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郡王府内弥漫的恐慌气息,如同实质的浓雾,即便隔着高墙,也能被外围监视的暗桩敏锐地捕捉到。
李璟频繁召集幕僚、加紧转移资产的举动,充分印证了他已如惊弓之鸟。
然而,真正让狄仁杰和张承翊精神高度集中的,却是那个神秘莫测的“灰斗篷人”。
此人的存在,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李璟可能是唯一主谋的假象。
张承翊关于其身形步态与服毒死士相似的判断,更是在狄仁杰心中敲响了警钟。
如果此人真与刺杀案有关,那么他绝不仅仅是传话的信使,更可能是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监督者、乃至指挥者!
狄仁杰立刻调整了监视策略,将大部分精锐暗桩的力量,集中到了对这个“灰斗篷人”的追踪上。
指令非常明确:不求擒获,不求靠近,只求摸清其来去路线、大致活动范围,以及可能的落脚点。这是一场需要极致耐心和技巧的猫鼠游戏。
“灰斗篷”的反侦察能力极强。
他从不走大道,专挑小巷、暗渠、甚至穿越一些权贵府邸的后园(显然对洛阳地下网络和某些隐秘路径了如指掌)。
他步履轻快诡异,时而疾走,时而骤然停顿隐匿于阴影,时而利用街市人流瞬间摆脱可能的尾随。
连续两夜,暗桩的跟踪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暗桩们吸取教训,不再采取线性跟踪,而是采用了区域布控、多点接力、高处了望相结合的方式。
他们在“灰斗篷”可能出现的关键节点提前设伏,通过手势和镜片反光传递信号,如同布下了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
第三夜,子时刚过,“灰斗篷”的身影再次如同鬼魅般出现在王府后园那扇小门外。
与李璟短暂会面后,他迅速没入夜色。
这一次,暗桩们准备得更加充分。
张承翊亲自坐镇在一处较高的废弃阁楼,凭借过人的目力,统筹指挥。
他通过镜片反射的微光,看到“灰斗篷”在迷宫般的巷弄中穿梭,方向似乎是朝着城南而去。
“目标转向延庆坊,三组准备接应,注意保持距离,鸟瞰组报告其前方路径!”张承翊压低声音,通过细线连接的铜管向下方传递指令。
暗桩们如同精密的齿轮,悄然运转。
“灰斗篷”似乎也察觉到今夜的气氛有些异样,行动更加谨慎,多次突然折返、绕圈。
但在张承翊的全局指挥和暗桩们默契的配合下,他的行踪始终被牢牢锁定在一个大致的范围内。
终于,在绕了将近一个时辰后,“灰斗篷”似乎确认了安全,速度加快,径直朝着南城墙方向而去。
最终,他消失在城墙根下一片低矮、混乱的棚户区中。
这片区域鱼龙混杂,流动人口极多,是各种地下交易的温床,也是藏匿行踪的理想之地。
“不能再跟了。”张承翊果断下令,“里面地形复杂,盲目跟进极易暴露。各组撤回预定地点,重点监视这片区域的所有出入口。”
虽然未能定位“灰斗篷”的具体藏身点,但能将其活动范围缩小到这片特定的棚户区,已是重大突破。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追踪过程中,张承翊在高处多次清晰地观察到了“灰斗篷”在快速移动、尤其是规避潜在危险时,那种独特的、重心微偏、如同狸猫般敏捷却又带着一丝僵硬感的步态。
“狄公,”张承翊返回狄府,语气无比肯定,“末将可以断定,此人即便不是那晚抱住我腿的刺客,也必定是受过同样严酷训练的死士!那种步态是长年练习特定杀人技和轻身功夫形成的习惯,寻常江湖人绝难模仿!”
狄仁杰听完张承翊的详细汇报,久久沉默。
烛光映照下,他的脸色异常凝重。
“如此看来,李璟…恐怕真的只是一枚棋子。”
狄仁杰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一枚位高权重、极其重要,但终究是被操控的棋子。真正的‘鼍龙’,或许并非李璟本人,而是那个隐藏在‘灰斗篷’身后的、真正的‘幽冥司’高层。李璟负责利用其身份和资源盗取、囤积军粮,而‘幽冥司’则提供保护、渠道,并负责监督和…灭口。”
这个推断,让案件的性质再次升级。
对手的庞大与隐秘,远超预期。
一个宗室郡王,竟然也只是这个恐怖组织棋盘上的一枚棋子,那执棋之人的身份和能量,该是何等可怕?
“李璟如今的慌乱,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打草惊蛇’,另一方面,恐怕更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幽冥司’的压力。”
狄仁杰分析道,“他的作用可能即将完成,或者出现了纰漏,对于‘幽冥司’而言,他或许已经成了一枚可以随时舍弃的弃子。所以他才会如此急切地转移资产,寻求后路。”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
原本以为逼近了真相,却发现只是掀开了巨大冰山的一角。
一条更深沉、更危险的暗影,潜藏在李璟这枚“鼍龙”符号的背后。
“继续严密监视棚户区,寻找‘灰斗篷’的确切落脚点。”
狄仁杰打破沉默,下令道,“同时,对李璟的监视不能放松。他现在是惊弓之鸟,也是我们连接幕后黑手的关键桥梁。他下一步会做什么,是继续听从‘幽冥司’的指令,还是试图反抗或逃跑,将直接影响整个局势。”
追踪“灰斗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却也带来了更深的忧虑。
狄仁杰知道,与“幽冥司”的真正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85章 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狄仁杰之裂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