窗被炸毁,木屑与砖石飞溅,里面的清军士兵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趁着爆炸的烟尘,宋虎下令:“冲锋!”
五十名士兵如猛虎般冲向角楼,手中的步枪不断射击,清除着门口的残敌。一名清军士兵从炸毁的门窗中冲出,挥舞着大刀,却被宋虎一枪击毙。士兵们纷纷冲入角楼,逐层清剿残敌。
角楼内的清军士兵负隅顽抗,却根本无法抵挡后装枪的火力。他们躲在楼梯拐角、房间内,试图发起偷袭,却被大新士兵用精准的射击一一肃清。一名清军士兵躲在二楼的房间内,想要从门缝中射击,却被子弹穿透门板,击中了肩膀,只能举手投降。
整个清剿过程,几乎没有发生近距离肉搏。后装枪的远程优势被发挥到极致,清军士兵往往还未接近,便被精准射杀。短短半个时辰,东南角楼的三百余名清军残部便被全部肃清,其中两百余人战死,一百余人被俘,角楼被大新军队牢牢控制。
内城的抵抗彻底瓦解。伊兴额战死,突围部队被歼灭,东南角楼的残敌被清剿,剩余的清军士兵再也没有了抵抗的勇气。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走出城垛,跪地投降,脸上满是疲惫与绝望。
城头的黄龙旗被士兵们扯下,扔在地上,被无数双脚践踏。玄黑色的大新军旗,在正阳门、安定门、东直门等各个城门楼顶端升起,迎风猎猎作响,如同一道不可撼动的钢铁屏障,宣告着内城的陷落。
内城守将、镶蓝旗都统倭仁,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玄黑色军阵,听着四处传来的投降声,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大势已去,继续抵抗只会徒增伤亡。为了保全城中百姓与剩余士兵的性命,他决定献城投降。
倭仁身着全套官服,手持印信,带着几名亲兵,缓缓走下城门楼,朝着王九击所在的高阜走去。他的步伐沉重,脸上满是落寞,曾经的骄傲与荣光,此刻已荡然无存。
走到高阜之下,倭仁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印信,高声道:“大清镶蓝旗都统倭仁,愿率内城全体守军,献城投降!恳请大新大王仁慈,饶恕城中百姓与降兵性命!”
王九击看着跪地投降的倭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沉声道:“本王答应你,只要放下武器,既往不咎!城中百姓,我军会妥善安置;降兵编入垦荒队!”
倭仁闻言,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再次叩首:“谢大王仁慈!”
随着倭仁献城投降,内城的城门全部打开,玄黑色的大新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接管了内城的防务。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飘扬的玄黑龙旗,脸上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恐惧,有好奇,也有对太平日子的期盼。
宋虎率连驻守在正阳门城楼,手中的“龙吟1864”依旧紧握,枪身的黄铜部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他望着城中鳞次栉比的建筑,心中满是感慨。从一名普通士兵,到被大王赐名宋虎,再到率部攻克外城、清剿残敌,他的军旅生涯,因这场北伐战争而变得波澜壮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黑风寨主成帝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