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集:“深海翻译器”成精——只会喊“墨鱼丸”的破机器
林小满为了让小丸子的“情报传递”更高效,缠着沈青申请了一台“深海生物语言翻译器”——据说是上级新研发的黑科技,能把海洋生物的声波、动作转化成人类语言,直接在屏幕上显示。林小满本以为有了这机器,就能不用自己“手动翻译”,结果机器刚拆箱,就闹了个大笑话。
机器是银灰色的长方体,顶端有个像触角的接收器,沈青按照说明书调试好,放在玻璃缸旁边,对着小丸子说:“小丸子,说句话试试,比如‘今天想吃墨鱼丸’。”
小丸子配合地用触手拍了拍玻璃,翻译器的屏幕闪了闪,跳出一行字:“墨鱼丸。”
林小满眼睛一亮:“有用!再说说‘东边海沟有珊瑚礁’。”
小丸子又拍了拍玻璃,喷了个小墨团,屏幕上依旧跳出两个字:“墨鱼丸。”
“不对啊!”林小满皱着眉,凑到翻译器前戳了戳屏幕,“它刚才说的是珊瑚礁,不是墨鱼丸!”
沈青也觉得奇怪,重新调试了机器,让小丸子再说“设备间有墨汁”(昨天小丸子偷偷去设备间喷了墨),结果屏幕上还是“墨鱼丸”;让小丸子说“林小满的鳞片很好看”,屏幕依旧是“墨鱼丸”——不管小丸子做什么动作、发什么声波,翻译器就像卡了bug,只会显示“墨鱼丸”三个字。
“这破机器!”林小满气得拍了拍翻译器,“是不是坏了?怎么只会说墨鱼丸?”
沈青仔细看了说明书,突然笑出声:“小满,你看这里——翻译器需要先‘学习’生物的语言样本,你昨天是不是对着机器念叨了一下午‘小丸子要吃墨鱼丸’?它把‘墨鱼丸’当成基础样本了,所以不管什么都翻译成这个。”
林小满这才想起,昨天机器刚到,她兴奋地对着机器说:“小丸子最喜欢墨鱼丸,一天要吃三颗,少一颗都不行……”没想到机器把这话当成了“语言模板”,直接焊死在了翻译库里。
为了纠正翻译器,林小满拉着小丸子开始“魔鬼训练”:她指着玻璃缸里的水,让小丸子说“海水”,小丸子拍了拍玻璃,翻译器显示“墨鱼丸”;她指着自己的鳞片,让小丸子说“鳞片”,小丸子晃了晃触手,翻译器还是“墨鱼丸”;最后林小满急了,拿了颗墨鱼丸放在机器前,让小丸子说“这是墨鱼丸”,结果翻译器屏幕上跳出“墨鱼丸墨鱼丸”——直接叠词了。
旁边的小张路过,看着这一幕笑得直不起腰:“小满姐,你这哪是翻译器啊,分明是‘墨鱼丸复读机’!要不干脆改名叫‘小丸子零食呼叫器’得了!”
老李也凑过来看热闹:“我看这机器没坏,就是被小丸子的‘墨鱼丸执念’传染了,以后说不定还能帮小丸子催零食——只要它一拍玻璃,机器就喊‘墨鱼丸’,比你还积极。”
林小满气得把翻译器扔在一边,小丸子却凑过去,用触手碰了碰机器,翻译器立刻显示“墨鱼丸”,小丸子像是很满意,又碰了碰,屏幕再跳“墨鱼丸”——一人一章鱼,一个气鼓鼓,一个乐滋滋,场面又搞笑又离谱。
沈青看着林小满的样子,笑着递过一颗墨鱼丸:“行了,别气了。这机器虽然只会说墨鱼丸,但也不是没用——以后小丸子想吃零食,不用你翻译,机器直接喊,比你还及时。”
林小满接过墨鱼丸,塞进小丸子嘴里,看着翻译器屏幕上还在跳的“墨鱼丸”,无奈地摇摇头:“行吧,就当给小丸子买了个‘零食复读机’。下次要是上级问起来,我就说翻译器工作正常,就是我们的章鱼情报员太爱吃墨鱼丸了!”
从那以后,探测站就多了个奇观——只要小丸子一拍玻璃,角落里的翻译器就会准时跳出“墨鱼丸”,声音还能调大,有时候林小满在实验室加班,翻译器突然喊“墨鱼丸”,她就知道,是小丸子在催她给零食了。而那台“深海生物语言翻译器”,也成了探测站的“网红机器”,同事们路过都会逗一逗,听它喊一声“墨鱼丸”,再给小丸子扔颗零食——毕竟,谁能拒绝一台只会喊“墨鱼丸”的可爱破机器呢?
