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四节
我家附近出了个“大观”,听说先前是胶木厂的工人,生得周正,性子也温和,是条响当当的青年。可自他犯了病,这一带的街面便添了几分异样的热闹。
我本对他没什么印象,是他病后的模样,才让我留意到那个总蹲在蒋巧琴阿姨家隔壁门口的身影——原来他是沈公的大儿子,家里还有个弟弟下乡去了,不常回来。
他的弟弟隔壁的巧琴阿姨总唤他“豹”,这名字响亮又生猛,喊起来却带着点疼惜的软意。我渐渐与他搭上话,才发现他原是个顶老实本分的人,眉眼周正,只是性子腼腆,见了人总有些局促。熟了以后,我常去他家串门,有时还跟着去他下乡的地方,一来二去,倒成了能说上几句话的朋友。
那日聊起旧物,我说家里存着姨夫的军装,是空军地勤上尉的五五式,想穿着拍张照留个念想。他听了,眼里亮了亮,说:“想拍照啊?我有相机,能帮你拍。”后来我约了几个相熟的同学,捧着姨夫那套挺括的军装去找他,他指尖拂过领章上的银星,轻声说:“这个官衔小了点,我那儿有副更好的。”
他转身去里屋翻了半天,捧出个油纸包,打开时,两对红绒领章躺在里面,上面的金色星徽在日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是少校军衔。“这个更体面。”他说这话时,耳尖微微发红,指尖捏着领章的边角,像是捧着什么宝贝。我看着那抹鲜亮的红,心里忽然觉得,这领章上的星子,倒比别处的更亮些。
几个人轮着换了衣服拍照,快门声里混着少年人的笑闹。末了,我和吴伟良骑着自行车,往建国路的天真照相馆去。相纸塞进冲印袋时,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回单,总觉得那上面的墨迹,都带着点领章上的红。
可等我们再去取照片时,照相馆的师傅说还在洗片,让我们稍等。我们趴在柜台上数玻璃罐里的相纸,正百无聊赖,门口忽然进来两个穿警服的身影。冰凉的手搭上胳膊时,我脑子里还懵着,被他们牵着穿过平家弄,过了马路往公安局走,青石板路硌得脚底发疼,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净猜是不是先前偷偷摸了谁家的果子、或是跟人吵了架被寻到了。
进了小会议室,人被一个个叫去问话。轮到我时,警察叔叔把一叠照片摔在桌上,相纸边缘还带着潮意。“穿蒋匪军的军装拍照,军装哪来的?”他的声音沉沉的。
我瞅着瞅他,年龄比我大不了几岁,忽然忍不住笑了:“您怕不是认错了?看您年纪,也未必见过蒋匪军吧?怎就认得他们的军装?”
这话像戳了他的火,桌子被拍得“啪”一声响:“老实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我心里其实有点想笑,却不敢露出来,只老实说:“军装是我家的,我姨夫的。他不是蒋匪军,是解放军。”
“还嘴硬!”他又一拍桌子,照片滑到我跟前,“有物证还抵赖?别以为年纪小就没事,少教所照样收!”
我没看照片,心里明镜似的——那是姨夫的五五式,只是样式比现在的六五式讲究些,想来是他年轻没见过。我抬眼瞧他,忽然觉得没劲:
“要不您打电话去海盐问问我姨夫?”
“你这孩子真犟!”他指节叩着桌子,“仔细看看军衔!”
军衔?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难道是豹给的那对领章?指尖忽然有些发凉,我顿了顿,低声说:“领章是换过的,先前的星少,就换了这个。是在废品站拣的,看着亮堂就留了,我们哪见过什么蒋匪军的东西?真知道了,哪敢拍照,还敢大摇大摆来冲印?”
话是实话,只是语气大概冲了些。他皱着眉:“这是认识错误的态度?”
听见“错误”两个字,我心里松了松。我们才上初中,哪经历过这些?忙放软了声音,尽量让语气显得恳切:“您这么一说,我真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了。”
他说:“写份悔过书,保证不再犯。”
我应了声“好”。接过纸笔时,指尖还有些抖。笔尖落在纸上,忽然想起豹递领章给我时的样子,他指尖的温度,好像还留在那抹红绒领章上。
这人生头一份悔过书,写得格外慢,每个字都像是浸了夏末的潮气,沉甸甸的。
红章误缀少年狂,
相纸犹濡雨意长。
谁解匣中星一颗,
半藏青涩半藏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孤叶浮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