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分析会的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主屏幕上并列展示着五起案件的信息——最初的赵卫国(跌倒)、孙福生(煤气中毒),以及李静新筛查出的三起:一名超市夜班保安在巡查时因“地面湿滑”后脑撞击货架身亡;一名独居老人在使用老式收音机时“意外”触电;一名送餐员在雨天因“刹车失灵”滑入车流。
五起案件,散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死者年龄、职业、社会背景各异,表面上毫无关联。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死亡都被完美地伪装成了意外,且经过李静的数据挖掘,都发现了那种违反自然概率的“初始条件微调”——保安摔倒前地面恰好有一片难以察觉的油渍,老人收音机内部一根导线的绝缘皮有微小破损且位置刁钻,送餐员刹车线上一颗固定的螺丝有极其微妙的松动。
“他在筛选。”林瑶站在屏幕前,目光如炬,“这些死者,表面上看是随机选择,但深入分析,他们都有共同特质——社会存在感低,独居或社交简单,生活轨迹固定,且大多处于某种‘弱势’状态:年老、患病、低收入、从事高风险基础工作。”
她调出一张社会学模型的图表:“从‘清道夫’偏执的‘净化’哲学角度看,这些人或许被他归类为‘无用之人’、‘社会的负担’,或者……是他测试新杀人手法时,最不易引起关注和深入调查的‘理想实验品’。”
王刚啐了一口,脸色阴沉:“妈的,把杀人当实验,还挑软柿子捏!”
陈启看着那些死者的照片,他们凝固的面容仿佛在无声地控诉。左眼深处传来轻微的悸动,并非感知到具体的危险,而是一种对同类被如此轻贱抹杀的悲愤。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翻腾的情绪。
“他的手法在迭代。”陈启指着屏幕上的案件时间线,“从赵卫国案利用环境声波和陶瓷轴承进行间接引导,到孙福生案利用气流微变化,再到后面三起,介入方式更加物理化、更加隐蔽。他在不断尝试用更少的‘超自然痕迹’,达成更确定的死亡结果。就像……在优化一个杀人算法。”
李静接过话头,调出了复杂的网络分析图:“我尝试对这些案件进行时空和逻辑上的深度关联分析。虽然死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他们的活动轨迹,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与几个大型公共数据库的匿名访问节点、城市监控系统的短暂盲区,甚至是一些公用事业(水电燃气)的远程抄表数据流,存在高度重叠。”
她放大了分析图的一个局部,几个模糊的节点被高亮标出。
“有一个极其隐蔽的‘观察者’存在。他通过多种公开或半公开的数据渠道,筛选符合他‘标准’的目标,并长时间、低强度地监控他们的生活规律,寻找最适合植入‘死亡微调’的时机和节点。这个‘观察者’,很可能就是‘清道夫’本人或其自动化程序。”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脊背发凉。“清道夫”不仅仅是个杀手,更是一个精通数据挖掘和利用系统漏洞的、冷静而高效的“死亡工程师”。
“能反向追踪到这个‘观察者’吗?”王刚急切地问。
“很难。”李静摇头,“他使用的都是经过层层跳转的肉鸡网络和加密通道,手法非常专业,几乎没有留下可追溯的电子指纹。而且,他极其谨慎,每次访问的数据量都很小,混杂在巨大的正常数据流里,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
调查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对手隐藏在数据的迷雾之后,操控着无形的丝线。
陈启沉默地看着那些交织的数据流和案件节点,左眼那新生的“坐标感”与宏大脉动的连接,让他隐隐有一种不同于李静数据推理的直觉。他闭上右眼,尝试不再去思考具体的逻辑链条,而是去“感受”这五起案件在那种宏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 pattern ”(模式)。
混沌……混乱……但在那混沌之中,他仿佛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共同的“频率”。那并非物理上的频率,而是这些死亡事件中,那种被强行赋予的、违反自然流畅感的“不协调”,似乎都带着一种相似的、冰冷的“签名”。就像同一个画家,即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也会在画作中留下独特的笔触。
“他在享受……”陈启忽然低声说,睁开了右眼,里面带着一丝明悟,“他不仅仅是在测试手法,他更是在……欣赏自己的作品。”
众人看向他。
“李博士的数据分析显示他在观察和筛选。但我的感觉是,他选择这些‘不起眼’的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安全,更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完成起来,更能体现他那种凌驾于凡俗生命之上的掌控感。”陈启努力表达着那种玄妙的感知,“他像是一个苛刻的艺术家,在不起眼的角落,用死亡作为颜料,绘制着他认为‘完美’的图画。而这些图画的核心,就是那种对‘必然性’的精密篡改。”
他指向屏幕上的五个案件:“这五起‘作品’,虽然手法细节不同,但内核的那种‘精致冰冷的控制感’,是相同的。它们都打着同一个‘签名’。”
这个角度超出了纯理性的数据分析,带着一种对犯罪心理的洞察。林瑶若有所思。
“如果我们暂时无法从数据上抓住他,或许可以尝试预测他的下一个‘画布’。”林瑶的目光变得锐利,“李静,根据现有的目标筛选模型,结合城市实时数据,标记出目前最符合他‘猎物’特征的高危人群区域。王刚,协调各分局,对这些区域进行隐蔽的监控和巡逻,重点是那些独居、生活规律、存在某种脆弱性的个体。”
她又看向陈启:“而你,需要保持感知的敏锐。如果他的下一个‘作品’正在酝酿,那种对‘死线’的修改,或许会留下更清晰的‘涟漪’。”
就在这时,李静面前的电脑突然发出了一声急促的警报音!屏幕上,一个位于城东老工业区改造公寓楼的数据节点被高亮标红!
“检测到异常数据访问模式!”李静声音紧绷,“目标锁定在兴安路47号‘暖阳公寓’,一个面向低收入者和独居老人的长租公寓。访问模式与之前筛选赵卫国时的特征高度吻合!访问源试图调取该公寓三号楼部分住户的水电用量异常记录和门禁刷卡时间!”
所有人的精神瞬间绷紧!
“他找到新目标了!”王刚猛地站起身,也顾不得手臂的伤,“我立刻带人过去布控!”
“不,这次不能打草惊蛇。”林瑶立刻制止,“他只是在观察筛选阶段。我们要等他真正开始‘创作’的那一刻,才能人赃并获,找到指向他本人的证据。”
她快速下达指令:“王刚,安排最精干的便衣,对暖阳公寓三号楼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远程监控和外围警戒。李静,持续监控该区域所有数据流,尝试捕捉更具体的访问痕迹。陈启,你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有住户出现被‘微调’的迹象,我们需要你第一时间确认。”
陈启重重地点了点头,左眼似乎也因为即将到来的对决而微微发热。
猎物的轮廓,在数据的蛛丝马迹和超常的感知中,渐渐清晰。
而猎手,已经张开了网,等待着那只隐藏在暗处的、优雅而致命的“清道夫”,再次落下他死亡的画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车祸醒来,我成了完美犯罪克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