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5月,袁世凯正式颁布任命令,授陈阳为黑龙江、滨海两省护军使,兼两省巡按使事宜,既握有两省军政指挥权,可统辖军队、镇守边疆,又兼管民政、财政等地方事务,是北洋政府时期对边疆实权派的典型任命。
这一时机的选择极具考量:3月袁世凯刚通过南京留守府等职位稳住南方革命势力,4月完成对中央政权的初步掌控,5月便着手安抚边疆实力派。此时陈阳已通电效忠、整顿好两省秩序,袁世凯通过这一任命,既认可了陈阳的实际地位,又将其纳入北洋体系,实现“以官辖权”的制衡,同时借陈阳的军事力量防备沙俄与日军异动,一举多得。
收到袁世凯任命后不久,陈阳便带着东北特产与重金厚礼,亲自赶赴京城拜见。面见袁世凯时,他态度恭敬,反复强调“黑龙江、滨海两省始终以中央为尊,绝无半分割据之心”,又表态“今后愿唯大总统马首是瞻,为维护国家统一、镇守边疆鞠躬尽瘁”,句句切中袁世凯“拉拢实力派、稳固统治”的心思。
袁世凯本就对陈阳“率先效忠”的举动十分满意,又见他行事懂分寸、会表态,当即对其大加表扬,不仅赏赐了不少金银绸缎,还拉着他的手说“东北边疆有你在,我放心”,明里暗里透出“后续会予更多支持”的信号。
陈阳在京城逗留了五日,除了拜访袁世凯,还按徐世昌的提点,去北洋系几位核心将领与政府要员的府邸走动,送上合宜的礼物,既不显得刻意攀附,又维系了人脉。最后一日,他专程去徐世昌府邸拜访,两人关起门来密谈许久——徐世昌叮嘱他“回东北后需稳扎稳打,既要扩实力,也要避锋芒”,陈阳则将自己对两省未来发展的规划简要说明,两人达成默契。
而陈阳此行最大的收获,远不止于官场人脉。他利用夜间空隙,悄悄行动:先是潜入京城内几位清朝遗老、不法商人的府邸,将他们私藏的金银珠宝与珍贵文物收进空间;随后又冒险靠近故宫外围,趁守卫交接的间隙,将部分未被妥善保管的国宝(如古籍善本、青铜礼器)悄悄收进空间,避免未来军阀混战中遭损毁或流失。他心中打定主意,这些文物待天下安定后,必尽数捐给国家。
离开京城时,城内因几处府邸“失窃”已泛起小范围混乱,但陈阳对此绝口不提,只带着随从低调北上。中途在天津停留一夜,他又故技重施——针对天津租界内洋人暗中收购的中国文物、以及本地劣绅私藏的珍宝,再次出手收进空间,坚决不让这些国宝流入海外。
待天津也因“财物失踪”陷入混乱前,陈阳已带着随从登上前往东北的火车,一路顺利返回黑龙江。
陈阳回到府邸,第一时间让人召见情报部门负责人——此人名为沈墨,早年曾在南洋从事情报工作,因行事缜密被陈阳招揽,负责两省的情报搜集与特殊任务。
沈墨很快赶到,躬身行礼:“大人唤属下前来,可有要事吩咐?”
陈阳直入正题:“眼下情报部门人手是否紧缺?若尚有富余,我有一件重大之事要交给你办。”
“属下手中人手充足,大人请尽管吩咐!”沈墨立刻应道。
“你分一批精干人手,秘密前往全国各地。”陈阳语气郑重,“首要任务是保护各地的国宝级文物:能安全运回来的,就设法通过商路运回来;不方便运输的,就在原地找隐蔽处掩埋,做好详细标记,记录好位置——我有空会亲自去取,若没空,便等合适的时机再处理。”
沈墨沉声领命:“属下明白,定不会让文物受损或流失。”
“另外,”陈阳话锋一转,眼神锐利了几分,“需同步加强对各地军阀的监视,他们的兵力调动、结盟动向、财政状况,都要一一摸清,情报务必及时、准确。这是眼下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绝不能出半分差错。”
他停顿片刻,语气带着警示:“此事我全权交给你,若是办不好,小心你的脑袋!”
沈墨心头一凛,再次躬身:“属下以性命担保,定将此事办妥,绝不辜负大人信任!”