第1412集:“鳞片反光镜”救场——误打误撞破了偷样本的小贼
林小满的鳞片虽然没升级,但因为之前防晒霜的乌龙,她发现了个新用法——鳞片在阳光下能反光,而且亮度还不低,像个迷你反光镜。本来这只是个小发现,没想到几天后,竟然靠这“鳞片反光镜”抓了个偷样本的小贼。
那天晚上,林小满值夜班,带着小丸子在实验室整理深海珊瑚样本——白天刚从东边海沟采集的,有几株罕见的荧光珊瑚,据说能在黑暗中发出淡紫色的光,很珍贵。林小满把样本放在恒温箱里,就去洗手间洗杯子,回来时,突然看到一个黑影在恒温箱旁边晃,手里还拿着个密封袋,像是要偷样本。
“谁?!”林小满喊了一声,黑影吓了一跳,转身就想跑。实验室的灯坏了一盏,光线很暗,林小满看不清对方的脸,只知道对方跑得很快,眼看就要冲出实验室。
情急之下,林小满突然想起自己的鳞片能反光——她赶紧激动地晃了晃胳膊,让手臂上的银蓝色鳞片对着天花板的应急灯,鳞片瞬间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正好照在黑影的眼睛上。黑影“啊”了一声,捂住眼睛,脚步慢了下来。
林小满趁机冲过去,一把抓住对方的胳膊,小丸子也在玻璃缸里急得拍打着水面,喷了对方一身墨汁。这时,沈青听到动静赶了过来,打开灯一看——偷样本的是探测站新来的实习生,手里还攥着那袋荧光珊瑚样本,脸上、衣服上全是墨汁,狼狈不堪。
“你为什么偷样本?”沈青严肃地问。
实习生支支吾吾地说:“我、我觉得这荧光珊瑚很特别,想带回去给我妹妹看看,不是故意要偷的……”
林小满这才松了口气,松开他的胳膊,看着他身上的墨汁,忍不住笑了:“想看可以跟我说啊,偷样本可不行!而且你也太倒霉了,不仅被我的‘鳞片反光镜’晃了眼,还被小丸子喷了墨——这墨汁洗不掉,得等三天才能消。”
实习生看着自己身上的墨汁,哭丧着脸:“早知道不偷了,不仅没看成样本,还弄了一身墨,明天怎么见人啊……”
沈青把样本放回恒温箱,对着实习生说:“这次就原谅你,下次想看样本必须申请,不能偷偷拿。还有,你身上的墨汁,小丸子的墨是天然色素,没毒,就是难洗,你就当是‘章鱼警告’吧。”
处理完实习生的事,沈青看着林小满,忍不住夸道:“行啊,你这‘鳞片反光镜’还挺管用,关键时刻救了场。以前只知道你的鳞片能发光,没想到还能当反光镜用。”
林小满得意地晃了晃胳膊,鳞片在灯光下闪了闪:“那是!这可是我的新技能!以后值夜班,我就不用带手电筒了,晃晃胳膊就行,又亮又环保,还能防小贼!”
小丸子也在玻璃缸里拍着触手,像是在说“我也有功”,林小满赶紧给它放了颗墨鱼丸:“知道知道,你喷墨也有功,奖励一颗!”
从那以后,林小满值夜班就多了个“装备”——自己的鳞片。只要实验室光线暗,她就晃晃胳膊,用鳞片反光照明,有时候还会故意用鳞片晃小丸子,逗得小丸子喷墨汁玩。而那个实习生,因为一身墨汁成了探测站的“名人”,每次见到林小满,都会下意识地躲开她的胳膊,生怕再被“鳞片反光镜”晃了眼——毕竟,谁也不想再被反光晃眼,还被章鱼喷一身墨了。
第1413集:“章鱼导航仪”失灵——把潜水舱导进海带丛
探测站要去北边海域采集深海热泉样本,林小满主动申请带队,理由是“我的鳞片能感知洋流,小丸子能当导航仪,绝对不会迷路”。沈青拗不过她,只好让她带着小张和老李,开着小型潜水舱出发。
出发前,林小满趴在玻璃缸边,给小丸子做“导航培训”:“小丸子,等会儿你要是感知到东边有洋流,就拍一下玻璃;西边就拍两下;北边拍三下;南边拍四下,知道吗?到了热泉附近,你就喷墨汁,我们就知道到地方了。”
小丸子拍了拍玻璃,像是听懂了。林小满信心满满地把小丸子放进潜水舱的透明观察盒里,出发了。
潜水舱刚下潜到两百米,林小满就开始问小丸子:“小丸子,现在往哪边走?东边还是西边?”
小丸子对着观察盒的东边拍了一下,林小满立刻说:“小张,往东开!小丸子说东边有暖流,好走!”
小张按照她的指示,往东开了十分钟,结果潜水舱突然被什么东西缠住了,动弹不得。老李赶紧打开探测仪,屏幕上显示——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海带丛,潜水舱的螺旋桨被海带缠住了!
“小满姐,不是往东吗?怎么开进海带丛了?”小张着急地说。
林小满也懵了,赶紧问小丸子:“小丸子,你不是说东边有暖流吗?怎么是海带丛?”
小丸子对着观察盒的西边拍了两下,林小满翻译:“它说……刚才拍错了,东边是海带丛,西边才是暖流……”
“你怎么不早说!”林小满气得拍了拍观察盒,“现在螺旋桨被海带缠住了,怎么办?”
小丸子又拍了拍玻璃,喷了个小墨团,林小满翻译:“它说,它刚才看到东边有小鱼,想让我们去抓小鱼给它吃,所以故意拍错了……”
小张和老李一听,差点气笑:“小满姐,你的‘章鱼导航仪’是来捣乱的吧?为了吃小鱼,把我们导进海带丛了!”
林小满又气又无奈,只好让老李出去清理螺旋桨上的海带——幸好老李经验丰富,穿好潜水服,花了半小时才把海带清理干净,潜水舱终于能动了。
重新出发后,林小满不敢再让小丸子“自由导航”,而是让它跟着自己的鳞片感知走——她把手指贴在潜水舱的玻璃上,感知着洋流的方向,小丸子要是拍错方向,她就捏一下观察盒的边缘,提醒它“不准偏吃的”。
好不容易到了北边海域,林小满问小丸子:“热泉在哪边?拍三下还是四下?”
