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张主任主动投案,交代所有效率低下罪行!
审讯室的灯光是白色的,没有一点温度,均匀地洒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一丝阴影。
墙壁是浅灰色的,包裹着一层柔软的材料,能吸收掉所有的回音。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近乎无味的气息,只有当人深吸一口气时,才能察觉到那份令人窒息的沉闷。
张敬就坐在这片沉闷的中央。
他坐在一张固定的铁椅子上,对面是一张简单的长桌。桌后坐着两个人,市纪委的刘毅和督查室的王海。
他们什么也没问,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刘毅的手边放着一个保温杯,王海则在面前的笔记本上不时地划着什么。没有怒斥,没有威逼,甚至没有一句开场白。
这种寂静,比之前办公室里那上百部电话汇成的喧嚣,更加令人心头发慌。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张敬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一小时,还是两小时?他只觉得那盏白色的灯光,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正一寸寸地剥开他的皮肉,探寻他灵魂深处最不堪的秘密。
他的脑海里,依旧是那场疯狂的纸张风暴。
“哗啦啦……”文件自动翻页的声音。
“啪!啪!啪!”公章疯狂起落的声音。
“铃铃铃铃——”电话撕心裂肺的尖叫声。
这些声音在他的颅内反复回响,交织成一首荒诞的交响乐。他试图将这些幻觉驱逐出去,可越是挣扎,那些画面就越是清晰。
他看见退休老教师的信访件,在他桌上躺了半年,最后自己盖上了章,飞出了窗户。
他看见西城三小的危楼报告,在他和几个部门之间旅行了一个月,最后化作一道军令,直奔财政局。
他看见三年前的化工厂排污案卷宗,从铁皮柜最阴暗的角落里一跃而出,上面自动浮现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批示。
这些都是他亲手埋下的地雷,是他用“程序”、“研究”、“协调”这些华丽的辞藻精心包裹起来的炸药包。他以为它们会永远沉睡,永远不会被引爆。
可今天,它们全炸了。
而引爆这一切的,只是那个年轻人,在那份报告末尾,用一种近乎戏谑的笔迹写下的那句话。
“建议让所有文件都‘秒批’,让所有人都‘满意’!”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一股寒意从尾椎骨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张敬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轻微颤抖。
他终于想通了。
那不是诅咒,那是一种审判。
那个叫苏正的年轻人,他不是魔鬼,他是一个执法的神明。他用一种凡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将他们这些年来所有“不作为”的罪孽,凝聚成实体,然后一件件地还给了他们自己。
你喜欢拖延?好,就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秒批”。
你喜欢推诿?好,就让你亲手签下所有责任状。
你喜欢把民生当皮球踢?好,就让这些皮球,变成砸向你自己的石头。
这是一种何等恐怖的力量?这是一种何等精准的报复?
张敬的心理防线,在想通这一点的瞬间,彻底崩塌了。他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官场哲学,他引以为傲的权谋手腕,在这股绝对的力量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薄纸。
他想开口解释,想告诉眼前这两个人,这一切都不是他干的,是一个叫苏正的年轻人用妖术害了他。
可他说不出口。
他能想象,当他说出“文件会自己飞,公章会自己跳”时,刘毅和王海会用什么样的眼神看他。他们不会相信,他们只会认为他疯了,或者是在用一种拙劣的方式,试图逃避罪责。
这种无法言说的恐惧,比任何酷刑都更加折磨人。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外面的人能看见他,他也能看见外面的人,可他发出的所有声音,都会被玻璃罩扭曲成无意义的噪音。
“嗬……嗬……”张敬的喉咙里发出干涩的声响,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
对面的刘毅,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保温杯。他没有看张敬,而是对旁边的王海说:“老王,你说,一个人得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在一个上午,把整个市委办公厅积压了三年的文件,全都批完?”
