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愈发深沉,庭院中的几位考官商议完毕,各自散去。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带着一丝坚定。而在京城的另一处,王翰林府邸中依旧灯火未熄,王翰林正听着亲信考官的汇报,脸上渐渐浮现出疑惑与警惕之色。他隐隐感觉到,事情似乎正朝着不受他控制的方向发展,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
“你确定没听错?他们真的在私下里重新考量辰逸那小子的文章?”王翰林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面前的亲信考官,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
亲信考官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忙不迭地点头:“千真万确,大人。属下亲耳听到他们提及辰逸文章中的见解独到,还说或许应重新评判。”
王翰林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心中焦虑如潮水般翻涌。他来回踱步,脚下的青砖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叩问他此刻慌乱的内心。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可如今部分保守考官的态度转变,让他的计划岌岌可危。若不能及时遏制这股势头,自己精心布局的一切,都可能功亏一篑。
“不行,绝不能让他们坏了我的大事!”王翰林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看来,得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了。”
亲信考官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您打算怎么做?”
王翰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透露出决绝:“去,秘密召集那些始终坚决反对辰逸的考官,明日深夜,在我府邸密室商议要事。”
亲信考官领命而去,王翰林则独自站在书房中央,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那略显扭曲的身影,在这寂静的夜里,仿佛是一个即将发动阴谋的恶魔。
第二日深夜,王翰林府邸的密室中,烛光摇曳。墙壁上挂着一幅陈旧的山水画,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有些阴森。密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合着众人紧张的呼吸声。王翰林端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下方坐着几位坚决反对辰逸的考官,他们神情严肃,目光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各位,想必你们也察觉到了,有些原本与我们站在一起的人,如今竟动摇了立场。”王翰林打破了沉默,声音在密室中回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位身材消瘦的考官皱了皱眉头,说道:“大人,此事确实棘手。那些人一旦改变立场,恐怕会对我们的计划造成极大影响。”
“哼,他们这是被辰逸那小子的花言巧语迷惑了!”另一位胖胖的考官愤怒地拍了下桌子,桌上的烛火都跟着晃动了几下。
王翰林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我们必须在阅卷结果公布前,采取行动,彻底断了辰逸的念想。”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王翰林,等待着他说出具体的计划。王翰林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密室中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
“我打算再次向皇帝上书,以‘维护科举正统’为由,请求陛下亲自定夺辰逸的文章。”王翰林一字一顿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决心。
考官们听闻此言,不禁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考官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大人,此举是否过于冒险?陛下日理万机,未必会理会我们的上书。而且,万一陛下看出我们此举有私心,恐怕……”
王翰林停下脚步,目光冷冷地扫过众人:“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办法。若不趁现在局势还未完全失控,争取到陛下的支持,一旦那些动摇的考官在阅卷中改变立场,辰逸顺利通过,我们都将成为笑柄!”
众人沉默不语,王翰林的话虽有道理,但上书皇帝毕竟是一步险棋。然而,此时他们已骑虎难下,若不跟着王翰林冒险一试,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大人,那我们该如何撰写上书内容?”一位年轻的考官打破了沉默。
王翰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在书中,我们要着重强调辰逸文章的激进之处,将其描述成扰乱朝纲、败坏学风的罪魁祸首。还要列举他平日里的一些‘不当言行’,让陛下相信,此人若入朝为官,必将后患无穷。”
“可那些所谓的‘不当言行’,并无确凿证据啊。”又有考官提出了担忧。
王翰林不屑地哼了一声:“证据?只要我们说得有理有据,陛下又怎会一一查证?况且,为了增加上书的说服力,我们还得收集一些与辰逸有过过节之人的证词,坐实他的‘罪名’。”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在这烛光摇曳的密室中,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商议上书的具体细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决绝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豪赌。
商议完毕,众人散去。王翰林独自留在密室中,望着那即将燃尽的蜡烛,心中默默祈祷着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摇曳的烛光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忽长忽短,仿佛是命运在无常地摆弄着他。
王翰林的这一激进举动会对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皇帝是否会听信王翰林等人的言辞?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京城的风云,因这一场密谋,愈发诡谲起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