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休息日,天刚蒙蒙亮,沈向西便请了假,
亲自带着那两坛用厚实棉布仔细包裹、捆扎好的药酒,登上了返回军区大院的吉普车。
车轮碾过尘土飞扬的土路,他一路未停,径直将车开到了爷爷居住的那栋静谧小楼前。
书房内,光线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映出空气中浮动的微尘,气氛比往日更显凝肃。
沈司令从孙子手中,近乎虔诚地接过了那两个沉甸甸的陶土坛子。
他没有放在硬实的桌面上,而是轻轻安置在铺着墨绿色旧绒布的书桌正中。
老人带着老年斑、骨节粗大的手掌,在上面来回摩挲了许久,仿佛不是在触摸冰冷的陶瓷,而是在掂量着其中蕴含的、足以搅动风云的分量。
半晌,他抬起头,目光如鹰隼般射向身姿挺拔如松的孙子,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
“向西,这两坛酒,是平安那孩子对我们沈家的托付,也是他为你,为军军,亲手垫下的一块基石。”
沈向西心神一紧,脚跟下意识并拢,应道:“爷爷,我懂。”
沈司令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随即说出了思虑已久的决定:
“我准备,带上其中一坛,现在就去西山疗养院,再访王老。”
沈向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军人的机敏让他立刻领会了爷爷的深意。
王老大病初愈,正是身心最需要稳固、也最感念这份救命大恩的时候。此时再奉上一坛“备用”,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将这份救命的恩情,以及背后所代表的、
难以估量的“资源”与“潜力”,清晰无误地呈现在对方面前,将两家的纽带系得更紧。
而带他同去……
沈司令见孙子已然会意,便不再赘言,直接点明关键:“你随我同去。这坛酒,就以你的名义,代表我们沈家,敬献给王老。”
沈向西心头剧震。以他的名义!这意味着,王老乃至其背后庞大的关系网络,
会将这份持续的、关乎生死存亡的“保障”,直接与他沈向西这个人绑定!这份人情和重视,将如同火箭推进器,将他未来的发展轨迹,推向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爷爷,这……是否太过?”沈向西觉得这份礼遇沉得烫手。
“这是你应得的,恐怕……也是平安希望看到的局面。”沈司令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平安将药酒经由你手转交,其深意,或许正在于此。他不仅要护住夏荷和军军的眼前安稳,更要让你这个二姐夫,立得更稳,攀得更高。
唯有如此,他姐姐和外甥,才能真正一世无忧。”
老人站起身,走到沈向西面前,用力拍了拍孙子结实的肩膀,目光深邃如海:“向西,你记牢,这不单是为你个人前程的钻营。
这是我们沈家,承接了这份天降机缘后,必须踏出的关键一步。
让你在王老那里挂上号,得到他的青睐与庇护,胜过你在基层埋头苦干十年!这不仅是为了你,
更是为了军军,为了你往后的子女,能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宽的舞台。”
沈向西望着爷爷眼中那混合着家族荣光与深远谋略的目光,喉头滚动,将所有推辞的话咽了回去,
胸腔里只剩下滚烫的使命感。他挺直腰背,“啪”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斩钉截铁:“是!爷爷,我明白了!”
“好!”沈司令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去,换身整洁的军装(常服),我们即刻出发。”
约莫半小时后,沈司令那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再次平稳地驶入了戒备森严的西山疗养院。
与上次深夜抵达的隐秘急促不同,此番白日来访,手续周全,气度从容。
王老的病房内,空气里消毒水的气味淡了些,添了几分暖意。
王老正倚在摇高了的床头看书,气色比数日前所见又红润了不少,听闻通报,抬起眼,见到沈司令进来,脸上便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尤其在目光落到其后英姿勃发的沈向西身上时,眼中更是闪过一丝了然与激赏。
“怀远来了,这位便是向西吧?果然虎父无犬子,精神!”王老的声音虽仍带着病后的虚弱,却已清晰可闻。
“老首长,您这气色可是一日好过一日,真是万幸!”沈司令笑着上前寒暄,沈向西则紧随其后,姿态恭敬地立正敬礼。
简单叙话后,沈司令递了个眼色。沈向西会意,上前一步,将手中小心捧着的布包轻轻打开,露出了那坛古朴的陶罐。
“王爷爷,”沈向西依着爷爷事先的叮嘱,用了更显亲近的称呼,
语气诚挚而恭谨,“得知您身体正在康复,家里……特意又备下了一坛相同的药酒,嘱咐我送来,以备您调养之需,祝愿您早日完全康复!”
