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和紫貂的皮毛被曹山林小心地鞣制处理过,挂在仓房通风处阴干。那张猞猁皮尤其引人注目,毛色灰褐,带着独特的斑点,厚实柔软,即使只是半成品,也已显出其不凡的价值。
曹凤林几乎每天都要跑去看好几回,眼神里充满了期盼。他知道,哥哥能否在林场站稳脚跟,甚至自己未来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就系在这几张皮子上了。
又过了两日,张采购员那边终于捎来了口信,让曹山林得空去林场一趟。曹山林心领神会,知道是时候了。
他仔细地将那张品相最好的猞猁皮和两张紫貂皮用软布包好,又搭上两只风干的野兔,让曹凤林换上最体面的衣裳,兄弟俩一起去了林场。
张采购员看到那几张皮子,尤其是那张完整的猞猁皮,眼睛都直了,连连咂嘴:“好家伙!山林,你小子真是这个!”他翘起大拇指,“这品相,没得说!老赵头见了,准保挪不动道!”
他也没多耽搁,当即就领着曹山林兄弟去了劳资科赵科长的办公室。赵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严肃,但一看到张采购员打开布包露出的皮毛,镜片后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老张,你这是…”赵科长推了推眼镜,故作矜持,但手指已经忍不住摸上了那张猞猁皮。
“老赵,这可是我兄弟拼了命从老林子里弄来的好东西,孝敬您的。”张采购员笑着递上烟,又指了指曹凤林,“就是他亲弟弟,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想留在咱们林场建设边疆,您看…”
赵科长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光滑温暖的皮毛,尤其是猞猁皮,这玩意儿可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送领导、做人情都是顶有面子的。他沉吟了一下,问道:“多大了?啥文化程度?”
“十、十八了!高中毕业!”曹凤林紧张得有点结巴。
“嗯,年纪正好,文化程度也够。”赵科长点点头,态度和蔼了不少,“现在楞场那边确实缺个检尺员,临时工岗位,跟着老师傅学,包吃住,一个月二十七块五毛钱。虽然辛苦点,风吹日晒的,但是个技术活儿,干好了,以后不是没机会转正。愿意去不?”
“愿意!愿意!谢谢赵科长!谢谢领导!”曹凤林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鞠躬。
“成,那明天就来办手续,直接去第三十五号楞场报到,找李班长。”赵科长一锤定音,痛快得让曹山林都有些意外。两张紫貂皮加一张猞猁皮的价值,显然远超他的预期。
事情办得出奇顺利。出了办公室,张采购员拍了拍曹山林的肩膀,低声道:“怎么样?老哥我没骗你吧?这老赵头就好这口!这下放心了吧?”
“太谢谢您了张大哥!真是…真是不知道说啥好!”曹山林由衷地感谢,又把那两只野兔塞给张采购员,“一点心意,您下酒。”
“哈哈,好说好说!以后咱哥们儿常来常往!”张采购员也不客气,笑着收下了。
回去的路上,曹凤林兴奋得像个孩子,走路都带风,嘴里不停念叨着:“二十七块五!哥!一个月二十七块五呢!还是技术岗!比在城里干临时工强多了!”
曹山林看着弟弟高兴的样子,心里也踏实了不少,但还是叮嘱道:“去了楞场,眼睛放亮堂点,手脚勤快点,多学多看少说话。那地方都是老工人,脾气直,你尊重人家,人家才会教你真本事。别怕吃苦,学好技术,比啥都强。”
“哎!哥,我知道!我肯定好好干!绝不给你丢人!”曹凤林激动地说道,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他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样,仿佛要把自己的决心通过这个动作传递给哥哥。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期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回到家后,曹凤林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进家门,他的心跳得像打鼓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一进门,他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把自己要去楞场工作的事情告诉了倪丽珍和三个妹妹。
倪丽珍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立刻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她为曹凤林感到由衷的高兴。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开始张罗着给曹凤林找一床厚实的被褥,好让他在楞场的宿舍里能睡得暖和些。三个妹妹也像一群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围在曹凤林身边,好奇地问着关于楞场的各种问题,比如楞场有多大、有没有好玩的地方等等。
晚上,倪丽珍特意为曹凤林炒了几个他爱吃的菜,算是为他送行。饭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温馨而融洽。曹凤林端起一碗水(因为家里没有酒,所以以水代酒),站起身来,郑重地对曹山林和倪丽珍说:“哥,嫂子,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我可能就回城瞎混去了。你们放心,我肯定在楞场干出个人样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和决心,让人不禁为他的懂事和上进心所感动。
曹山林看着弟弟,微笑着点了点头,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弟弟的信任和鼓励。他默默地给曹凤林夹了一筷子菜,这一筷子菜包含了他对弟弟的关爱和期望。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曹山林就早早地起床了。他帮着曹凤林把行李卷扛在肩上,然后一起踏上了去林场报到的路。
一路上,兄弟俩欢声笑语,曹凤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他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在林场的工作,对即将面对的挑战充满了信心。而曹山林则不停地嘱咐弟弟在林场要注意安全,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当他们到达林场时,曹凤林穿上了崭新的工作服,那是临时发给他的。他精神抖擞地跟着李班长走向那堆积如山的原木和轰鸣的绞盘机,很快就融入了那群皮肤黝黑、嗓门洪亮的林业工人中间。曹山林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弟弟,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家,又多了一个有奔头的人。虽然曹凤林只是个临时工,但这毕竟是一个正经的起点。曹山林相信,只要弟弟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送走弟弟后,曹山林并没有立刻回家。他转身又走进了山里,因为他知道,弟弟的工作虽然解决了,但家里的开销并不会因此减少。他必须继续为这个家奋斗,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山林,对曹山林来说,永远是他最可靠的粮仓和钱袋子。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他知道哪里能找到最好的木材,哪里能挖到最肥的野菜。在这片山林里,他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生活的希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青拒绝回城:赶山打猎娶俏寡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