小丸子对着北边拍了三下,还喷了个墨团,林小满赶紧说:“往北边开!小丸子说快到了!”
潜水舱往北边开了五分钟,果然看到了深海热泉——冒着白色的热气,周围还有很多管状蠕虫,正是他们要采集样本的地方。小张和老李松了口气,开始采集样本,林小满则趴在观察盒边,对着小丸子说:“这次算你立功,回去给你买小鱼干,不过下次再敢骗吃的,就不给你墨鱼丸了!”
小丸子拍了拍观察盒,像是在说“知道了”。
采集完样本,返程的时候,小丸子突然对着观察盒的南边拍了四下,林小满疑惑地问:“南边有什么?不是要往西走吗?”
小丸子又拍了拍南边,喷了个墨团,林小满翻译:“它说南边有个沉船,里面有很多贝壳,想让我们去捡贝壳玩……”
小张和老李一听,赶紧说:“小满姐,别去了!再被它导去别的地方,我们天黑都回不去了!”
林小满也赶紧摇头:“不去不去!先回家,下次有空再去捡贝壳!”
小丸子委屈地缩了缩触手,不再拍了。
回到探测站,沈青问他们采集得怎么样,林小满把小丸子导错路的事说了一遍,沈青笑得直不起腰:“我就说不让你让小丸子当导航仪,它心里只有吃的和玩的,怎么可能好好导航?”
林小满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给小丸子放了颗墨鱼丸:“虽然导错路了,但最后还是找到了热泉,也算立功了。下次我还是自己用鳞片感知方向,让它当‘零食观察员’就好,别让它当导航仪了。”
小丸子抱着墨鱼丸,开心地晃着触手,像是在说“零食观察员我在行”。而林小满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让吃货章鱼当导航仪了,不然迟早要被它导进深海沟里,陪它捡贝壳、抓小鱼!
第1414集:“鳞片测温计”上线——把发烧测出“深海热泉”温度
林小满的鳞片又解锁了新技能——测温。起因是小张前几天感冒发烧,林小满用手摸他额头,不小心把胳膊上的鳞片蹭到了他的皮肤,结果她突然说:“小张,你额头温度好高,像深海热泉旁边的水温,大概38.5度!”
小张愣了一下,赶紧用体温计测了测,果然是38.5度——分毫不差。从那以后,林小满的鳞片就成了探测站的“活体测温计”,谁不舒服,只要让她用鳞片蹭一下,就能准确说出温度,比体温计还快。
这天早上,老李觉得头晕,怀疑自己发烧了,赶紧找林小满:“小满,快用你的‘鳞片测温计’给我测测,我是不是发烧了?”
林小满伸出胳膊,用鳞片蹭了蹭老李的额头,闭上眼睛感知了一下,说:“老李,你没发烧,温度36.8度,正常。不过你有点低血糖,像深海里的冷水团,得赶紧吃点东西。”
老李半信半疑,用体温计测了测,果然36.8度,而且他早上没吃饭,确实有点低血糖。他赶紧去食堂吃了个包子,头晕的症状就缓解了,忍不住夸道:“小满,你这鳞片太神了!不仅能测温,还能测低血糖,比医生的听诊器还管用!”
没过多久,医生也来找林小满了——他的温度计坏了,正好有个船员觉得不舒服,想让林小满帮忙测温。林小满用鳞片蹭了蹭船员的额头,说:“37.2度,有点低烧,像浅海的水温,不算高,多喝点水就行。”
医生用备用温度计测了测,果然是37.2度,忍不住说:“小满,你这鳞片要是能量产,我们探测站都不用买体温计了!以后看病直接让你蹭一下就行,又快又准。”
林小满得意极了,到处给人“鳞片测温”,甚至还想给小丸子测——她把胳膊贴在玻璃缸上,用鳞片蹭了蹭小丸子的触手,说:“小丸子,你温度25度,像深海的常温,很健康!不过你最近吃太多墨鱼丸,有点胖了,得减减肥!”
小丸子喷了个墨团,像是在抗议。
可没过几天,“鳞片测温计”就出了岔子。沈青早上起来觉得不舒服,头疼乏力,林小满赶紧用鳞片给他测温,结果她皱着眉说:“沈青,你温度好高,40度!像深海热泉的温度,都快沸腾了!你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
沈青吓了一跳,赶紧用体温计测了测,结果只有37.5度,只是轻微低烧。他疑惑地问:“小满,你这鳞片是不是不准了?怎么差这么多?”
林小满也懵了,又用鳞片蹭了蹭沈青的额头,还是说:“40度啊!我能感觉到,像靠近热泉的时候,鳞片有点发烫!”