陈阳见他态度坚决,便挥手道:“去吧,尽快制定计划,即刻动身。”沈墨应声退下,转身去安排任务。
陈阳此后对京城与南方的勾心斗角、军阀争权之事一概不关心、不参与,收到沈墨传来的情报,只与自己记忆中的历史轨迹核对,确认无误便搁置一旁,将全部精力投入黑龙江、滨海两省的军政建设——尤其是民政领域,从流民安置、农田开垦到民生设施修缮,他都亲自过问、逐一落实。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1913年。这一年,陈阳的未婚妻于凤至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了1912年下半年刚运营起来的牡丹江师范大学。开学当日,陈阳特意推掉政务,亲自驾车送她去学校。
于凤至本就害羞,见陈阳一路忙前忙后帮自己搬行李,忍不住给他递了个白眼,小声嗔怪“太招摇了”。可到了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提前报到的学生,见了于凤至都恭敬地喊“夫人”,毕竟陈阳是两省实际掌控者,他的未婚妻自然是人尽皆知。
这一声声“夫人”让于凤至的脸颊瞬间红透,窘迫得手足无措。陈阳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还故意调侃“大家喊得没毛病”。于凤至又羞又气,伸手就往陈阳腰上掐去,疼得他当即呲牙咧嘴,心里暗自嘀咕:“没想到凤至年纪还小,竟也会这招?难道掐男人腰是女人天生的本事?”
于凤至瞪着陈阳,脸颊还泛着红:“我知道你不怕疼!你再这么胡说,我都没脸在这儿待了,还不赶紧给我找个台阶下!”
陈阳见状,连忙收敛笑意,转向校长和几位负责人,正经道:“你们都认识,我就不多介绍了。夫人在学校读书,还劳烦各位多关照,千万别让她受半点委屈——毕竟我以后的继承人,还得靠夫人呢。”
这话一出口,于凤至又气又羞,狠狠剜了他几个白眼。校长和负责人憋着想笑,却不敢表露,连忙躬身应道:“大帅放心!我们一定好好照顾夫人,绝不让她有任何差池!”
于凤至实在受不了这阵仗,推着陈阳往外走:“你快走吧,别在这儿添乱了!”陈阳依依不舍,反复叮嘱了几句“有事随时给我发电报”,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等陈阳走后,校长忍不住感叹:“真羡慕夫人和大帅的感情,又甜又实在!”其他负责人也跟着附和,于凤至听着这些话,刚才的窘迫渐渐散去,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随后,校长和几位负责人亲自领着她,去熟悉教室、宿舍,细致地讲解学校的各项安排。
陈阳因流民迁移需过境奉天的问题,专程前往奉天拜访张作霖,两人在府邸内闭门详谈,最终达成“互不侵犯、友好合作”的协议——约定互不向对方辖区派驻军队,共同维护东北边疆稳定,表面上言语热络,一口一个“老弟”“老哥”,热情得只差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那股子虚假劲儿看得旁人心头发麻,不知情的还真以为是三生三世的好兄弟。
张作霖拍着大腿保证:“流民过境的事你尽管放心!只要从奉天走,老哥我亲自打招呼,绝不让关卡为难他们,保准顺顺利利送到你的辖区!”陈阳连忙起身道谢,随后两人又聊起防备日军的话题,越聊越投机。
聊着聊着,张作霖趁机提了需求:“老弟,你那兵工厂产的军火实在顶用,能不能匀些给老哥?”陈阳当即应下:“老哥开口,这事包在我身上!”张作霖又叹着气说想买军舰、飞机,却苦于没门路,陈阳也表示理解:“只要老哥需要,后续我帮你联系洋行,要多少都能给你办妥。”张作霖听了,连连道谢,拉着陈阳不肯撒手。
当晚,张作霖设宴款待陈阳,席间还特意叫来太太和几个儿子作陪。陈阳看着年幼的张学良(小六子),心里暗自感叹:这孩子未来功过难评,东北最终丢在他手里,可要说他毫无功绩,也不尽然,实在是复杂难断。
接下来的几天,陈阳在张作霖的热情挽留与陪同下,参观了奉天、吉林两地的重要据点。每到一处,陈阳都不忘夸赞:“老哥手下的兵真是精神!军纪严、士气足,比关内的队伍强多了!”民生、军备方面也捡着好听的话说,把张作霖乐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待参观结束,陈阳婉拒了张作霖的再次挽留,向他告辞后,便带着随从返回了黑龙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