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奇袭的抉择与深宫的微光
郭猛请求奇袭黑石谷的军报,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帝国最高决策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紫宸殿内,灯火通明,李瑾召集了枢密使、兵部尚书以及几位心腹大将进行紧急军议。
“陛下,此计太过行险!”一位老成持重的将军率先反对,“黑石谷深入敌后,地形不明,守备森严。郭都督虽勇,但孤军深入,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届时非但奇袭不成,反折我一员大将,挫动三军锐气!”
兵部尚书则从全局考量:“北境防线漫长,我军主力需固守要隘,能抽调用于奇袭的兵力必然有限。若此精锐有失,则正面防线恐出现漏洞,给兀术可乘之机。臣以为,当以稳守为上,加紧我火器营训练,以堂堂正正之师御敌。”
支持奇袭的将领则慷慨陈词:“正因为风险大,兀术才料不到我军敢行此险着!黑石谷乃其命脉所在,若能一举摧毁,可断其爪牙,至少拖延其火器成型一年以上!这一年时间,于我火器营成型、巩固防线至关重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陛下,郭都督既有此胆魄,朝廷当予以信任和支持!”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于御座之上的李瑾。
李瑾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军报上郭猛那力透纸背的“臣愿亲率死士前往”一行字上轻轻摩挲。他了解郭猛,若非有相当把握,绝不会轻易提出如此冒险的计划。这确实是一场赌博,赌注是北境未来数年的和平,乃至郭猛和数千精锐的性命。
“情报确认无误?”李瑾沉声问枢密使。
“回陛下,多方印证,黑石谷确为其核心工坊所在,守军约三千,位置险要,但并非无隙可乘。郭猛已拟定详细进军路线与撤离方案。”枢密使谨慎回答。
李瑾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北境的舆图,那一条条标注出的隐秘小路,以及黑石谷周围的山川地势。良久,他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准郭猛所请!”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告诉他,朕予他临机专断之权!所需人员、装备,由枢密院和兵部全力协调,以最快速度送达铁山关。此战,许胜不许败!但若事不可为,以保全将士性命为要,朕不罪他!”
“陛下圣明!”支持奇袭的将领们精神大振,而反对者见皇帝心意已决,也只能暗自祈祷。
命令被以八百里加急发出,帝国的战争机器为了这场豪赌,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 \\* \\***
军国大事的决策并未向外界透露,长安城表面依旧维持着繁华与平静。币制革新在遭遇铜料危机后,按照林薇的建议,悄然转向。由朝廷担保的“矿冶债券”开始小范围发行,主要面向那些与旧势力牵扯较少的新兴商贾和部分有意投资实业的官员,募集资金用于勘探新矿和扶持小型、合规的民间矿场。同时,格物院的冶金实验室里,关于铜合金配方的研究也加快了步伐。
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铜料压力,但也触动了更多人的利益。市面上开始流传一些隐晦的流言,诸如“朝廷与民争利”、“新钱恐含杂质、不值钱”云云,试图动摇公众对币制革新的信心。
然而,这些朝堂和市井间的暗流,似乎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在了东宫之外。
李昊完全沉浸在了他的“风力提水车”改良之中。有了林薇那日点拨的杠杆、齿轮原理,他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废寝忘食地重新设计传动结构。他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甚至央求将作监派来两名老工匠,按照他的图纸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
东宫的后花园里,时常能看到少年太子和两位老工匠蹲在地上,对着一个木制的、带着扇叶和复杂齿轮的小车指指点点,时而争论,时而欢呼。李瑾和林薇偶尔路过,看着儿子沾着木屑和油污的小脸,以及那双因专注和兴奋而熠熠生辉的眼睛,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相视一笑。这纯粹的、对知识与创造的热爱,仿佛是这沉重宫廷中唯一不受污染的微光。
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整,模型终于能够较为顺畅地在模拟的风力下,通过齿轮组带动一个小水斗,将低处的水提到高处。虽然效率依旧不高,结构也显稚嫩,但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原型。
李昊兴奋地捧着这个小小的模型,向父母展示他的成果。
“父皇,母后!你们看!它真的能自己把水提上来!”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巨大的成就感,“如果做得更大,齿轮更精密,一定能帮农民伯伯灌溉很多田地!”
李瑾接过那粗糙却凝聚着儿子心血的模型,仔细端详着那巧妙的联动结构,心中感慨万千。他看到了与算学符号一脉相承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闪光。
“很好,昊儿。”李瑾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目光中充满赞许,“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朕很欣慰。”
林薇也温柔地笑着,心中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预感。李昊展现出的这种超越年龄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或许正是未来驾驭那日益复杂的“技术巨兽”所必需的品质。但这天赋,究竟是福是祸?在他未来注定不平凡的帝王之路上,这份赤子之心,又能保持多久?
帝国的北方,一场决定命运的奇袭正在暗夜中酝酿;帝国的中枢,围绕金融与资源的博弈仍在继续;而帝国的未来,则在这深宫一隅的微光中,悄然生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