这时,小丸子突然用触手拍了拍玻璃,林小满翻译:“它说,你刚才吃了热包子,手是烫的,鳞片蹭到你手,把温度传上去了……”
林小满这才想起,她刚才去食堂给沈青买热包子,手还没凉,就用胳膊去蹭沈青的额头,手上的温度传到鳞片上,导致鳞片测温不准了。她脸瞬间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沈青,我刚才手太烫,影响鳞片测温了……”
沈青哭笑不得地说:“你这‘鳞片测温计’还得注意‘使用环境’啊,手烫的时候不能用,不然就成‘热泉测温计’了。”
从那以后,林小满给人测温前,都会先把自己的手和胳膊凉透,有时候还会在海水池里泡一下,确保鳞片温度正常。而探测站的同事们,也会故意逗她——有时候刚喝完热水,就让她测温,看她会不会把温度测高,每次林小满都气得晃胳膊,鳞片闪着光,像个生气的小太阳。
不过,虽然“鳞片测温计”偶尔会失误,但关键时刻还是很靠谱的——比如有次船员在深海作业。
第1415集:“鳞片测温计”的“海水校准法”——差点把沈青泡成“深海腌菜”
自从上次用“热包子手”把沈青的低烧测出“深海热泉温度”后,林小满就对自己的“鳞片测温计”产生了“校准焦虑”——每天都要对着实验室的温度计比对好几次,甚至把胳膊泡在海水里半小时,说要“用深海恒温给鳞片归零”。
这天早上,沈青只是打了个喷嚏,林小满就紧张地冲过来,拉着他的胳膊说:“不行不行,你肯定有点低烧,这次我必须用‘海水校准法’测,绝对不准!”
所谓的“海水校准法”,是林小满昨晚刚琢磨出来的——先把自己的胳膊泡在探测站恒温20度的海水池里10分钟,让鳞片温度和海水温度一致,再用鳞片去蹭对方的皮肤,通过温差算出准确体温。用她的话说:“深海海水是天然恒温器,用它校准鳞片,比体温计还准!”
沈青被她拉着走到海水池边,看着她撸起袖子,把胳膊整个泡进池子里,银蓝色的鳞片在水里泛着微光,像条小美人鱼。10分钟后,林小满把胳膊抬起来,甩了甩水,迫不及待地凑到沈青面前:“好了好了,现在鳞片是20度恒温,测出来绝对准!”
她用冰凉的鳞片蹭了蹭沈青的额头,闭上眼睛感知了3秒,突然惊呼:“沈青!你体温23度!比海水还低,像深海冷水团!你是不是得了‘低温症’?”
沈青被她冰凉的鳞片蹭得一哆嗦,哭笑不得:“小满,你胳膊刚从20度的海水里拿出来,本身就凉,测出来的温度肯定低啊!我要是真23度,早就冻僵了!”
林小满愣了一下,又把胳膊泡进海水里,这次泡了5分钟,拿出来不等甩水,直接蹭沈青的脖子——这次她更慌了:“30度!比刚才高了7度,像浅海的水温!你体温怎么忽高忽低的?是不是得了‘深海温差病’?”
“什么温差病啊!”沈青抓住她还在滴水的胳膊,“你鳞片上的海水没干,刚蹭我脖子时,海水蒸发吸热,温度就低;等海水干了点,温度就上去了!你这‘海水校准法’,还不如直接用体温计!”
为了证明自己,林小满拉着路过的小张做实验——先给小张用体温计测了36.5度,再用“海水校准法”测:刚泡完海水测,32度;等鳞片干了测,36.3度,差了0.2度。林小满眼睛一亮:“你看!干了之后就准了!刚才是我没等海水干!”
小张擦着脖子上的海水,无奈地说:“小满姐,你这方法太费人了——不仅要等你泡海水,还要被你冰凉的鳞片蹭半天,测完我都快感冒了!”
老李也凑过来看热闹:“我看你这‘鳞片测温计’,不用校准也比体温计快,就是得记住‘三不测’——刚摸热东西不测,刚泡海水没干不测,刚激动鳞片发光时不测。”
林小满点点头,认真地把“三不测”记在小本本上,又拉着沈青测了一次——这次她等鳞片完全干了,轻轻蹭了蹭沈青的额头,准确说出:“36.8度,正常!就是刚才打喷嚏,可能有点着凉,像深海里的小风浪,喝杯热水就好了。”
沈青笑着点头,递给她一杯热水:“行,算你准。不过下次别再用‘海水校准法’了,再把我泡半天,我都快成‘深海腌菜’了。”
从那以后,林小满的“鳞片测温计”再也不用海水校准了,而是改成了“干鳞片测温法”——每次测温前,先甩甩胳膊,确保鳞片干燥,再轻轻蹭对方的皮肤,又快又准。而“海水校准法”,则成了探测站的笑谈,每次有人想逗林小满,就会问:“小满,今天用海水校准鳞片了吗?要不要把沈站长再泡成腌菜?”
林小满每次都气鼓鼓地晃胳膊,鳞片闪着光:“才不要!我的鳞片现在可准了,不用泡海水也能测对!”只有小丸子,会在玻璃缸里拍着触手,像是在说:“幸好没泡我,不然我也要成‘腌章鱼’了!”
第1416集:“章鱼裁判”的“墨汁评分法”——把厨艺大赛变成“墨汁大战”
探测站的“第二届深海厨艺大赛”又开始了,这次的主题是“创意海鲜料理”,林小满吸取上次“鱼鳞饼干”的教训,决定做一道“深海星光汤”——用磷虾、海带、水母果冻熬汤,最后撒上一点鱼鳞粉,既好看又符合“太平洋底特色”。
为了增加趣味性,沈青提议让小丸子当“特邀裁判”,用“墨汁评分法”打分——小丸子觉得好吃,就喷少量墨汁在盘子边缘(代表高分);觉得不好吃,就喷大量墨汁把盘子盖住(代表低分);觉得一般,就喷个小墨团在盘子中央(代表中等分)。
林小满一听,立刻举双手赞成:“小丸子肯定喜欢!它最喜欢用墨汁‘盖章’了,这次让它当裁判,绝对公平!”