他绝口不提杨平安,只用了“家里”这个模糊却意蕴深长的词。
王老的目光落在那个陶罐上,瞬间变得幽深。
他看了看眼前挺拔俊朗的沈向西,又瞥向一旁面带微笑、眼神意味深长的沈司令,心中已然雪亮。
他伸出略显干瘦却稳定的手,轻轻抚摸着冰凉滑润的坛壁,仿佛在感受其中流淌的生命力,
也像是在掂量着沈家递来的、沉甸甸的诚意与未来结盟的信号。他沉默了片刻,拾起目光,
温和地看向沈向西,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慈和与一种不言自明的看重:
“向西,你有心了。也代我谢谢你……‘家里’。”
他刻意重复了沈向西的用词,留下了心照不宣的空间。“这份情谊,我老头子,和我们王家,铭记于心。”
他没有过多言语,但这一句“铭记于心”,以及那专注落在沈向西身上的目光,已然胜过千言万语的承诺。
沈司令在一旁,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个安心的弧度。他知道,这条通往更高处的路,今日已稳稳铺就。
孙子的前程,因那几坛神奇药酒,更因那个隐于幕后、手段通天的少年杨平安,已然是光明坦荡。
---
沈司令祖孙二人告辞离去后,病房内重新安静下来。王老靠回床头,
脸上带着一丝倦意,眼神却清亮如炬,甚至比病前更添了几分洞察世事的深邃。
他没有休息,对侍立在侧的长子王志远招了招手。
“志远,近前说话。”王老的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
王志远依言靠近,知道父亲有要紧事交代。
王老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还能看见沈向西离去时那挺拔如小白杨的背影,他缓缓开口,
声音低沉:“沈家这份人情,我们王家,要认,而且要实实在在地认。
不仅是因为救了我这条老命,更是因为……他们背后站着的那位,或者说,那股莫测的力量。”
他转向长子,眼神锐利:“沈怀远今日特意带着孙子来,用意颇深。那坛新酒,是以沈向西个人名义送的。
这是在为我们两家下一代的交情铺路,也是在沈向西那小子身上,烙下了我们王系的印记。”
王志远神色凝重地点头:“爸,我明白。
沈向西本身根正苗红,能力出众,如今又有这份‘奇缘’加持,未来成就必不可限量。于公于私,我们都会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扶持。”
“嗯。”王老满意地颔首,“具体分寸,你来拿捏。
记住,与沈家,尤其是与沈向西这一支,要保持亲近但又自然的往来。
那份‘资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强求,维护好这份香火情,比眼前任何利益都重要。”
他顿了顿,想到自家这偌大的家族,四个儿子,十一个孙子,
如今连重孙都有了四个(大孙子王磊家两个小子,二孙子王鹏家一个,三孙子王浩家一个),可谓枝繁叶茂。但家族越大,核心的顶梁柱越不能有失。
他正欲再叮嘱几句关于家族资源倾斜与长远布局的考量,突然,病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带着青春活力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如同银铃般清脆、带着娇嗔的少女嗓音,由远及近:
“爷爷!爷爷!您生病了怎么都不告诉我!您吓死我了!”
话音未落,房门就被“哐当”一声推开,一个穿着时下最时兴的浅色“的确良”连衣裙、扎着两根乌黑油亮麻花辫、约莫十四五岁的小姑娘 ,
像只受惊的小鹿般闯了进来。她脸蛋跑得红扑扑的,鼻尖沁着细汗,一双秋水般明澈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焦急与委屈。
这正是王老四儿子王志成家那个最小的孩子,
也是王家孙辈里千顷地里的一根独苗苗——唯一的女孩儿,名叫王若雪。王老四个儿子(王志远、王志宏、王志坚、王志成),生了十一个带把的孙子(王磊、王鹏、王浩、王宇、王博、王睿、王轩、王衡、王舟、王建等),
直到老四家才得了这么个宝贝闺女,从小就被王老和老伴捧在手心里疼着。因王若雪的父母(王老的四儿子王志成和儿媳)都在沈向西所在的军区任职(王志成是沈向西的师长),
驻地条件较为艰苦,王老的老伴舍不得让小孙女跟着去吃苦,便一直带在身边,养在京城大院里。可以说,王若雪是在王老膝下承欢长大的,与爷爷的感情最为深厚。
这次王老病重,家里上下统一口径瞒着她,怕她年纪小,心性单纯,承受不住。却不知她是从哪个犄角旮旯得了信儿,竟自己一路找了来。
看到这突然闯入的心头肉,王老脸上原本的严肃瞬间冰消雪融,绽开了发自内心的慈爱笑容,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王志远也是既无奈又宠溺地摇了摇头。这可是老王家的“小公主”,上下四代,从他们兄弟几个到已经开始懂事的重孙子辈,谁不知道这位小姑姑是家里的“活宝贝”,
都得让着、哄着。
“若雪?你怎么跑来了?谁跟你透的风?”王老朝小孙女伸出手,语气里是掩不住的疼爱。
王若雪几步冲到床边,也顾不上先跟大伯打招呼,一把抓住爷爷布满皱纹的手,
小嘴一瘪,大眼睛里瞬间雾气氤氲,带着哭腔道:“爷爷!您生病住院都不告诉我!我还是偷听到小胖他爸讲电话才知道的!
