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儿……”
舜仁宗李晟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他死死地盯着李景,眼中发出亮光。
“你……你那‘不费一兵一卒’的奇策,莫非就应在吴千仁身上?!”
此言一出,如平地惊雷!
满朝文武瞬间恍然大悟,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李景的眼神,已经彻底化为了敬佩。
原来如此!
晋王殿下的奇策,并非什么虚无缥缈的神仙之术,而是建立在边关情报之上!
李景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不骄不躁,对着龙椅深深一揖。
“诸位请看。”
他伸出手指,点在了舆图上的山海关与宁远卫的位置。
“之前羽林卫来报,刘莽与后津铁骑能够轻易破关,乃是因城中有内应。“
”沿途塘报所述,吴千仁死后,他麾下的数万边军,多数被刘莽收编或裹挟,成为叛军的主力之一。”
李景顿了顿,语气变得锐利起来:“这支军队,看似增强了刘莽的实力,实则,亦是他最大的破绽所在!”
魏将军目光一凝,沉声问道:“还请晋王殿下示下。”
“之前分析了几份塘报,我就怀疑吴千仁的死有蹊跷,而刚才天幕言道,常青山的秘密,足以颠覆宁远总兵吴千仁“忠烈殉国”的形象。“
李景不紧不慢地分析道。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吴千仁的死,绝非其表现出的那般忠勇,他很可能就是那个内应,与刘莽早有勾结,只是在最后关头,因其他变故,而被刘莽灭口!”
“而常青山,作为其父亲冤案的亲历者,必然掌握着吴千仁与刘莽暗中勾结的关键证据,这,就是他的‘秘密’!”
这番推理,大胆而又合理,听得满朝文武心神剧震。
李景继续说道:“一旦我们将常青山找到,适时将这秘密公之于众,那些被迫降敌的宁远旧部,会作何感想?”
“他们会发现,自己效忠的将军是个国贼,自己如今追随的刘莽,是杀害主帅的凶手,届时,其内部必将军心动摇,人人自危,甚至可能哗变,反戈一击!”
“如此一来,便不费我大舜一兵一卒,可令莽贼后院起火,腹背受敌!”
话音落下,御和殿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李景这番战略构想给彻底镇住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计谋,这是“势”,是阳谋,是直指人心的攻心之战!
“好……好计策!好一个釜底抽薪!”
魏将军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对着李景,恭恭敬敬地抱拳行了一个军礼:“晋王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臣……拜服!”
文官们亦是心神激荡,看向李景的目光,再无一丝一毫的轻视。
“好,好啊!”
龙椅之上,仁宗连道两声好,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扶着龙椅扶手,再次站了起来,指着李景,对满朝文武,更是对天下宣告。
“有晋王在,何愁国贼不灭?何愁大舜不兴?!此乃上天赐予我李氏的麒麟圣孙,是我大舜的中兴之主啊!”
这一刻,再无人质疑。
“陛下谬赞,此计虽好,却需一人亲赴北境,寻到常青山,并助他脱困,方能实施。”李景躬身道。
“此行不仅要躲过刘莽遍布北地的眼线,更要能在乱军之中,取得数万骄兵悍将的信任。”
话音未落,太子李康便一步踏出,朗声道:“父皇,儿臣愿往!”
魏将军也立刻请命:“陛下,老臣愿为前驱,率一旅精兵,护送殿下北上!”
然而,李景却摇了摇头。
他看向太子,眼神诚恳:“叔父乃国之储君,万不可轻动。”他又看向魏将军,“魏帅需坐镇京畿,统筹全局,亦不可轻离。”
舜仁宗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景,已然猜到了他的心思:“那依景儿之见,何人可往?”
李景深吸一口气,眼眸里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火焰,他一字一顿地道:
“陛下,孙臣愿亲往北境,为大舜……觅此良将!”
满殿皆惊!
“不可!万万不可!”
太傅张敬居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晋王殿下您乃天命所归,是未来的中兴之主,身系整个江山的安危,岂能亲身犯险?!”
“是啊殿下!北境如今已是龙潭虎穴,莽贼对您恨之入骨,此去无异羊入虎口啊!”
群臣纷纷劝阻,言辞恳切,他们刚刚才找到主心骨,如何肯让他去冒这天大的风险?