比赛当天,食堂里热闹非凡:沈青做了“芝士焗龙虾”,金黄的芝士盖在龙虾上,香气扑鼻;小张做了“海鲜寿司卷”,里面裹着三文鱼和牛油果,颜值很高;老李做了“红烧鲍鱼”,酱汁浓郁,色泽诱人;林小满的“深海星光汤”也端上来了——乳白色的汤里飘着透明的水母果冻,撒上鱼鳞粉后,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深海里的星光。
第一个上场的是沈青的芝士焗龙虾。小丸子凑到盘子前,闻了闻,用触手碰了碰芝士,然后对着盘子边缘喷了一小圈墨汁——沈青松了口气:“看来小丸子喜欢芝士味。”
第二个是小张的海鲜寿司卷。小丸子闻了闻,咬了一小口三文鱼,然后对着盘子中央喷了个小墨团——小张笑着说:“中等分,不错不错,比上次进步了。”
第三个是老李的红烧鲍鱼。小丸子闻了闻酱汁,用触手碰了碰鲍鱼,突然对着盘子喷了一大团墨汁,差点把鲍鱼盖住——老李愣了:“我这鲍鱼不好吃吗?怎么喷这么多墨?”
林小满赶紧翻译:“小丸子说,酱汁太咸了,像深海里的盐矿,有点齁,所以喷大量墨汁‘盖掉咸味’。”
老李哭笑不得:“行吧,下次少放盐。”
最后轮到林小满的“深海星光汤”。小丸子凑到碗边,闻了闻,用触手沾了点汤,尝了尝,然后对着碗边喷了一小圈墨汁,还在汤里喷了个小小的墨团,像颗黑色的星星——林小满开心地跳起来:“小丸子喜欢!它喷了小墨圈,还在汤里画了星星!”
可就在这时,小丸子突然兴奋起来,对着所有盘子喷起了墨汁——一会儿给沈青的龙虾加了个墨点,一会儿给小张的寿司卷画了个墨线,一会儿又给老李的鲍鱼补了点墨,最后甚至对着林小满的汤碗喷了一大团墨,把蓝光都盖住了。
“小丸子!你干嘛呢?”林小满赶紧跑过去,“评分结束了,别乱喷墨了!”
小丸子却越喷越开心,触手挥舞着,墨汁溅得到处都是,沈青的白大褂上沾了点墨,小张的头发上也飘了点墨屑,老李的围裙更是成了“墨汁画布”。林小满想抓住它的触手,结果被喷了一脸墨,成了“花猫脸”。
食堂里瞬间乱成一团,大家一边躲墨汁,一边笑,最后沈青没办法,只好拿了颗墨鱼丸,放在小丸子面前:“别喷了!再喷就不给你墨鱼丸了!”
小丸子一听,立刻停了下来,乖乖地抱住墨鱼丸,不再喷墨了。大家看着彼此的“墨汁造型”,笑得直不起腰——沈青的白大褂上有个墨点,像颗扣子;小张的头发上沾着墨屑,像撒了把黑芝麻;老李的围裙上画满了墨痕,像幅抽象画;林小满的脸上有两道墨线,像画了八字胡。
“这哪是厨艺大赛啊,分明是墨汁大战!”沈青擦着白大褂上的墨,无奈地说。
小张也擦着头发:“以后再也不让小丸子当裁判了,它不是来评分的,是来捣乱的!”
林小满却笑着抹了把脸上的墨:“我觉得挺好的!虽然乱,但很热闹,而且小丸子肯定很开心。下次我们办‘墨汁创意大赛’,让小丸子当裁判,肯定合适!”
大家一听,集体摇头:“别了别了!再办墨汁大赛,我们探测站都要被喷成黑的了!”
最后,厨艺大赛的冠军还是沈青,奖品是一箱巧克力,他分了一半给林小满,说是“安慰奖”。林小满拿着巧克力,喂了小丸子一颗,看着它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欢喜——虽然“章鱼裁判”有点不靠谱,但这场充满墨汁的厨艺大赛,却是探测站最热闹、最开心的一次。
第1417集:“鳞片信号灯”的“紧急救援”——把迷路的渔船引回港口
林小满的鳞片不仅能测温、反光,还能在黑暗中发光——只要她集中注意力,鳞片就能发出银蓝色的光,亮度能照亮周围五米的范围,像个天然的信号灯。沈青说这功能在紧急情况下能用来求救,林小满却觉得“平时用不上”,直到几天后,她靠这“鳞片信号灯”,把一艘迷路的渔船引回了港口。
那天傍晚,林小满带着小丸子在探测站的观景台看日落,突然感知到一股混乱的洋流——不是自然洋流,是渔船发动机搅动的,而且带着“焦急的能量”,像是渔船迷路了。她赶紧拿出望远镜,往远处的海面看,果然看到一艘小小的渔船,在海面上打转,像是找不到方向。
“不好,那艘渔船迷路了!”林小满着急地说,“现在快天黑了,海上起雾了,它再找不到方向,会被洋流带到深海的!”
沈青也赶了过来,用探测站的雷达扫描——那是一艘小型渔船,没有导航设备,应该是附近渔村的,可能是出海捕鱼时遇到雾,迷了路。沈青赶紧联系港口的海事部门,可海事部门的巡逻艇正在处理别的事情,要半小时才能到。
“怎么办?等巡逻艇来,天黑透了,渔船更难找到了!”林小满急得直跺脚,胳膊上的鳞片因为激动,开始发出银蓝色的光。
突然,她眼睛一亮:“我的鳞片能发光!我可以用鳞片当信号灯,给渔船指引方向!”