您要是有什么……我可怎么办呀!”说着,金豆子就跟断了线似的往下掉。
“哎哟,我的乖囡囡,莫哭,莫哭。”王老心疼得不行,连忙用粗粝的指腹给孙女抹去眼泪,
“你看,爷爷这不是好好的吗?就是年纪大了,零件需要修整一下,住几天院就回家,怕影响你念书才没敢告诉你。”
“真的没事了?”王若雪抽抽噎噎地,仔细端详着爷爷的脸色,
见他虽清减了些,但精神头确实不错,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却仍紧紧攥着爷爷的手不放,娇蛮地道,
“那您以后再也不许这样吓唬我了!不然……不然我就在您病房里打地铺,天天吵得您不得安生!”
看着她这副娇憨又霸道的模样,王老和王志远都忍俊不禁,病房里因先前商议大事而残留的些许凝重气氛,
顷刻间被这鲜活的生命力冲散,变得温馨盎然。
“好好好,爷爷向你保证,往后再也不瞒着你了。”王老笑着连声应承,
轻轻拍着孙女的手背,目光柔和。他看着这如春日嫩柳般鲜活灵动的小孙女,再想到方才离去那个沉稳干练、
前途无量的沈向西,心中某个角落似乎被轻轻触动了一下,但随即又自嘲地摇了摇头,将这丝尚显模糊的念头按下。
孩子们都还小,未来的路长着呢。眼下,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才是正理。
王志远看着依偎在父亲身边,开始叽叽喳喳说起学校新鲜事的侄女,又看了看父亲那难得完全舒展的眉头,
心中也是一片温软。他知道,父亲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因沈家送来的“仙酿”而转危为安,
如今最疼爱的小孙女又承欢膝下,对于老人的身心康复而言,无疑是最好的一剂补药。
原来,就在沈司令和沈向西离开西山疗养院约莫个把钟头后,
位于京城另一头的王家大宅内,刚放学的王若雪背着军用挎包,像只欢快的小鸟般蹦进客厅。
她正想喊人,却听见半掩着门的偏厅里,传来大堂哥王磊讲电话的声音,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轻松:
“……四叔(指王若雪的父亲王志成),您就放宽心吧,爷爷今天气色大好,情况彻底稳住了,
医生都说恢复速度超出预期……嗯,我知道,我们会照顾好爷爷,您和四婶在部队也保重……”
“爷爷病了?!”王若雪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家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告诉她!
她也顾不得什么礼貌了,一把推开偏厅的门,
冲着刚撂下电话的王磊急声追问:“大哥!爷爷什么时候病的?严不严重?现在在哪家医院?”
王磊被突然闯入的小妹妹吓了一跳,见她急得眼眶发红,暗道不妙。
家里千叮万嘱要瞒着这小祖宗,怎么还是走漏了风声!他赶忙安抚:“若雪,别慌,爷爷就是点老毛病,在医院调养几天,现在已经没事了……”
“在哪家医院?!”王若雪根本听不进后面的解释,带着哭腔打断他,泪珠已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王磊见她这心急火燎的模样,知道再也瞒不住,只得如实相告:“在西山疗养院……”
他话还没说完,王若雪已扭身就跑,挎包滑落在地也浑然不觉。
“哎!若雪!你等等!我让司机送你去!”王磊连忙追出去喊道。
恰在此时,王磊六岁的大儿子小胖(王老的重长孙)正从楼梯上笨拙地下来,
看见小姑姑像阵风似的往外冲,后面爸爸在喊,他也迈着小短腿跟在后面,奶声奶气地喊:“姑姑!姑姑!你上哪儿去呀!”
王若雪此刻满心满眼都是对爷爷的担忧,哪里还听得见身后的呼喊,
她头也不回地冲出大门,凭着记忆和一股冲动,跑到大路上拦了辆人力三轮车,
报上“西山疗养院”的名字就连连催促老师傅快些蹬。
一路上,她的心都悬在嗓子眼,脑海里不断闪过爷爷平日里慈祥和蔼的笑容与对她无微不至的宠爱。
她不敢去想爷爷被病痛折磨的样子,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难怪这几日觉得家里气氛沉闷,大人们眼神躲闪,都说爷爷去老战友家散心了,原来合起伙来骗她!
就这样,她一路心焦如焚地赶到疗养院,也顾不得询问通报的规矩,
问清了爷爷所在的楼栋房号,便径直冲了上去,于是才有了之前病房里那“破门而入”、令人又惊又喜的一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