王海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落在张敬身上,语气平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今天上午,市长热线被打爆了。一半是各单位的领导,质问为什么办公厅要胡乱指挥;另一半,是普通老百姓,感谢办公厅终于给他们办了实事。”
刘毅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是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张主任,你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这几句轻描淡写的对话,像三柄重锤,接连不断地砸在张敬的心上。
他们不信。
他们果然不信。
在他们眼里,他张敬,就是一个在被调查前夕,狗急跳墙、精神失常的疯子。
“不……不是我……”张敬终于从喉咙里挤出了几个字,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在摩擦墙壁,“不是我干的……”
刘毅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哦?那是谁?”
“是……是鬼……是办公室里有鬼!”张敬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声音陡然拔高,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文件自己批,公章自己盖!真的!你们要相信我!”
王海闻言,与刘毅对视了一眼,然后他推了推眼镜,用一种近乎对孩童说话的温和语气问道:“张主任,你的意思是,市委办公厅,这个全市的中枢机构,今天早上,被一个……鬼,给接管了?”
这句温和的问话,比任何严厉的质问都更具杀伤力。它彻底击碎了张敬最后的一丝幻想。
他看着王海那张平静的脸,看着刘毅嘴角那一抹若有若无的讥讽,他明白了,他所有的辩解,在他们看来,都只是一个荒诞可笑的笑话。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绝望、恐惧、悔恨和荒谬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理智。
“哈哈……哈哈哈哈……”张敬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干涩而凄厉,在这间密闭的审讯室里显得格外刺耳。他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下来,混着汗水,布满了那张扭曲的脸。
“我交代……我全都交代……”
他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声音里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后的解脱。
刘毅和王海再次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明的光。他们知道,这条鱼,上钩了。
王海按下了桌上的录音笔,将笔记本翻到了新的一页。
“说吧。”刘毅的声音依旧平淡。
张敬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多年的闸门,那些被他刻意遗忘和掩埋的罪恶,开始不受控制地向外奔涌。
“西城三小的那份报告,是我压下来的。去年就报上来了,我觉得那学校又穷又破,没什么油水,就让秘书处找了个‘手续不全’的理由退了回去。后来又报上来,我就把它在财政局、住建局、教育局之间来回传……我想着,拖个一年半载,等换了届,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有滨河区那个养老中心,是马学文他小舅子的项目。我们都知道那地方选址有问题,但老马求到我了,我不好驳他面子。所以,那份评估报告,我让综合一处压了三个月,等风头过去,才签了字……”
“三年前的化工厂排污案,当时查到了市里一位老领导的亲戚。老领导亲自给我打了电话,说‘要注意影响’。我懂了,就让督查室把卷宗封存了,对外宣称‘证据不足’……”
他一件一件地说着,从最近的,到几年前的。他的语速很慢,像一个垂暮的老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只是,他回忆起的每一件事,都沾染着“不作为”的污垢。
他交代了自己如何利用审批流程的漏洞,将责任层层分解,让所有人都沾了手,却又让所有人都负不了责。
他交代了自己如何建立起一个以“拖延”和“推诿”为核心的利益交换网络。你想办成事?可以,得看你给的好处,能不能让我在“研究”的时候,心情好一点。你得罪了我?那好,你的文件,就准备在办公厅的各个处室之间,开始一场永无止境的旅行吧。
他说的不是罪行,而是一种生态。一种他亲手建立,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官僚主义生态。
王海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他原以为这只是一起简单的作风问题,没想到,挖出来的,却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性腐败。
不知过了多久,张敬的声音变得嘶哑,他停了下来,大口地喘着气。
审讯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刘毅合上了面前的保温杯,站起身,走到张敬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张敬,你说的这些,我们都会去核实。”他的声音冷得像冰,“但你好像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张敬缓缓抬起头,用一双空洞的眼睛看着他。
刘毅的身体微微前倾,凑到张敬耳边,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一字一句地问道:
“是谁……让你在一夜之间,决定把这一切都推翻,把所有人都卖了?”
“是谁……给了你这么大的胆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