沈青愣了一下:“你的鳞片亮度够吗?渔船在三公里外,不一定能看到。”
“够!”林小满坚定地说,“我集中注意力,让鳞片更亮一点,像深海里的星光,肯定能看到!”
她跑到观景台的最高处,张开双臂,集中注意力,让全身的鳞片都亮起来——手臂、脚踝,甚至耳后的纹路,都发出耀眼的银蓝色光,在雾蒙蒙的傍晚,像一座发光的灯塔。她还对着渔船的方向,有规律地晃着胳膊,让鳞片的光闪烁起来,像在说“这边走,这边是港口”。
小丸子也在玻璃缸里激动地拍着水面,喷着墨汁,像是在给她加油。
几分钟后,望远镜里的渔船似乎看到了光,开始朝着探测站的方向慢慢移动。林小满更激动了,鳞片亮得更耀眼,晃胳膊的速度也更快了——她能感知到,渔船的洋流变得平稳了,不再混乱,显然是找到了方向。
半小时后,海事部门的巡逻艇赶到,顺利地把渔船引回了港口。渔船的船长后来特意打电话给探测站,感谢林小满:“太谢谢你了!傍晚起雾,我找不到方向,正着急呢,就看到远处有银蓝色的光在闪,像星星一样,我就朝着光的方向开,没想到真的找到了港口!你那是什么灯啊?太亮了!”
林小满笑着说:“不是灯,是我的鳞片发光,像深海里的星光,能指引方向。”
船长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不管是什么,都是救命的光!以后我出海,要是再迷路,就找银蓝色的星光,肯定能回家!”
沈青看着林小满,忍不住夸道:“行啊,你这‘鳞片信号灯’,关键时刻真能救命!以后探测站可以给你申请个‘海上救援志愿者’的称号了。”
林小满得意地晃着胳膊,鳞片还在微微发光:“那是!我的鳞片可是‘深海星光灯’,不仅好看,还能救人!以后再有人迷路,我就用鳞片给他们指引方向!”
从那以后,林小满的“鳞片信号灯”成了探测站的“紧急救援设备”——只要有渔船迷路,她就会跑到观景台,用鳞片发光指引方向。而附近渔村的渔民,也都知道探测站有个“会发光的姑娘”,她的鳞片像星光,能在雾天里指引回家的路。林小满每次听到渔民的夸奖,都会开心地晃着胳膊,让鳞片亮一亮——她觉得,这比任何奖励都开心,因为她的鳞片,不仅是太平洋底的印记,还是能帮助别人的“星光”。
第1418集:“章鱼情报员”的“墨汁地图”——画错海沟位置差点坑了科研队
小丸子作为探测站的“首席情报员”,除了用触手拍玻璃传递情报,最近还解锁了新技能——画“墨汁地图”。它能用触手沾着墨汁,在纸上画出简单的海底地形,虽然歪歪扭扭,但大致能看出哪里是海沟、哪里是珊瑚礁、哪里是热泉。
这天,上级派来一支科研队,要去西边海域的“黑鲸海沟”采集深海生物样本,据说那里有罕见的“发光蠕虫”。林小满自告奋勇当向导,还说小丸子能画“墨汁地图”,能准确标出黑鲸海沟的位置。
科研队的队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教授,听说章鱼能画地图,觉得很新奇,立刻让林小满把小丸子抱过来。小丸子趴在纸上,用触手沾了沾墨汁,开始画起来——先画了个大大的圆圈,代表探测站;然后画了条歪歪扭扭的线,代表洋流;最后在线的尽头画了个小小的三角形,代表黑鲸海沟。
林小满指着地图,骄傲地说:“你们看!小丸子画的地图,圆圈是我们探测站,这条线是暖流,顺着暖流走,就能到三角形的黑鲸海沟,不会迷路!”
老教授看着歪歪扭扭的地图,笑着说:“有意思,那我们就跟着章鱼画的地图走!”
第二天一早,林小满带着科研队,开着潜水舱出发了。她按照小丸子的“墨汁地图”,顺着暖流往西边走,走了一个小时,却没看到黑鲸海沟的影子——探测仪显示,他们现在的位置,是西边海域的“白鲨海沟”,不是黑鲸海沟,而且白鲨海沟附近有很多暗礁,很危险。
“不对啊!”林小满懵了,“小丸子画的明明是这边,怎么是白鲨海沟?”
老教授赶紧让潜水舱停下来,查看探测仪:“这里确实是白鲨海沟,黑鲸海沟在西边偏南五公里的位置,我们走偏了。”
林小满赶紧联系沈青,让他问问小丸子怎么回事。沈青把小丸子抱到纸上,指着地图问它,小丸子用触手沾着墨汁,在原来的三角形旁边又画了个三角形,还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画了条线——林小满翻译:“它说,昨天画地图的时候,不小心把黑鲸海沟的位置画偏了,那个小三角形是白鲨海沟,旁边的大三角形才是黑鲸海沟,它忘了画大三角形了……”
“你怎么不早说!”林小满气得对着对讲机喊,“我们现在在白鲨海沟,附近有暗礁,很危险!”
沈青哭笑不得地说:“小丸子说,它昨天画完小三角形,就想吃墨鱼丸,忘了画大三角形了……”
科研队的队员们一听,差点笑出声:“原来章鱼情报员也会犯迷糊,还把海沟位置画错了!”