舜仁宗的心也猛地揪了起来。
他既希望李景能去,因为他知道,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比李景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可他又怕李景去,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百年之后,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李景却笑了。
是充满强大自信的笑容。
“诸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他环视众人,平静地说道。
“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我若安于京城,刘莽反而会用尽一切手段对付我,甚至派遣刺客,但我若主动出击,深入腹地,反而能跳出包围圈,让他摸不清我的虚实。”
他转向舜仁宗,目光坚定:“更何况,常青山乃未来的绝世猛将,性格必然桀骜,孙臣若不亲自前往,以诚相待,以义相交,如何能令这等英雄人物心悦诚服,为我大舜效力?”
“此行可名为监军,巡视北境防务,实为寻访常青山,行此釜底抽薪之计,孙臣保证,必不辱使命,望陛下恩准!”
看着李景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听着他那句“为我大舜效力”的承诺,舜仁宗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他知道,雏鹰终离巢,潜龙亦升天,过度的保护,只会折断他的翅膀。
“准!”
舜仁宗猛地一拍龙椅,做出了决断。
他大步走下御阶,来到李景面前,从腰间解下一枚雕刻着龙纹的古朴玉佩,郑重地交到李景手中。
“此乃太祖随身玉佩,后为历代君王信物,景儿,你持此玉佩,如朕亲临,凡边关将士,地方官吏,皆需听你号令,若有不从,可先斩后奏!”
满朝文武闻言,无不色变,看向李景的眼神中,升起敬畏之色。
如朕亲临,先斩后奏。
这八个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特许!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位年少的晋王,已经不仅仅是未来的希望,更是当下手握权柄的钦差大臣!
“孙臣,领旨!”
……
当日下午,一支普通的小型商队,便从西京城的北门低调驶出。
商队不过十余人,皆作寻常伙计打扮,护送着两辆装满了丝绸布匹的马车,为首的管事,正是微服出行的李景。
车队行出京城三十里,进入了燕山脚下,官道两侧,林木愈发茂密,山势也变得险峻起来。
深秋的寒风卷起漫天落叶,萧瑟之中,透着一股莫名的肃杀之气。
正在马车内闭目养神的李景,眉头忽然一皱。
身为修真者,他的感觉远比常人敏锐,而就在刚才,他清晰地察觉到,有数道陌生的目光,从道路两侧的密林中投射而来,牢牢锁定了自己所在的车队。
那是一种饿狼盯着猎物的眼神。
“戒备!”
李景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名护卫的耳中。
这些护卫皆是仁宗从禁军和隐鳞卫中亲自挑选的顶尖高手,闻言后,看似松散的队形瞬间一紧,右手不露痕迹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咻!咻!咻!”
一阵尖锐的破空声骤然响起!
数十支闪烁着幽绿寒光的淬毒弩箭,如同暴雨般从两侧的密林中爆射而出,精准地覆盖了整个车队!
“保护殿下!”
护卫首领一声怒吼,与几名同伴不顾自身安危,拔刀而起,舞出一片密不透风的刀网,将射向李景马车的弩箭尽数磕飞。
两个躲闪不及的护卫与马匹,在瞬间被射成了刺猬,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纷纷倒地,伤口处迅速发黑,显然是中了见血封喉的剧毒!
“铿!铿!铿!”
箭雨刚过,数十道黑影便如鬼魅般从林中蹿出,他们手持造型怪异的直刀,身法灵动诡异,配合默契,毫不拖泥带水地扑向残存的护卫。
刀光交错间,有几名大内高手竟在一个照面下便被斩杀!
这些宫内高手的刀法大开大合,刚猛无比,而敌人的刀法则阴柔刁钻,专攻下三路与关节要害,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转瞬间,整个车队被破坏了大半,只剩下李景所在的马车,孤零零停在官道中央。
车帘被风吹开一角,露出了李景那张古井无波的脸。
他静静地看着包围过来的几名刺客,目光最终落在了为首那人的身上。
那人身材矮小,脸上戴着一张恶鬼面具,手中提着一柄比他自身还高的黑色直刀,身上散发的杀气,竟让周围的空气都下降了几分。
“倭寇?”李景淡淡开口,语气是陈述,而非疑问。
这些人的招式路数和模样,与《平倭通录》中的记载,有几分相似。
那面具下的双眼闪过一丝惊异,似乎没想到目标死到临头,竟还能如此镇定。
他并未答话,只是发出一声沙哑难听的冷笑,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黑色直刀,刀尖遥遥指向李景的眉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