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度维持在68%的临界点,不再急剧下跌,但来自环境的无形压制始终存在。星火方舟界层如同一个小心翼翼的潜水者,缓慢地在这片被称为“虚空回响之地”的区域移动着。
多次释放的无人侦察单位传回了令人沮丧的结果。超过三分之一的探测器在离开方舟逆熵领域范围后不久便彻底失联,信号中断前最后传回的画面充斥着扭曲的光影和狂乱的数据流。剩余探测器传回的数据也支离破碎,显示外界物理法则极不稳定,空间结构时常发生微小的、随机的褶皱和断层,能量流如同任性溪流,毫无规律可言。
“逆熵法则在这里的‘能耗’远超正常虚空,”技术主管面色凝重地向邹玥汇报,“外界法则具有强烈的‘排异性’和‘干扰性’,我们的领域像是在逆水行舟。长期停留,稳定度必然会持续缓慢下降。”
邹玥凝视着全息星图上那片被标注为“高干扰、未知”的区域:“不能坐以待毙。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型侦察舰队,由‘磐石号’领航,搭载最强防护和最新型号的环境适应模块。任务:前方五千公里半径扇形区域,进行深度扫描和实体采样。记住,以侦查为主,避免任何形式的冲突,遇到无法理解的现象立即撤回。”
“磐石号”是一艘经过多次强化、隶属原索尔塔文明的重型侦察舰,此刻义不容辞地接下了任务。三艘中型护卫舰伴随其左右,组成一个小型编队,小心翼翼地驶离了方舟界层的庇护。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支侦察小队传回的实时画面上。
一开始,依旧是那片迷离的、薄纱般的极光和巨大的晶状结构。但随着深入,景象开始变化。他们发现了一些漂浮的、非自然形成的残骸。这些残骸材质奇特,似金非金,似石非石,表面覆盖着某种结晶化的物质,断口处极其光滑,像是被某种极致的力量瞬间切割。伏羲网络初步分析显示,这些残骸的年代久远到难以估量,其上残留的能量签名与主神协议、收割者、乃至目前所知的所有文明形式都截然不同。
“发现非观测者文明的痕迹…”邹玥轻声自语,密钥中的提示得到了初步印证。这让她精神稍振。
侦察队继续前进,绕过一座如同山脉般庞大的扭曲晶体。突然,领航的“磐石号”舰长发出了惊呼:“那是什么?!”
画面中,出现了一片相对“空旷”的区域。而在那片区域的中心,悬浮着一个巨大的、残缺的构造体。它并非舰船,更像是一座…城市的碎片?无数蜂巢般的结构紧密排列,但大多已破损不堪,只剩下框架和断裂的通道。其建筑风格奇诡而精密,充满了某种难以理解的几何美学,与周围自然形成的晶状体和极光薄纱格格不入。
“尝试靠近扫描,但保持安全距离!”邹玥下令,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侦察舰队缓缓靠近。就在距离那巨大废墟约一百公里时,异变突生!
“警报!空间读数异常!有东西在高速接近!”监测员的声音陡然尖利。
只见从那座废墟的阴影处,以及周围几块较小的残骸后方,猛地窜出数十个模糊的影子!它们并非实体舰船,而更像是由环境中的能量和那些彩色薄纱临时汇聚而成的形态,轮廓不断变化,时而像扭曲的飞鸟,时而像多足的节肢生物,唯一共同点是它们前端都凝聚着高度压缩的、不稳定的能量反应!
“规避!”磐石号舰长声嘶力竭地喊道。
侦察舰队瞬间散开,护盾全开。那些能量生物(暂定名)发起了迅猛的攻击,一道道色彩斑斓的能量束射来,击中护卫舰的护盾,爆开大团大团的干扰光晕,护盾能量读数飞速下降!
“攻击模式分析…能量属性与环境高度同频!我们的护盾防御效率下降了35%!”技术官急报。
“反击!使用低功率脉冲炮,驱散它们!”邹玥果断下令。不能使用大威力武器,以免引发不可预知的环境连锁反应。
侦察舰队的炮火点亮了这片沉寂的空域。脉冲能量击中那些能量生物,确实能将其暂时打散,但它们很快又从环境中汲取能量,重新凝聚,仿佛不死不灭!
“它们…好像是这片区域的‘免疫系统’?”一位分析师喃喃道。
战斗短暂而激烈。一艘护卫舰被多次击中,护盾过载,舰体表面被那种奇异的能量侵蚀,冒出滋滋的电火花,不得不狼狈后撤。最终,在付出轻伤的代价后,侦察舰队成功摆脱了这些能量生物的纠缠,退回了安全距离。
那些能量生物没有追击,只是在废墟周围盘旋了一阵,便缓缓消散,重新融入了环境之中,仿佛从未出现。
侦察舰队带回了宝贵的影像数据、能量样本以及从边缘区域采集到的少量残骸碎片。但代价是两艘舰船轻伤,以及所有人心中更深的阴霾。
这个未知区域不仅环境恶劣,还存在着自主的、攻击性的防御机制。而那些废墟,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早已消逝的、非观测者的古老文明的存在。
初步探索完成了,评估的结果是:高风险,资源未知,价值…或许隐藏在巨大的危险之下。星火方舟的稳定度在此次侦查行动后,微降至67.9%。下一步,是冒险深入,与那些“遗民之影”进行接触,还是另寻他路?
邹玥看着传回的那些古老废墟的影像,目光深邃。危险之中,往往蕴含着机遇。那些残骸或许记录着通往生机的密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靠模拟空间成神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