老教授却笑着说:“没事没事,幸好发现得早,没撞上暗礁。小丸子的地图虽然画错了,但大致方向是对的,我们往南走五公里,就能到黑鲸海沟了。”
按照探测仪的指引,他们终于到达了黑鲸海沟,顺利采集到了发光蠕虫的样本。回来后,林小满把小丸子抱到面前,假装生气地说:“下次画地图,不准忘了画重点!要是我们撞上暗礁,你就再也没有墨鱼丸吃了!”
小丸子委屈地用触手碰了碰她的胳膊,喷了个小墨团,林小满翻译:“它说,下次画地图前,先吃三颗。
第1419集:“鳞片共振仪”的意外发现——能和深海沉船的金属“对话”
林小满最近总觉得鳞片有点“不对劲”——只要靠近探测站仓库里那堆从深海打捞上来的沉船金属碎片,耳后的孔雀蓝纹路就会嗡嗡震动,手臂上的鳞片也会跟着泛出细碎的光,像在和金属“打招呼”。一开始她以为是鳞片能量过剩,直到某天整理碎片时,才发现这竟是个全新的特异功能。
那天下午,她帮老李整理仓库,手里刚碰到一块锈迹斑斑的船锚碎片,耳后的纹路突然剧烈震动起来,鳞片的光也亮得刺眼,甚至能听到细微的“嗡——嗡——”声,像是金属在“说话”。她吓得赶紧松开手,鳞片的光才慢慢暗下去,震动也停了。
“沈青!沈青!”林小满抱着胳膊跑去找沈青,语气里满是激动和慌张,“我的鳞片能和金属说话了!刚才碰沉船碎片,它震得厉害,还发光,像在跟我打招呼!”
沈青正在实验室整理数据,闻言放下手里的活儿,让她把那块船锚碎片拿过来。林小满小心翼翼地捧着碎片,刚递到沈青面前,耳后的纹路又开始震动,鳞片也亮了起来——这次她没松手,闭上眼睛仔细感知,突然说:“我好像听到了!它在说‘冷’‘黑’‘沉了很久’,还有‘很多同伴’!”
沈青愣住了,他拿起碎片仔细看——这是去年从三千米深海打捞上来的19世纪沉船碎片,船名和沉没原因至今是谜。他让林小满再碰一碰其他碎片:碰船板碎片时,鳞片震动得慢,光也柔和,林小满说“它在说‘有木头味’‘曾被海水泡着’”;碰金属硬币碎片时,鳞片震动得快,光亮得刺眼,林小满说“它在说‘有花纹’‘被人握过’”。
为了验证,沈青找来了一块全新的不锈钢板,让林小满碰——鳞片毫无反应;又找来了一块从浅海捞上来的现代金属罐碎片,林小满碰了之后,鳞片只轻微震动了一下,她说“它在说‘新’‘有油漆味’‘只沉了几个月’”。
“这不是简单的震动,是鳞片和深海金属产生了共振!”沈青兴奋地说,“深海金属在海底沉睡太久,吸附了大量洋流能量,而你的鳞片能感知海洋能量,所以会产生共振,还能‘解读’金属吸附的信息——你这鳞片,简直是‘活体金属共振仪’!”
林小满眼睛一亮:“那是不是能靠我的鳞片,找到更多沉船碎片,甚至还原沉船的样子?”
沈青点头,立刻联系了上级,申请对去年打捞沉船的海域进行二次探测。一周后,探测队出发,林小满作为“鳞片共振仪”,站在潜水舱的观察窗前,手臂贴在玻璃上——只要潜水舱靠近金属碎片,她的鳞片就会震动发光,震动越剧烈,说明碎片越大、年代越久远。
“左边!左边有大碎片!”林小满突然喊,鳞片震动得厉害,“它在说‘很大’‘是船身’‘有很多花纹’!”
潜水舱往左边移动,果然在海底泥沙里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船身碎片,上面还刻着模糊的花纹;没过多久,林小满的鳞片又剧烈震动:“下边!下边有小碎片,很多很多,在说‘是硬币’‘是餐具’‘属于很多人’!”
潜水舱下潜,果然发现了一堆散落的金属硬币和餐具碎片。一天下来,他们打捞到了十几块重要的沉船碎片,比上次多了三倍。
回到探测站,老教授(上次去黑鲸海沟的科研队队长)特意赶来,让林小满“解读”最大的船身碎片。林小满碰了碰碎片,闭上眼睛,慢慢说:“它在说‘叫‘希望号’’‘1890年沉的’‘遇到了风暴’‘船上有很多货物’‘船员都安全撤离了’——它没有悲伤的能量,说明船员没事!”
老教授激动得直拍手:“太厉害了!这解开了‘希望号’的百年谜团!以前只知道它沉了,不知道原因和船员下落,现在靠你的鳞片,全弄清楚了!”
林小满得意地晃着胳膊,鳞片闪着光:“以后找沉船,再也不用靠探测仪了,靠我的鳞片就行!我这‘鳞片共振仪’,比任何机器都好用!”
