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楼梯间的窗户,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投下一块暖黄色的光斑。苏正站在光斑的边缘,一半身体在光明里,一半在阴影中,正如他此刻的心境。
他低头看着掌心的钢笔,那道新生的金色纹路,在阳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仿佛拥有生命。它与那些张扬的血色纹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异而和谐的平衡。
林晚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关于县里的现场会,关于要在全县干部面前汇报发言。这消息带来的冲击,远比不上他此刻内心的震撼。
他终于想明白了。
如果说,从刘主任、李伟以及那些被迫勤政的老油条们身上吸收的【官僚怨气】,是这支笔发动力量的“火药”,充满了暴烈、破败、惩戒的意味,每一次使用,都是在宣泄一股压抑的怒火。
那么,刚刚从石磨村那把万民伞上传来的,源自于数百位村民最纯粹感激之情的能量,就是淬炼这支笔本身的“真金”。它温和、厚重、充满了滋养和建设的力量。
怨气,是武器的弹药,主攻伐,用以降妖除魔,破除一切阻碍。
功德,是武器的枪身,主守护,用以淬炼根本,让力量愈发稳定强大。
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之前的神笔,就像一把威力巨大却又极不稳定的土铳,每一次开火,都带着同归于尽的狂暴,连使用者自己都心惊胆战。而现在,随着这第一丝“功德金线”的注入,这把土铳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着某种本质的蜕变。它变得更加坚韧、稳定,后坐力似乎都减弱了许多。
苏正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眼前豁然开朗。
这支笔,不再仅仅是一个复仇和反击的工具。它为他指明了一条更加清晰、也更加宏大的道路——想要让这件“法宝”变得更强,他就必须去做更多能收获民心、凝聚功德的实事。
惩恶,扬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支笔,既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罗盘,更是他的戒尺。
“在想什么?这么出神。”林晚晴的声音将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她没有靠得太近,只是站在几步开外,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的笑意。在她看来,苏正此刻的沉思,必然是在权衡这次去县里发言的利弊,思考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为他们背后的“组织”发出新的信号。
苏正连忙将钢笔收回口袋,那动作略显仓促,像个藏着糖果怕被大人发现的孩子。
“没什么,林镇长,”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不自然,“就是觉得……让我去县里发言,是不是有点……太看得起我了。我嘴笨,怕到时候说不好,给咱们镇丢人。”
“丢人?”林晚晴的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你做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比说得天花乱坠要强一百倍?有些人,是话说得漂亮,事办得一塌糊涂。而你,是不爱说话,但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
这话里的信息量太大了。苏正听得眼皮一跳,他总觉得林镇长的话里有话,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他只能继续装傻:“我……我就是运气好。”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林晚晴不置可否,她转过身,与他并肩看向窗外,“县里要的那份报告,我已经想好了,就由你来主笔。”
“我来写?”苏正一愣。
“对。”林晚晴的语气不容置疑,“你是第一线的亲历者,也是整件事的‘钥匙’。这份关于‘如何通过创新思想工作,促使腐败分子主动投案’的先进经验报告,只有你来写,才最有分量,也最‘真实’。”
她特意在“真实”两个字上,加了微不可查的重音。
苏正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这报告怎么写?
难道写:本人于某年某月某日,在调查报告结尾处,用神笔写下“祝相关领导天天有水喝”的批示。次日,相关领导家中水管爆裂,被水围困,精神崩溃,遂主动投案自首?
这要是交上去,纪委第一个查的就不是那两个贪官,而是他这个写报告的神经病了。
看着苏正那副憋着话又说不出来的古怪神情,林晚晴心中的猜想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看吧,他就知道这其中的“机密”!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这件事的不可言说性。
她决定再推一把,或者说,再“配合”一下。
“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东西,不方便落于纸面。”林晚晴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我们是自己人”的默契,“所以,这份报告,不需要你写得太直白。有时候,春秋笔法,更能体现水平。”
她顿了顿,仿佛是在斟酌词句,又像是在下达一道经过深思熟虑的指令:“你就从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写一写你是如何发现线索,又是如何顶住压力,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对涉事干部进行‘感化’的。至于具体的‘感化’手段……你可以写得模糊一点,意境高一点。就说是通过学习先进思想,结合我镇实际,用‘春风化雨’般的关怀,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最后的一丝‘良知’。”
苏正听得目瞪口呆。
春风化雨?把人家里淹成水帘洞,叫春风化雨?
触动良知?把人吓得屁滚尿流,以为冤魂索命,叫触动良知?
这位林镇长,不去写小说真是屈才了。
他看着林晚晴那一本正经、甚至带着几分期许的眼神,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不是在为难自己。
她是在给自己递梯子,在帮自己把一件离奇的、无法解释的事情,用一套官方的、冠冕堂皇的话术给包装起来。
至于她到底是怎么想的,苏正已经不敢深究了。他只知道,这位美女镇长,脑补能力可能比自己的神笔还要厉害。
“我明白了,林镇长。”苏正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回去就写,一定按照您的指示,把这份‘先进经验’总结好。”
“嗯。”林晚晴满意地点了点头,“去吧。下周一去县里,这两天你准备一下发言稿。报告写好后,直接拿给我看。”
说完,她便转身,高跟鞋敲击着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消失在了楼梯的拐角。
空荡荡的楼道里,只剩下苏正一个人。
他靠在墙上,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感觉比跟刘主任吵一架还要累。
跟聪明人打交道,尤其是跟一个爱脑补的聪明人打交道,真是太耗费心神了。
他回到自己那张位于办公室角落的办公桌前,周围的同事们立刻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但没人敢像以前那样随意地跟他搭话。他现在,就像动物园里被关在玻璃罩里的珍稀动物,所有人都好奇,但都保持着安全距离。
苏正没理会这些,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
文档的标题,被他敲下了几个字:《关于清水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成功感化腐败分子的经验总结报告》。
看着这行字,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脸红。
他将椅子往后靠,手指搭在键盘上,却一个字都敲不出来。脑子里乱糟糟的,一会儿是张大强被困在房顶的狼狈模样,一会儿是周副局长被矿泉水瓶“爆头”的滑稽场面,一会儿又是林晚晴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
这报告,到底该怎么“编”?
他下意识地握住了口袋里的钢笔。
那丝温润的金色纹路,仿佛在提醒着他什么。
或许……他不需要编得那么辛苦。
这支笔的力量,来源于“反话”。那份报告,本身就是一份巨大的“反话”。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既然常规的报告写不出来,那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呢?
他坐直了身体,目光落在空白的文档上,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或许,这份交给县里的报告,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批示”载体。
他要写的,不仅仅是一份总结过去的报告,更是一份……开启未来的“宣言”。
在县城那个更大的舞台上,面对着更多、更复杂的“官场生态”,仅仅依靠“怨气”这种破坏性的力量,恐怕会举步维艰。他需要更多的“功德”,来强化自身,稳固根基。
苏正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谁也没有察觉到的微笑。
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缓缓写下了报告的第一句提纲——
“我镇的成功经验,核心只有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指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