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残部遁入南中,益州易主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天下诸侯与四方边陲激起了层层涟漪,其反响各异,心思迥然。
江东,建业。
吴侯府内,孙权手持来自成都的详细战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碧眼之中,震惊、庆幸、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交织闪烁。
“曹操……竟真的一败涂地,狼狈南窜?”
他喃喃自语,仿佛难以置信。
那个曾经强大的诸侯,逼得他孙权不得不屈意逢迎的北方雄主,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
而做到这一切的,是那个他曾经轻视、甚至试图利用的“牝鸡司晨”的北廷!
周瑜立于一侧,英挺的面容上亦是凝重无比:
“主公,北廷之势,已非昔日可比。
其兵锋之锐,火器之利,竟连曹操依托蜀道天险亦不能挡!
今其尽得巴蜀,据长江上游,对我江东已成高屋建瓴之势!”
鲁肃叹息道:
“昔日三家盟约,如今看来,不过是一纸空文。
曹操南遁,刘备龟缩,我江东……已独木难支。
北廷下一步,必是整合益州,然后……顺流东下!”
孙权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难道要我坐以待毙,向那蔡琰、诸葛亮屈膝称臣不成?”
周瑜沉声道:
“主公,硬抗恐非良策。
然,亦不可束手就缚。
当务之急,是加紧整备水陆兵马,尤其是加固濡须坞、夏口等江防要隘!
同时,可再遣使者往荆州,务必稳住刘备,重申盟好。此外……”
他略一沉吟,
“或可尝试与北廷接触,虚与委蛇,探其口风,争取时间。”
孙权沉默良久,最终疲惫地挥了挥手:
“便依公瑾之策。
江防之事,由你全权督办。
与刘备联络,子敬(鲁肃字)你去。
至于北廷……暂且观望吧。”
他心中明了,那个稳坐洛阳的女人和她麾下的卧龙,已成了悬在江东头顶最锋利的一柄剑。
荆州,襄阳。
刘备与糜竺对坐,气氛同样压抑。
曹操败亡的消息,并未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那股来自北方的压力变得更加真切和沉重。
“军师,北廷已得益州,其势大成。下一步,恐怕……”
刘备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糜竺眼神深邃:
“主公所虑极是。
北廷挟大胜之威,下一步或巩固益州,或威逼江东,然我荆州地处要冲,迟早为其目标。
当务之急,是趁其消化益州、无暇南顾之机,全力整顿内政,积攒钱粮,操练兵马,尤其是加强水师。
同时,与江东之盟约,需更加牢固。
唯有孙刘同心,或可延缓北廷兵锋。”
关羽丹凤眼微眯,冷然道:
“北廷虽强,我荆州儿郎亦非怯战之辈!
彼若敢来,关某定叫其有来无回!”
关羽瓮声道:
“大哥!
军师!
何必长他人志气!
我们厉兵秣马,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
刘备看着这位义弟,心中稍安,但更深层的忧虑却难以消除。
他知道,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光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交州,苍梧(交州治所)。
士燮家族掌控交州已久,历来对中原王朝若即若离。
曹操败亡、北廷一统北方及西部的消息传来,士燮召集族中子弟与心腹,密议至深夜。
“北廷势大,已非汉末群雄割据之时。
蔡琰虽为女子,然其与诸葛亮联手,竟能摧枯拉朽,平定北方,连克汉中、益州,其能不可小觑。”
士燮须发皆白,声音却依旧沉稳,
“我交州僻处岭南,向来自保。
然今中原大势已定,若再首鼠两端,恐招祸端。”
其弟士壹道:
“兄长之意,是向洛阳称臣纳贡?”
士燮沉吟道:
“称臣乃大势所趋,然亦需观望。
可先遣使往洛阳,恭贺其克定益州,呈送方物,以示善意,探听虚实。
同时,加紧整顿武备,尤其是防范来自郁林郡(与益州南部接壤)方向。
北廷若欲图交州,必自彼处而来。”
北方边陲,暗流亦随之涌动。
南匈奴,美稷王庭。
单于呼厨泉得知中原剧变,召集各部酋长。
“汉人内战似已近尾声,北廷一统在即。
昔日我等与曹操多有往来,今其败亡,北廷势大,需早做打算。”
有酋长建议趁机南下掳掠,亦有老成者认为应遣使洛阳,重修旧好,以免成为北廷下一个打击目标。
王庭之内,争论不休。
幽州以北,鲜卑部落。
轲比能败亡后,新兴的秃发树机能虽暂时收敛,但时刻关注着南方。
北廷在益州动用“惊雷”的消息,让他对那个神秘而强大的帝国更加忌惮。
他加紧整合内部,吞并弱小,同时派出更多探马,窥视幽、并边防,评估着与这个新王朝是战是和。
陇西羌地。
诸羌部落本就摇摆不定,马超的威名与北廷的强大军力让他们不敢轻易造次。
益州平定后,朝廷对西北的控制势必加强。
一些靠近汉地的羌族首领开始主动与当地汉官接触,表示归顺,以期获得互市之利。
而更深处的羌族,则依旧保持着观望与警惕。
天下棋局,因益州之定而风云突变。
北廷如同不断升起的旭日,其光芒已无可阻挡地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迫使所有势力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与未来。
而此刻的洛阳,正沉浸在一片新兴帝国的蓬勃气象之中。
诸葛亮主导的科举改制正式推行,将“明算”、“格物”、“律法”与经义并列取士,虽引部分守旧士人非议,却也为朝廷吸引了大量务实干练的新鲜血液。
太学之内,辩论之风更盛,格物、农工之学渐成显学。
由荀彧那“察吏安民”四字引发的吏治整顿,在蒋琬、费祎于益州的雷厉风行下,迅速扩展到各新附州郡。
一批贪腐无能之吏被革职查办,一批政绩卓着者得到擢升,《考效法》的权威得以确立,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格物院在黄月英主持下,对“猛火油柜”的射程与稳定性改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连弩也开始大规模列装边军。
而对“惊雷”的研究则更加谨慎,专注于提升其稳定性和寻找更安全的引爆方式。
这一日,蔡琰与诸葛亮漫步在已初具规模的洛阳新城街道上。
但见市井繁华,商旅云集,新落成的官署气派庄严,太学方向传来朗朗书声。
“孔明,你看这洛阳,可能当得起‘天下之中’?”
蔡琰望着井然有序的街景,轻声问道。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这充满生机的帝都,语气中带着欣慰与笃定:
“主公,此非仅土木之盛,更是制度之新,人心之聚。
朝廷政令清明,科举广纳贤才,格物日新月异,边患渐次平定。
此等气象,方是煌煌王道,泱泱大国之风范!
假以时日,四海归心,并非虚言。”
蔡琰微微颔首,重生前的记忆与眼前的现实渐渐重叠,又有所不同。
她开创的,是一个远比记忆中那个魏国更加强大、更具活力的新朝。
然而,她也深知,挑战远未结束。
南中的曹操如芒在背,江东的孙权首鼠两端,荆州的刘备亦非庸主,四方边陲更需绥靖。
“下一步,”蔡琰目光投向南方,“是该让马忠,在南中落子了。
还有江东、荆州……这盘天下大棋,该进入收官阶段了。”
帝国的车轮,在短暂的休整后,即将再次启动,向着最后的统一,稳步前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