沈青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好用,但也要注意,别碰太多金属碎片,不然鳞片震动太久,你该胳膊酸了。”
从那以后,林小满的“鳞片共振仪”成了探测站的“寻宝神器”,只要有深海沉船探测任务,她必当“首席探测器”。而那堆沉船碎片,也被放在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林小满每天都会去碰一碰——鳞片轻微震动时,她就知道,这些沉睡百年的金属,还在和她“说着”海底的故事。小丸子也会趴在玻璃缸边,看着鳞片发光,时不时喷个小墨团,像是在说“厉害厉害,比我的墨汁地图好用”。
第1420集:“星际海鲜派对”的乌龙——把外星探测器当成“发光水母”
探测站最近怪事频发:夜间观景台总会出现一闪一闪的蓝光,像是深海发光水母,可探测仪却扫不到任何生物;食堂的海鲜总莫名失踪,监控里只看到一道蓝色的影子一闪而过;小丸子最近总对着窗外发呆,还会用触手拍玻璃,像是在和什么东西“沟通”。
林小满怀疑是“外星生物”,每天晚上都带着小丸子在观景台蹲守——她的鳞片能感知三十公里内的海洋能量,要是有外星生物,鳞片肯定会有反应。
这天晚上,蓝光又出现了,比平时更亮,还在半空中慢慢移动。林小满赶紧激动地晃胳膊,鳞片亮起来,准备和“外星生物”沟通,可鳞片却毫无反应——没有共振,没有异常能量,只有普通的光。
“不对啊,怎么没有能量?”林小满疑惑地说,“难道不是外星生物,是别的东西?”
小丸子突然用触手拍了拍玻璃,喷了个墨团,林小满翻译:“它说那不是生物,是‘会发光的铁盒子’,没有生命,却能跟着洋流动,还会偷食堂的海鲜——昨天它看到‘铁盒子’偷了条鱼,叼着跑了!”
“会发光的铁盒子?偷海鲜?”林小满更懵了,“难道是别的探测站的设备?可为什么要偷海鲜?”
沈青也赶了过来,用望远镜仔细看:“那光有点像太阳能板反射的光,不是生物发光——我们开巡逻艇过去看看!”
巡逻艇靠近蓝光,林小满终于看清了——那根本不是外星生物,也不是探测设备,而是一个银色的、橄榄球大小的铁盒子,表面有太阳能板,正闪着蓝光,下面还挂着个小网兜,里面装着一条偷来的鱼!
“这是什么?”沈青让船员把铁盒子捞上来,打开一看,里面没有复杂的线路,只有一个简单的芯片和一个小喇叭,喇叭里还在断断续续地发出“嗡——需要能量——海鲜能量——”的声音。
林小满碰了碰铁盒子,鳞片轻微震动:“它在说‘饿’‘需要能量’‘海鲜是能量’‘来自很远的地方’‘不是地球的’——这是外星探测器?!”
沈青愣住了,赶紧联系了航天部门。第二天,航天部门的专家赶来,检查后说:“这确实是外星探测器,不过是‘迷你探测型’,靠吸收生物能量运转,可能把海鲜当成了‘地球生物能量源’,所以才偷海鲜吃!”
探测站的同事们都围过来看外星探测器,小张笑着说:“没想到外星探测器也爱吃海鲜,还偷我们食堂的鱼,太可爱了!”
老李也说:“难怪最近海鲜总失踪,原来是被外星‘吃货’偷了!”
林小满突发奇想:“既然它爱吃海鲜,我们给它喂点海鲜,能不能和它‘沟通’?我的鳞片能和金属共振,说不定能和它的芯片对话!”
专家点头同意,林小满拿着一条小鱼,碰了碰外星探测器,鳞片轻微震动,慢慢说:“它在说‘好吃’‘谢谢’‘来自‘蓝星’’‘只是来看看地球’‘没有恶意’‘想交个朋友’——它不是来侵略的,是来交朋友的!”
大家都笑了,沈青让食堂准备了一盘小鱼和虾,放在外星探测器旁边。探测器的网兜自动伸过去,把海鲜装进去,喇叭里发出“嗡——开心——朋友——”的声音,蓝光也变得柔和起来。
“既然是朋友,我们就办个‘星际海鲜派对’吧!”林小满提议,“给它喂海鲜,让小丸子和它‘沟通’,我们也热闹热闹!”
晚上,探测站的观景台挂满了彩灯,桌子上摆着各种海鲜,外星探测器放在中间,正慢慢吃着小鱼;小丸子趴在玻璃缸里,对着探测器拍触手,像是在打招呼;林小满的鳞片闪着银蓝色的光,和探测器的蓝光交相辉映;同事们围在一起,吃着海鲜,聊着天,笑声传遍了整个海边。
探测器吃完海鲜,喇叭里发出“嗡——谢谢——朋友——下次再来——带蓝星的海鲜——”的声音,蓝光闪了闪,慢慢飞向天空,消失在夜色里。
林小满看着探测器消失的方向,笑着说:“它说下次要带蓝星的海鲜回来,和我们交换!”
沈青点点头,递给她一串烤鱿鱼:“说不定下次来,还会偷我们的海鲜,到时候你这‘鳞片共振仪’,又能派上用场了。”
小丸子也在玻璃缸里拍着触手,像是在期待下次的“星际海鲜派对”。海风拂过,带着海鲜的香味和笑声,林小满的鳞片在夜色里闪着光——她突然觉得,不管是深海的沉船、迷路的渔船,还是来自外星的“吃货”探测器,只要有鳞片、有小丸子、有身边的朋友,就算有再多乌龙和意外,也都是最开心、最特别的时光。而她的太平洋底之旅,还在继续,还有更多好玩的、搞笑的、神奇的故事,在等着她和她的“鳞片”“章鱼情报员”一起去发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平洋底来的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