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饭,赵大宝正带着大奎、大花他们在院子里玩闹,村长老杆子就找上门来了。
真是应了小叔那句话——想清静都难!
石头,跟我去河道边看建磨坊去!老杆子乐呵呵地招呼。
赵大宝心里直嘀咕:他一个小孩子哪懂磨坊怎么建啊?可村长非要拉着他去瞧瞧。
这磨坊正是听了赵大宝当初的建议,用村里挣的余钱建的,现在已经初具雏形了。
在老杆子眼里,赵大宝可是个小福星——勇斗坏人、智擒野牛,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
让这孩子见见他的想法要实现的成果,说不定还能再冒出什么好主意。
“走嘛哥!
大奎也来劲了,拽着赵大宝的袖子,我们也去看看!
于是乎,赵大宝在前和老杆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后面还跟着一串小尾巴。
来到河道边,只见一座木石结构的磨坊已经搭起了框架。几个村民正在忙碌,看见村长带着个几个半大孩子来,都好奇地停下手中的活计。
石头你看
老杆子指着磨坊认真介绍,当初听了你的建议,回村后就立刻开会举手表决,村民们都赞成弄这磨坊。这下面水轮已经装好,那上面是磨盘的位置......到时候木闸一打开,水就过来了,水轮就转动起来......
赵大宝看着这颇具规模的工程,心里也不禁佩服起老杆子的执行力。
......
看到水轮,赵大宝灵光一闪——既然水流能带动这么大的木轮,为什么不能让它发点电呢?
哪怕只够点亮一盏灯,对这个还在用煤油照明的村子来说,也是天大的事!
现在家家户户为啥睡得早?还不是怕费煤油,舍不得点灯。
要是能用这水轮发出来电,晚上大队部就至少能亮起一盏灯,爷爷他们赶工编织时,就不用再对着昏黄的煤油灯熬坏眼睛了。
水流槽,水轮,这些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一个小型的发电机就可以了。
赵大宝拉着老杆子走到水轮旁,您说,要是让这转动的水轮顺便发点电怎么样?
发、发电?
老杆子差点咬到舌头,就这木轮子?
轮子不是问题,我在城里见过水力发电机,原理差不多。
赵大宝捡起树枝在地上画起来,水轮转动时带动这个,再连上磁铁和线圈......
周围的村民都围了过来,听着赵大宝讲解,个个目瞪口呆。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比赵大宝驯服野牛还神奇!
石头,这能成吗?一个村民忍不住问。
试试呗!
赵大宝眼睛发亮,就算只能点亮一个灯泡,也是咱们村自己的小太阳
“石头,你说怎么干?”老杆子激动得直搓手。
也难怪村长这么激动——
村里那个大喇叭,为啥只在重要节日和有大事时才舍得开?
那是因为电线是从邻村拉过来的,只给赵家村大队部的喇叭供电,连一盏灯都不让接!
就这样,他们村每年还得交不少钱给隔壁村。谁让人家地多粮多,有钱拉电线呢?
说到底,还是以前赵家村太穷了,连一盏灯的电费都负担不起。当然也有隔壁村担心这边有灯接入,导致他们村电压不稳,影响他们村的供电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赵家村穷。
可现在不一样了!要是真能用自己的水轮发电,哪怕只是一盏灯亮,对于赵家村的意义是非凡的。不用再羡慕旁人,他们赵家村的夜晚,也能有光明了!
“老杆子叔,你先去公社的供电所看看有没有小型的发电机,如果有咱就花点钱买,他们的东西质量有保障。”
赵大宝思路清晰,要是没有现成的,就只能自己找材料手搓了。
其实赵大宝心里有底——前世他在公园见过人工瀑布的发电装置,结构并不复杂。当时他还好奇地跟维修师傅聊了半天,把发电机内部构造问得一清二楚。
说干就干!老杆子立即派了两个腿脚麻利的后生往公社跑。
等待的工夫,赵大宝也没闲着。他带着村民们在磨坊里清理出一块地方,又指挥大家用木板搭了个简易工作台。大奎像个小跟班似的,忙前忙后地递工具。
哥,电真的能从水里来?大奎好奇地问。
就像水能推磨盘一样,也能推着发电机转。
赵大宝耐心解释,等电来了,晚上你写作业就不用熏煤油灯了。
小家伙一听,眼睛顿时亮了。
下午时分,去公社供电所的人回来了,却带回来一个失望的消息——公社根本没有小型发电机。
办事员还笑话他们:整天想一出是一出,发电哪有那么简单!
没事!
赵大宝安慰,那咱们试着自己造!
他立即开出一张清单:磁铁、铜线、铁片、轴承......
村民们分头行动,回家翻箱倒柜......
随着这些村民回家,一时间村里热闹了起来:
孩他娘!我当年当民兵时候那个铁喇叭在哪?
爹,您收着的那个马蹄铁拿出来!
谁家还有多余的铜锁头?
“......”
大队会计翻出了珍藏的多年的物理课本,戴着老花镜一页页地翻找示意图。赵铁匠更是把满是灰尘的打铁铁炉子直接给拖了出来,搬到了磨坊旁,现打需要的铁件。
最让人感动的是,村里几个老人把珍藏多年的铜钱都拿了出来:熔了!给咱们村造电灯!
大奎领着一群孩子也没闲着,挨家挨户收集破铜烂铁。小家伙们像寻宝似的,连河滩上都去翻找可能有用的物件。
赵家村的乡亲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别说发电了,就连建磨坊还是最近村里有余钱才敢想的事。
这还得亏了十三爷家的振业,让村里有了来钱路。此刻石头这个小文曲星说要给村里弄电,大家一点也不怀疑,反而纷纷出力。
一盏灯亮就是一份光明——这个朴素的信念,让全村人都行动起来了。
看着男女老少忙碌的身影,赵大宝心里暖融融的。自己一个半大小子的一句话,竟得到这么多人的信任,这份情谊让他感动不已。
夜幕降临时,磨坊前居然堆起了一座材料山。在篝火的照耀下,赵家村的老少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像过年一样热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