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消融,渭水渐涨,咸阳宫墙角的枯草悄然抽出新绿。
庄襄王嬴异人崩逝已满一年,国丧期除,笼罩在秦国上下的那层沉重素缟,似乎也随着春风悄然褪去。
然而,宫廷之内,权力的暗流却并未因季节更替而变得温和,反而在压抑一年后,涌动得更加湍急。
章台宫大朝会,气氛肃杀。
丞相吕不韦手持玉圭,立于百官之首,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大王,臣有本奏。去岁先王病重,国丧期间,魏国欺我新丧,屡屡陈兵西境,侵扰我边城,掠我子民,其心可诛!此等挑衅,若不以雷霆之势还击,何以彰显我大秦国威?何以告慰先王在天之灵?臣以为,当发兵伐魏,予以严惩!”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攻打魏国,理由充分——报复挑衅,维护国威。
时机也恰到好处——国丧已毕,正是用兵之时。
御座之上,年仅十四岁的嬴政,身量比一年前又高了些许,面容褪去了几分稚气,更显棱角分明。
他端坐着,玄色冕旒下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吕不韦,又缓缓掠过下方垂首恭听的群臣。
他心中清楚,伐魏是势在必行。
即便吕不韦不提,他日亲政,也必会清算此仇。
但由吕不韦如此强势地提出,并且显然早已做好了周全的部署,这种感觉,依旧让他如同吞下一根细刺,不致命,却梗在喉间,极不舒服。
“准丞相所奏。”嬴政的声音清冽,听不出喜怒,“伐魏之事,丞相可有方略?”
吕不韦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从容不迫地答道:“回大王,臣已会同上将军蒙骜、王龁等详加筹划。可命蒙骜为主将,领兵五万,出函谷,直逼魏都大梁;另遣王龁率偏师两万,沿河水南下,牵制魏军。粮草辎重,已命治粟内史加紧调拨,旬日内便可齐备。”
条理清晰,安排妥当,几乎无懈可击。
嬴政甚至能感觉到,下方不少将领在听到蒙骜、王龁这些宿将的名字时,眼中流露出的信服之色。
【果然……一切都已安排好了。】嬴政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既如此,便依丞相之策。”
“臣遵旨。”吕不韦躬身领命,但话锋并未停止,他微微直起身,目光扫过殿中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将领,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沉重:
“然,大王,臣今日欲奏之事,不止于伐魏。更关乎我大秦强军之本,关乎社稷长远之计!”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意识到,吕不韦接下来要说的,恐怕是石破天惊之语。
嬴政也微微凝神:“丞相请讲。”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臣欲谏言,请大王下诏,逐步废除我军中以‘斩首’记功之制!”
“废除斩首记功?!”
霎时间,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如同冷水滴入滚油,瞬间炸开了锅!
斩首记功,乃是商鞅变法以来,大秦立国的根基之一!
是激励秦人闻战则喜、悍不畏死的根本制度!
砍下的敌人头颅越多,爵位赏赐就越厚!
正是这条血腥而有效的律法,铸就了令山东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秦!
如今,丞相竟要废除它?!
就连嬴政,瞳孔也是猛地一缩,身体微微前倾,难以置信地看向吕不韦。
他预感到吕不韦会有大动作,却没想到竟是直接撼动国本!
“丞相!”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忍不住出列,声音激动,“斩首记功,乃商君所定强国之本!岂可轻言废除?!若无此制,何以激励将士用命?何以使我大秦锐士所向披靡?!”
“是啊丞相!此制一废,军心必乱啊!”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大多来自军功贵族和将领。
吕不韦似乎早有预料,他并未急于反驳,而是等众人的声浪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诸位稍安。老夫岂不知斩首记功之功?昔日我大秦积弱,非此狠厉之法,不足以激发血性,不足以图强!商君之功,彪炳史册,无人可否认!”
他先肯定了旧制的历史作用,安抚了众人的情绪,随即话锋一转:
“然,时移世易!昔日我大秦所求,乃开疆拓土,以战养战,首级便是战功,便是土地!可如今呢?”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扫过全场:“如今我大秦,已拥有关中巴蜀沃土千里,所缺者,非土地,而是——人口!”
“斩首记功,利在激战,弊在……滥杀!”吕不韦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为争一首级,同袍相残,战场私斗者,有之!为凑军功,杀良冒功,屠戮妇孺者,有之!长此以往,我军纪何在?人心何存?即便夺得土地,无人耕种,无人居住,要之何用?!一片荒芜,与我大秦何益?!”
他每说一句,殿内便安静一分。
这些弊端,其实许多有识之士早已看到,只是无人敢轻易触碰这条铁律。
“魏国为何敢屡屡挑衅?”吕不韦继续道,语气痛心疾首,“正是因其窥见我大秦虽强,然连年征战,丁壮损耗甚巨!他们赌的,便是我大秦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赌的是我大秦有人地,却无人耕!”
“故而,老夫以为,当今强国之本,在于人口!在于生民!”吕不韦斩钉截铁地说道,“首级是死的,人才是活的!一个活着的降卒,可编入户籍,开荒种地,缴纳赋税,繁衍子嗣!其利,远胜一颗血淋淋的首级!”
“因此,臣恳请大王,改革军功之制!逐步以‘削耳’、‘断指’等易于辨识、却不足以致命的方式记功,替代斩首!严令禁止杀良冒功,战场私斗!凡降卒、俘获之民,皆妥善安置,充实边地,繁衍人口!”
一番长篇大论,逻辑清晰,直指要害,将一项血腥的制度与国家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上升到了“人口战略”的高度。
许多原本反对的将领,也陷入了沉思。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打下的地盘,是充满生机的人烟之地,而不是白骨累累的荒原呢?
嬴政端坐在王座上,心中已是波澜起伏。
他不得不承认,吕不韦的眼光,确实毒辣而长远!
这番话,甚至与他内心深处某些模糊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他尚未亲政,无法如此系统地提出,更没有魄力去挑战这沿袭百年的旧制。
而吕不韦,不仅提出了,而且显然已经做好了面对阻力、强力推行的准备!
【好一个吕不韦!】嬴政心中暗叹,【既揽下了伐魏的兵权,又顺势推出此等收买人心,尤其是底层士卒和未来可能被征服的民众、利于长远的国策!功绩是他的,贤名也是他的!寡人……又能说什么?】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最终落在吕不韦那看似恭谨、却透着无比自信的脸上。
“丞相老成谋国,思虑深远。”嬴政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情绪,“斩首记功,积弊已久,确需变革。丞相所奏,寡人……准了。”
“大王圣明!”吕不韦深深一躬,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伐魏之事,及军功改制细则,便由丞相全权负责,会同有司,拟定章程,尽快施行。”嬴政补充道,将具体的执行权,也一并交了出去。
“臣,领旨谢恩!”吕不韦声音洪亮。
朝会散去,百官各怀心思地退出章台宫,嬴政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中,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看着吕不韦离去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王座的扶手。
废除斩首,重视人口……这确实是一步好棋。
对于秦国而言,利在千秋。
但下棋的人,是吕不韦。
这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以及一丝隐晦的恐惧。
吕不韦的权势和影响力,似乎已经渗透到了秦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开始塑造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而他这位名义上的秦王,此刻却只能坐在高处,做一个点头的旁观者。
少年秦王微微眯起了眼睛,深邃的眸子里,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沉淀,悄然滋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