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海一日
清晨的阳光透过客房的窗户,洒在楚歌脸上。他睁开眼,耳边没有熟悉的警报声和远处城墙的轰鸣,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白噪音和清脆的鸟鸣。这种过分的宁静,反而让他有些不适应。
当他走出客房时,发现苏软软和她的父母已经坐在餐桌旁。早餐是王姨准备的,并不奢华,却十分精致,有新鲜的果汁、烤得恰到好处的面包和煎蛋,这些都是青霖市难以享用的日常。
“楚副局长,休息得还好吗?”苏景弘放下手中的电子报纸,语气比昨晚更多了几分随和。
“很好,谢谢伯父关心。”楚歌点头致意。
“软软说今天要带你逛逛东海市,”苏母,一位气质温婉、衣着得体的女士,微笑着接话,“这几年东海市变化不小,虽然比不上战前,但也恢复了些元气。你们年轻人多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她的目光在楚歌和自己女儿之间不着痕迹地流转,带着一种温和的审视和隐约的满意。她并未多问青霖的战事,反而更关心楚歌的休憩,这种态度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接纳的信号。
苏景弘也微微颔首:“嗯,去吧。楚副局长是青霖的英雄,见识一下东海的风貌也好。晚上如果没有别的安排,就回来吃饭,王姨说要做她的拿手菜。”他没有以董事长或教授的身份谈论公务或技术,而是以长辈的口吻邀请共进晚餐,这种自然而然的家庭化邀请,远比任何直接的认可更显得意味深长。
这种不刻意、不追问,却处处透着周到与善意的氛围,让楚歌感到一种陌生的放松。他明白,这并非简单的客套,而是苏家基于对他实力(S级天赋)、地位(青霖市副局长)以及与女儿关系的默许,所表现出的一种低调而郑重的接纳。
早餐后,苏软软兴致勃勃地拉着楚歌出门。他们没有使用家族的专车,而是像普通市民一样,搭乘了城市灵能轨道公交。车厢宽敞洁净,运行平稳无声,透过巨大的车窗,东海市的繁华画卷徐徐展开。
高楼林立的商业区,橱窗里陈列着最新款的电子产品和时尚衣物;绿树成荫的公园里,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繁忙的港口,起重机忙碌地装卸着来自各方的货物……这一切,都与青霖市那片废墟中艰难重建、时刻备战的景象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反差。这里的人们脸上,带着一种青霖市民早已遗忘的、专注于自身生活的平静(甚至可说是麻木),仿佛远方惨烈的战争只是新闻里一段遥远的报道。
在一个人流如织的广场转角,他们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简易的展台。展台上悬挂着反人工智能协会那熟悉的、带有断裂齿轮图案的旗帜。几名协会成员正在向路人分发传单,宣讲着过度依赖AI和自动化武器的风险。
“……警惕冰冷的算法取代人性的温暖!警惕我们的城市成为下一个被‘智械未来’操控的傀儡!”宣讲者的声音在喧嚣的城市背景音中并不突出,路过的人们大多行色匆匆,偶尔有人驻足聆听,也有人面露不屑。
苏软软轻声对楚歌说:“东海分会的声音比我们那边大一些,毕竟这里‘智械未来’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不过,官方对他们的活动限制也很严,不允许过度激进的言论。”
楚歌点了点头。在青霖,反AI协会是一股重要的民间抵抗力量;在这里,他们更像是一种点缀性的“不同政见”,被包容却难以撼动主流。这种差异,再次凸显了东海市秩序下的另一种“压抑”。
苏软软又带楚歌去了东海着名的滨海步行道。碧蓝的海水拍打着坚固的防波堤,海风拂面,带着咸腥的气息。远处,巨大的“碧海屏障”能量护盾若隐若现,如同一个透明的穹顶,将整个海湾庇护其中。
两人并肩走着,一时间都没有说话。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但彼此心中都萦绕着复杂的思绪。
终于,楚歌停下脚步,望着眼前这片在末世中堪称“奢侈”的和平景象,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
“这里很好,非常……安宁。”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有坚固的屏障,有充足的食物,人们可以正常生活,不用时刻担心鬼物破城。”
他转过头,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望向了青霖的方向。“但正是这种‘安宁’,让我更清楚地看到,青霖市挡在前面,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每守住一天,身后像东海这样的城市,就能多一天这样的日子。我们付出的每一滴血,换来的不仅是青霖的存续,也是这千里之外,无数人可以继续喝咖啡、逛公园、为不同理念争论的……‘日常’。”
他的语气很平静,没有激昂,也没有抱怨,只有一种深刻认知后的坚定。“这份‘日常’,很重。但,值得。”
苏软软静静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难以言喻的骄傲。她伸手,轻轻握住了楚歌的手。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动作自然。
“嗯。”她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守住。然后,让这样的‘日常’,有一天也能回到青霖,回到所有该有的地方。”
楚歌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坚定,反手将她的手握紧。两人相视一笑,许多话语已无需多言。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在滨海步道上拉长。东海市的繁华与安宁,如同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当下的巨大差距,也更清晰地映出了他们奋战的意义和彼此间愈发牢固的羁绊。这短暂的一日游览,比任何言语都更深刻地坚定了他们的道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末世鬼气,我靠防御成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