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此刻冷静下来,燕长倾依然认为,要撼动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唯有屠龙技方能做到!
除了屠龙技这等利器,他实在想不出前世所学的其他知识,有哪一种能动摇儒家千年根基。
毕竟儒家学说历经千年锤炼,无数儒门学子与贤者不断修补完善,早已成为一门近乎完美的学问。
若非前世华夏衰弱之时,遭遇西方成熟科学体系的碾压,几近 灭种,迫使有识之士抛弃儒学,转投西学,恐怕儒家的正统地位至今仍不可撼动。
要挑战这样一门千年学问,恐怕唯有前世最璀璨一代人凝聚的屠龙技,才有胜算。
然而,问题在于——
“他阿姆的,老子是个理科研究生啊!!!”
燕长倾揉着眉心,头疼不已。
前世专攻理科,擅长的是数理之道。文科知识虽非一无所知,但若将认知分为三层——懵懂知晓为第一层,理解意义与影响为第二层,灵活运用为第三层——他对文科的掌握,顶多停在第二层,说是半吊子都算抬举。
理科则不同,本就注重实践,起步便是第三层。至于第四层,即拓展理论体系,那已是比肩圣人的境界。
“半吊子……应该够用了吧?”
“印象中,大明洪武年间并无儒家圣人现世。最后一位儒圣王阳明,还要九十三年才出生。”
回想明初历史,燕长倾信心渐增。
他的屠龙技虽未精通,但明初儒学似乎也无顶尖人物。半斤对八两,未必不能掀翻儒家!
好,今日起,弃理从文!
儒家显学?且看谁能笑到最后!
来领教屠龙技的威力吧!!!
先从传授诸位皇子屠龙技开始!!!
......
两日后,早朝结束。
朱元璋、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不约而同朝着同一个方向赶去。
朱元璋的行踪更为隐蔽,既然说过要暗中观察,自然不会提前暴露。
在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安排下,朱元璋比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更早抵达燕长倾的住所。
锦衣卫悄无声息地清空了燕长倾住处周围的民宅,将左右及后方的三处宅院打通,形成一座包围燕长倾住所的字形院落。
无论燕长倾在住所的哪一侧授课,朱元璋都能近距离旁听。
通过锦衣卫特制的小孔,朱元璋不仅能清晰听到屋内对话,还能看清众人的一举一动!
这一切都未惊动燕长倾,可见锦衣卫手段之高明。
他人呢?
进入锦衣卫准备的宅院后,朱元璋立即询问毛骧。
抛开屠龙技不谈,单从燕长倾过往的论证实验来看,此人确实才华横溢。朱元璋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奇人的真容。
回陛下,他正在院中,似乎是在锻炼身体?
毛骧语气迟疑。他见识过军中练体之法,也熟悉江湖武人的修炼方式,但燕长倾此刻演练的招式,他完全看不出门道。
带朕去看看。
朱元璋兴致更浓,当即下令。
毛骧引路,将朱元璋带到左侧院墙边。
仅一墙之隔的院落里,燕长倾的身影透过锦衣卫暗中凿出的窥孔清晰可见。
嗯?此乃何等练体之术?!
朱元璋凝视着隔壁院中身着素白里衣的燕长倾,不禁发出惊疑之声。这位曾行乞四方又征战沙场的 ,自诩见多识广,武艺亦属上乘,却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招式。
若燕长倾知晓此刻正被窥视,定会朗声告知:此乃《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体转运动,一二三四......
踢腿运动,二二三四......
三遍广播体操过后,燕长倾额间沁出细汗,筋骨已然舒展。他沉息凝神,忽变架势,打起太极。
红尘纷扰非我道,
天地辽阔任逍遥;
推手分阴阳,
无善亦无恶;
成败本相依,
去来自相生;
心无锋刃意无尘,
方见真境界......
