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盛长梧听闻此题,小脸上并未露出丝毫畏难之色。
他微微垂下眼睑,作出思索状,实则在快速将现代关于台风、防灾减灾的知识转化为这个时代能理解、能执行的策略。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清亮地望向御座,用依旧稚嫩却条理异常清晰的声音回答道:
“回陛下,小子愚见,天行有常,非人力可阻,然大风大浪之害,人事亦可预为之备,以减少百姓伤亡与田舍损失。”
第一,察于未兆,先知预警。
“小子曾闻,海畔有经验之老渔户、巡检兵士,能观云色、辨风向、察海涌,乃至观察飞鸟海兽之异动,以预知大风将至。
陛下或可下旨,命泉州等地官府,寻访延聘此类熟知天象海情之人为望候,于沿海高处设立望候所,专司观测。
一旦有异象,即刻飞马或燃烽火报于州县衙署及水军寨所。
衙署得报,便可速遣差役鸣锣走告乡里,令沿海渔民、商船不得出海,已出海者速归避风,近海村民亦需提早戒备。”
第二,固其根本,强工事以御灾。
“大风大浪,摧垮堤岸,淹没田舍,故需平日里便加固海堤、塘堰。
可选用巨石砌筑,或以竹笼石囷之法将石块填入竹笼中垒砌,韧性更佳,关键处更需深打木桩加固根基。
同时,疏浚沿海河浦、沟渠,确保洪水、海水能迅速排泄,不至内涝成灾,官府应每年拨付专款,巡检修葺,不可怠慢。”
第三,备于未然,立章程以救灾。
“大风过后,常有屋舍倾塌、百姓流离、伤病饥馑,官府应常备救灾仓,储粮、储药、储草席、麻布等应急之物。
并明定章程,一旦灾发,即刻开启官仓赈济,设置临时安置之所:如征用寺庙、官舍,派遣医官巡诊。
同时,严令禁止灾后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米价,违者重惩,以安民心。”
第四,安民有术,授之以渔。
“泉州等地百姓多以渔、盐、海贸为生,风浪过后,生计艰难。
官府除直接赈济外,或可试行以工代赈,招募受灾青壮参与修复堤坝、清理道路、重建屋舍等工事,付其工钱,使其能自食其力,更快恢复生计,亦可加速地方重建。”
盛长梧一口气说完,虽童声稚嫩,但所述内容条分缕析,从预警、防灾、救灾到重建,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策略。
其中诸多思路,如专业化预警、竹笼石囷的工程技巧、以工代赈等,即便在这个时代,也属极为先进和务实的管理理念,绝非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孩童能想到的。
他最后补充道:“小子浅见,终是纸上谈兵,具体施行,必得倚赖陛下圣明,委派干练官员,深入地方,因地制宜,方能为泉州百姓谋得实平安。”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官员,包括赵祯在内,都听得目瞪口呆!
这已经不是神童可以形容,这简直是生而知之的国士之才!
一个五岁幼童,竟能跳出单纯的诗文背诵,对实实在在的民生政务有如此深刻、系统、且极具可操作性的见解!
这一番回答,从预警、防灾、救灾到善后,逻辑清晰,考虑周到,虽然具体措施限于时代无法过于超前。
但其思路已然勾勒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灾害应对体系的雏形,远超简单的求神拜佛或加固堤坝的单一答案!
这……这是一个五岁孩子能说出来的话?!这分明是久经地方事务的能吏才能有的见识和思路!虽然细节略显稚嫩,但框架和核心思想已然具备!
良久,一位大臣忍不住心中的震撼,出列问道:“盛小公子,老夫冒昧一问,你……你年方五岁,久居内宅,是如何想到这些……这些条陈的?”
这也正是在场所有人,包括皇帝赵祯最大的疑惑。
瞬间,所有目光再次如同聚光灯般打在盛长梧身上。
盛长梧似乎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他脸上露出一丝符合年龄的、略带回忆的神情,恭敬地回答道:
“回这位大人,小子并非凭空想象。家父在赴任扬州通判之前,曾在泉州任县令。
小子虽年幼,却也时常看到,每逢夏日将至,家父便忧心忡忡,日夜翻阅卷宗,与县中丞簿、乡老商议应对风浪之事。
书房之中,时常听闻家父提及风浪之凶险、堤坝之重要、百姓之不易。
小子在旁,耳濡目染,故而……故而方才陛下垂询,小子便想起了家父当年的辛劳与忧虑,冒昧将这些听来的、想到的片段串联起来,禀告陛下。
言语稚拙,让各位大人见笑了。”
他巧妙地将这一切归功于“听父亲说的”和“耳濡目染”,既解释了他惊人见解的来源,又显得合情合理,不忘捧了一下自己的父亲,显得格外懂事。
原来如此!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疑窦尽消!原来是父亲在地方任上处理实务,这孩子天生聪慧,在旁听多了记在心里,如今竟能融会贯通,应答如流!
这就说得通了!
虽然其总结归纳能力依旧惊人,但总比凭空生出这等见识更容易接受。
赵祯闻言,更是龙心大悦!不仅因为这孩子聪慧绝顶,更因为他小小年纪,竟能体恤父亲公务、关心民瘼!这比单纯的才华横溢更令人赞赏。
“好!好一个耳濡目染!盛纮教子有方,自身亦是勤政爱民之臣,朕心甚慰!”赵祯笑容满面,毫不吝啬地夸奖,随即又道,
“盛长梧,你虽年幼,却有心于社稷民生,见识不凡,朕甚喜之。此次神童试,你当为魁首!”
金口玉言一定,盛长梧汴京神童试夺魁、面圣得誉之事,已成定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