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西安,秋意渐浓,仿佛大自然的调色板被打翻,树叶渐渐染上金黄、火红的色彩,微风拂过,沙沙作响。省医院中医科的候诊室里,坐满了等待就诊的患者,他们或坐或立,有的表情焦虑,有的则显得有些疲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药香,这股香气与若有若无的焦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周五下午,通常是科室最为忙碌的时候。四位实习生刚刚结束一轮门诊,他们像被抽走了全身力气一样,瘫坐在医生休息室的椅子上,稍作休息。
“累死了,一下午看了三十多个病人。”孙小军一边伸着懒腰,一边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手中的车钥匙。那串钥匙在他的手中发出清脆的响声,钥匙扣上的宝马标志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
李梦瑶正专注地整理着病历,她的头几乎埋进了那堆厚厚的纸张里,听到孙小军的话,她只是随口应了一句:“今天王副主任夸你那个头痛病例处理得不错。”
孙小军的嘴角立刻扬起了一抹得意的笑容,他似乎对这个夸奖并不意外,反而有些理所当然地说:“那当然,我在神经内科轮转的时候,可是跟着张主任学的。说起来,张主任和我爸还是老同学呢,他经常来我家吃饭。”
这话声音不大,但足以让休息室里的其他医生和护士听见。几个年轻护士交换了一下眼神,没有接话。
王嫣然正在帮陈墨核对一批中药方剂,闻言轻声对陈墨说:“小军今天已经是第三次提到他爸的关系网了。”
陈墨只是微微一笑,继续手中的工作。他正在为16床的刘大爷调整药方,老人的老慢支最近有反复,需要更加精细的辨证论治。
这时,护士长周敏推门进来:“小军,你爸刚才来电话,说晚上和李院长吃饭,让你下班后直接去唐乐宫。”
孙小军故作惊讶:“啊?我爸没跟我说啊。不过李院长确实好久没见了,上次见他还是在我家老爷子生日宴上。”
休息室里原本轻松的氛围突然变得有些凝重和微妙,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众人。几个住院医生似乎察觉到了这股异样的气氛,他们不约而同地低下头,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装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但他们的表情却都显得有些不自然,甚至有些尴尬。
李梦瑶显然也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她皱起眉头,看了看周围的人,然后默默地拿起水杯,起身离开了休息室。她的动作很轻,几乎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但那离去的背影却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无奈和烦闷。
相比之下,陈墨的表现则显得格外淡定。他依然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病历,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记录着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那份病历存在。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陈墨并不是完全无动于衷。他握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使得原本流畅的字迹在纸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这道痕迹虽然很细微,但却像是他内心情绪的一种泄露,透露出他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
“陈墨,”孙小军突然转向他,语气带着刻意的关切,“留院名额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听说今年中医科只留两个人。”
休息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这是大家心照不宣却都不敢轻易触碰的话题。
陈墨抬起头,平静地回答:“先做好眼前的工作吧,留院的事顺其自然。”
孙小军轻笑一声,声音提高了几分:“要我说啊,在省医院工作,能力和关系缺一不可。我爸说李院长最看重医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家庭背景和社交能力。”
这话明显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一个正在写病程记录的住院医生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王嫣然忍不住插话:“小军,医术才是医生的根本吧?”
“当然,医术重要。”孙小军耸耸肩,“但现实就是现实。比如昨天那个从北京来的专家团,要不是我爸提前打点关系,我们科能有那么多露脸的机会吗?”
他故意瞥了陈墨一眼,继续说道:“有些从农村来的同学,可能觉得只要技术好就行。其实在大医院,不会搞人际关系,技术再好也难有发展空间。”
陈墨的喉结微微动了一下,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继续低头写病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手中的药方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就在这时,16床的刘大爷的儿子推门进来:“陈医生,能麻烦您再去看一下我父亲吗?他说胸闷得厉害。”
陈墨立即起身:“好,我这就去。”
看着陈墨离去的背影,孙小军轻哼一声,对王嫣然说:“看到没,整天围着那几个老病号转,能有什么出息?”
