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被正式接受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分量足够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最先察觉到变化的是实验室内部。周辰师兄看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实打实的佩服,而不仅仅是先前对“天才师妹”的客气。其他课题组的同学遇到她时,主动打招呼的频率也明显增高,甚至会有低年级的博士生带着文献,怯生生地来请教一些基础的理论问题。乔琳并未因此倨傲,依旧平和以对,能解答的便清晰说明,超出范围的也会直言自己不懂。
陈景明教授对她的指导方式也悄然转变。之前更多是布置任务、检查进度、指出错误,现在则会时不时与她讨论一些领域内更前沿、更开放的问题,听取她的看法,仿佛开始将她视为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学术伙伴。这种无形的认可,比任何公开的表扬都让乔琳感到珍贵。
这天,陈教授将她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份会议通知。
“下个月在杭州有个小型的前沿研讨会,规格很高,邀请报告制。”陈景明语气平淡,却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主办方给了我一个邀请报告名额,我向他们推荐了你,就讲你这篇论文的工作。准备一下。”
乔琳接过那份制作精良的通知函,心脏微微加速跳动。这不是之前那种面向青年学者的论坛,而是真正汇聚了领域内顶尖专家的闭门研讨会!能在这种场合做报告,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认可和身份的象征。
“谢谢教授信任,我会认真准备。”乔琳握紧了通知函,沉声应道。她知道,这又是一场硬仗,面对的将是比期刊审稿人更犀利、眼光更毒辣的前辈大家。
“嗯,”陈景明点点头,难得地多说了几句,“不要有压力。你的工作已经过同行评议的检验,扎实可靠。重要的是把你的思考过程、模型的精髓,以及它带来的新视角清晰地传达出去。记住,你是去交流的,不是去接受审判的。”
陈教授的话如同定心丸,让乔琳原本有些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她明白,这是陈教授在帮她调整心态,将她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与此同时,与材料学院李老师那边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乔琳模型预测的指导下,他们成功制备出不同氧化层厚度的系列样品,观测到了清晰的、符合理论预测的电子行为演变规律。相关数据已经足够支撑一篇高质量的合作论文,李老师兴致勃勃地开始着手起草,并将乔琳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乔琳啊,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一次讨论间隙,李老师忍不住感叹,“一个理论模型,愣是给我们材料领域指了条明路。以后咱们可得长期合作!”
乔琳微笑着应下。她能感觉到,自己在交叉学科领域,正开辟出一小块独特的立足之地。
忙碌的间隙,她收到了一条来自许妍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姐,一模考试,我进了年级前五十。”
后面跟着一个小心翼翼的笑脸表情。
乔琳看着那条信息,目光柔和了一瞬。前五十,对于许妍所在的重点高中而言,意味着触碰到了顶尖985高校的门槛。这比她前世同期时的成绩要好上太多。
她回了两个字:“不错。”
没有过多的夸奖,但也没有丝毫的冷淡。她知道,这种恰到好处的肯定,对此刻的许妍最为受用。
放下手机,乔琳走到窗边。初夏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暖融融的。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节匀称,皮肤细腻,带着长期握笔留下的薄茧。这双手,曾经在冰冷的河水中无力地挣扎过,如今却握着笔,在稿纸上写下能够被国际顶尖期刊接受的公式,在键盘上敲击出能指引实验方向的理论模型。
青莲本源在她体内静静流淌,如同无声的基石,支撑着她承受越来越高的智力消耗与精神压力,让她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它带来的改变是缓慢而持久的,不仅仅是五官愈发精致、气质愈发沉静,更是那种由内而外的、如同植物向阳而生般的坚韧与从容。
前世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但它已被今生的成就与希望压缩到了心底最偏僻的角落,不再能轻易影响她分毫。
新的征程已经铺开在眼前——更高层次的学术会议,更具挑战的合作研究,以及博士生涯中必将接踵而至的更多未知课题。
乔琳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都带着草木生长的气息。
青荷已立,风姿初显。前路漫漫,然心灯长明,足下的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坚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综影视:青莲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