虽是无伴奏清唱,词中意境却令朱元璋听得真切。
词句虽佳,但少年郎怎生这般暮气?莫非被逐出国子监竟如此消磨志气?朱元璋眉头紧蹙。在他看来,年轻人当如朝阳初升,这般超然物外的姿态着实令他不悦。
然而燕长倾的太极拳却让朱元璋目光微亮。相较于古怪的体操,这套拳法倒与唐代流传的先天拳颇有相通,只是更为精妙。当年军中旧友演练先天拳时,那无声无象,全身空透的要诀,与此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燕长倾最初学习的太极拳是大学老师教授的简化二十四式。后来他结识了一位精通太极拳的朋友,从对方那里学到了另一套独特的拳法。
这位朋友自称是能够开宗立派的太极拳宗师。虽然燕长倾对他的身份存疑,因为从未见过他展示什么真功夫,但不得不承认这套拳法确实与众不同。
普通太极拳讲究缓慢柔和,而这位朋友传授的拳法却以快着称。他解释说,传统太极拳通过缓慢动作引导气血运行,循序渐进地改善体质。这种方法见效虽慢,但适合所有人练习,没有副作用。
而他创立的这套太极拳则另辟蹊径。拳势大开大合,如奔雷般迅猛连贯。其原理是通过剧烈动作打破气血平衡,在动态中重建新的平衡。这种方法效率极高,一天的练习效果堪比普通太极拳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成效。
不过这套拳法只适合气血旺盛的年轻人。中老年人若强行练习,可能因气血失衡而危及生命。
燕长倾对此观点颇为认同,这番论述确实有其道理所在。
沉吟片刻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年轻人本就气血充盈,即便不练这套太极拳,充沛的元气也足以维持良好的体魄。习练此拳法,不过是从健康提升到更健康罢了。
而年长者气血渐衰,纵使有心修习,却已力不从心。这般看来,这套拳法对年轻人仅是锦上添花,对中老年人又难解燃眉之急。
如此说来,这套太极拳倒是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此言一出,对方沉默良久,而后竟将燕长倾痛打一顿!
那人是否真是太极宗师尚未可知,但那一战让燕长倾真切领教了被单手碾压的滋味。
正因如此,后来他才开始认真修习这套拳法。
呼——
燕长倾吐出一口浊气,收势而立。三遍太极拳演练下来,浑身已然汗如雨下。
此时太子朱标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已至院外,透过低矮的院墙将大半演练尽收眼底。
最后以八段锦收功,这套养生 同样得自那位太极宗师。
晨练三部曲:先以舒展筋骨的体操热身,继以导引气血的太极为主,终以凝神静气的八段锦收尾。
那位友人曾言,持之以恒,即便年届八旬仍可耳聪目明,声若洪钟,思维敏捷。
虽未及验证——前世尚未活到那个年岁便已穿越——但确实令他远离伤风感冒等常见病症。
在这医疗条件有限的古代,强健体魄更显重要。故而穿越以来,他始终保持着晨练的习惯。
晨练结束,燕长倾的目光才转向站在院门处观望的太子朱标与诸位皇子。他的眼神平静无波,淡淡说道:
请太子殿下与各位殿下移步左侧书房稍候,容我更衣洗漱。
叨扰了。朱标微微颔首。
虽然此行是为那所谓的屠龙技而来,但在未亲耳听闻、亲眼见证之前,这位深受儒家熏陶的太子并不会因对方略显随意的态度而介怀。
左侧书房约二十见方,陈设简朴:三张长桌配九张木凳,前方设简易讲台,黑板高悬。两侧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燕长倾亲手编撰的典籍。这格局不似书房,倒像专为皇子们准备的学堂。
朱标安排六位弟弟按长幼次序入座,自己则居于末排。与此同时,朱元璋已通过锦衣卫暗中打通的路径,潜入了与书房相邻的暗室。透过精心设计的窥视孔, 能将隔壁情形尽收眼底。
当燕长倾更衣归来时,无论是暗处的朱元璋,还是明处的朱标兄弟,眼中皆掠过惊艳之色。
往日总是一袭青衫的燕长倾,今日竟破天荒地身着赤色袍服。那如火如荼的红色衣袍仅在胸前绣着五颗金星,再无多余纹饰。他挺拔如松的站姿,衬得这身红衣宛如一面猎猎飘扬的赤旗,炽烈而夺目。
朱标很快从恍惚中清醒过来,目光锐利地盯着燕长倾,语气严厉地质问:
前几日几位皇子向本宫提及,说燕学士要传授他们屠龙技
此事燕学士作何解释?
你所谓的屠龙技究竟是何物?
这将直接决定本宫对你的处置!
面对太子隐含威胁的质问,燕长倾神色自若,从容答道:
屠龙技,顾名思义便是屠龙的技艺,亦可称之为改朝换代的学问。
古之圣贤以史为鉴,洞察兴衰规律,最终提炼出这门学问。
若用于正道,可效仿当今陛下 元廷,建立新朝;
若用于防范,则可预判王朝衰败之兆,延续国祚。
说到这里,燕长倾直视着面露惊怒的朱标等人,直言不讳:
恕我直言,在此道造诣上,即便是开创大明的陛下也未必及我。
陛下 元朝,更多是时势造就的奇迹。
陛下虽创此伟业,但可曾真正参透其中玄机?
莫非陛下当真受命于天?
若无陛下,是否还会有他人终结元朝?
元朝覆灭,岂是昏君当道民不聊生寥寥数语能概括?
失去的究竟是权贵之心,还是百姓之心?
陛下当年投身义军,当真只因 横行?
为何历代开国必现盛世,果真全赖明君贤臣?
王朝兴衰更替之理,陛下可曾真正了然于胸?
这一连串发问,令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一时语塞。
他们生平首次见到有人如此大胆地评说父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