王嫣然难得地沉下脸:“小军,你太过分了。”
---
病房里,刘大爷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老人面色灰暗,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啰音。
“陈医生,我是不是不行了?”老人虚弱地问,眼神中充满恐惧。
陈墨仔细检查后,温和地安慰道:“大爷,是痰湿阻肺,我给您调整一下方子,再加个穴位敷贴,很快就会好转的。”
他一边开方,一边耐心解释每味药的作用。站在一旁的刘大爷儿子感慨地说:“陈医生,您真是个好医生。我父亲说,您让他想起了他年轻时的赤脚医生,也是这么耐心、细心。”
这句话无意中飘到了刚刚走进病房的孙小军耳中。他本来是来查看另一个病人,听到后不禁嗤笑一声:“赤脚医生?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
刘大爷的儿子面露尴尬,陈墨却坦然接话:“那位赤脚医生虽然条件简陋,但救过很多人。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前人的积累,值得我们尊重。”
孙小军不置可否地耸耸肩,去了隔壁病房。
陈墨为刘大爷做完穴位敷贴后,老人的呼吸果然顺畅了许多。刘大爷拉着陈墨的手,老泪纵横:“陈医生,不瞒你说,我原本对你们年轻医生没什么信心。但你这一个多月来的治疗,让我改变了看法。你是个真心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大爷您过奖了,这是我应该做的。”陈墨谦虚地说。
离开病房时,刘大爷的儿子塞给陈墨一包自家种的核桃:“陈医生,一点心意,您千万别推辞。我父亲的病就拜托您了。”
陈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这一幕恰好被从隔壁病房出来的孙小军看到。
“可以啊陈墨,都会收礼了。”孙小军半开玩笑半讽刺地说。
陈墨正色道:“这是患者的心意,我会交给护士长登记处理。”
孙小军不以为然:“一包核桃而已,何必这么认真。在大医院工作,要懂得变通。”
两人一前一后回到医生办公室,发现气氛有些异常。李梦瑶正在和王副主任低声交谈着什么,见他们进来,立刻停止了对话。
“小军,陈墨,你们来得正好。”王副主任神色严肃,“刚接到通知,今年医院的留院政策有变,各科室名额缩减。中医科可能只有一个留院名额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孙小军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陈墨则平静地点点头,似乎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
“不过,”王副主任话锋一转,“院长特别强调,今年留院将完全凭能力决定,任何人的关系都不好使。最终入选者需要通过专业考核和患者评价双重考验。”
孙小军率先反应过来:“王主任,专业考核包括哪些内容?”
“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还有患者满意度调查。”王副主任看着四位实习生,“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们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
下班后,四位实习生各怀心事地走出医院大门。孙小军接了个电话,语气亲热地叫着“李叔叔”,随后开车离去。李梦瑶和王嫣然结伴走向地铁站。陈墨则照常步行回他的地下室出租屋。
走在古城墙下,陈墨的心情比往常更加沉重。他想起远在老家的父母,他们还在为他的学费省吃俭用;想起自己离家时的誓言,一定要在省城站稳脚跟。
“陈医生!”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
陈墨回头,看见23床糖尿病患者的女儿张女士急匆匆跑来:“陈医生,我正想去医院找您。这是我母亲做的桂花糕,非要我送来感谢您。”
张女士递过一个精致的食盒,继续说:“母亲用了您的方子后,血糖稳定多了,连眼科医生都说她眼底病变有改善。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
陈墨接过食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医生,”张女士压低声音,“我今天在候诊室听到孙医生的话了。您别往心里去,我们患者心里都有一杆秤。真正的好医生,不是靠关系,而是靠医术和医德。”
望着张女士离去的背影,陈墨的眼眶微微发热。他打开食盒,桂花糕的香气扑鼻而来,仿佛秋天里的一缕暖阳。
回到简陋的地下室,陈墨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方知,留院名额仅余其一。孙小军有家世加持,李梦瑶王嫣然各有所长,我唯有加倍努力。医者之道,不在攀附权贵,而在精进技艺、善待患者。纵使最终不能留院,亦无愧于心。”
窗外,古城墙上的灯火依次亮起,犹如一条蜿蜒的光龙。陈墨摊开医书,开始准备接下来的考核。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有自己必须坚守的信念和原则。
(第九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神医闯关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