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南疆,雪岭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天地间一片白茫茫。距离春节还有三天,张明远却总往界碑的方向望——往年这个时候,他和战友们早就在哨所里贴春联、备年货,守着界碑过除夕了。今年,他想带着孩子们,在界碑旁过一个不一样的守岁夜。
“老伙计们,咱们带孩子们去界碑旁守岁吧?”张明远把想法告诉王建国和刘志强,“让孩子们看看,当年咱们是怎么在雪地里给祖国守岁的,也让陈峰的在天之灵,看看咱们的传承。”
王建国和刘志强一拍即合。小艾克拜尔听说后,立刻着手准备:给孩子们备上厚实的防寒服、暖宝宝,准备好能在雪地里加热的方便食品,还有春联、福字和一盏红灯笼——红灯笼是特意选的,当年哨所里就挂着这么一盏,夜里亮着光,像风雪中的灯塔。
消息传到“戍边故事小队”,孩子们兴奋得直拍手。辰辰拉着陈阳的手,天天数着日子:“爸爸,守岁是不是要熬夜?我能和太爷爷一样,守着界碑到天亮吗?”
“能,”陈阳笑着点头,“但守岁不只是熬夜,是陪着界碑,等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给祖国送祝福。”
守岁夜那天,天刚擦黑,队伍就出发了。雪地里的脚印一串连着一串,小艾克拜尔牵着马,马背上驮着物资,马蹄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三位老兵走在前面,手里的拐杖敲着地面,每一步都走得沉稳;孩子们裹得像小粽子,跟在中间,嘴里哼着《戍边谣》,歌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亮。
走了一个多小时,界碑终于出现在眼前。雪地里的界碑更显挺拔,“中国”二字被积雪覆盖了一角,却依旧透着庄严。孩子们自发地围过去,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擦掉字上的雪,古丽娜扎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棉布,把碑身擦得锃亮。
“咱们先搭帐篷。”刘志强说着,和小艾克拜尔、陈阳一起,撑开了带来的保暖帐篷。老兵们则在帐篷外清理出一块空地,用石头垒起一个简易的火塘——当年在哨所,他们就是这样生火取暖、煮热汤的。
火塘里的柴火燃起来,噼啪作响,橘红色的火光映亮了每个人的脸。张明远从背包里拿出春联,上联是“雪护界碑安家国”,下联是“春归花田续传承”,横批是“戍边守岁”。“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把春联贴在帐篷上。”
小木拉提踩着雪堆,踮着脚把春联递上去,陈阳帮忙固定;辰辰则拿着福字,贴在帐篷门口,虽然贴得歪歪扭扭,却引得大家笑出了声。帐篷上的红灯笼也挂了起来,红色的光透过雪雾,照在界碑上,像给冰冷的石碑添了几分暖意。
“该煮饺子啦!”王建国打开保温箱,里面是提前包好的饺子——有白菜猪肉馅的,是老兵们当年最爱吃的;还有胡萝卜羊肉馅的,是孩子们喜欢的。他把一口大锅架在火塘上,倒入融化的雪水,等水烧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下了锅,很快就飘出了香味。
孩子们围在火塘边,看着锅里翻滚的饺子,咽着口水。李建国(此前来访的退休邮政员,特意留下守岁)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旧搪瓷缸,笑着说:“当年我们守岁,就用这种缸子盛饺子,一人几个,吃得格外香。遇到大雪封山,连饺子都吃不上,就煮干馕就雪水,照样觉得踏实。”
“为什么踏实啊?”阿卜杜热合曼问。
“因为我们守着界碑,守着祖国的大门,心里安稳。”李建国摸了摸他的头,“就像现在,咱们围着界碑吃饺子,看着红灯笼,心里也是踏实的。”
饺子煮好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用搪瓷缸盛着饺子,边吃边听老兵们讲当年守岁的故事。张明远说,1985年除夕,雪下得特别大,哨所的烟囱被积雪堵了,他们就把饺子放在火塘边烤着吃,虽然烤得焦黑,却吃得津津有味;王建国说,有一年守岁,陈峰给大家表演翻跟头,结果摔在雪地里,把饺子都洒了,大家笑着抢着吃带雪的饺子;刘志强则说,每次守岁,他们都会对着界碑敬军礼,许下“守护边境安宁”的愿望。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手里的饺子凉了都忘了吃。辰辰捧着搪瓷缸,小声说:“爸爸,原来太爷爷当年守岁这么辛苦,我以后每年都来陪界碑守岁。”
吃完饺子,火塘里的火更旺了。小艾克拜尔提议,大家轮流说一句新年愿望,送给界碑、送给祖国。
张明远第一个开口:“愿界碑永远挺拔,愿边境永远安宁。”
王建国接着说:“愿戍边故事代代传,愿孩子们都能长成有担当的人。”
李建国望着界碑,眼里满是深情:“愿跨越山海的思念都有回响,愿当年的战友们都能安心。”
孩子们也纷纷开口。小木拉提说:“愿格桑花年年盛开,愿我能早日成为戍边战士。”古丽娜扎说:“愿我能把戍边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阿卜杜热合曼说:“愿边境线的风雪永远温柔。”
最后是辰辰,他站起来,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愿我能像太爷爷一样,守护界碑,守护家!”
话音刚落,大家都鼓起了掌,掌声在雪夜里回荡,仿佛在回应着这些真挚的愿望。
夜深了,雪下得更大了,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老兵们围坐在火塘边,唱起了当年的军歌,歌声低沉而有力;孩子们则在帐篷外,用积雪堆起了一个小小的雪人,给雪人戴上军帽(小木拉提带来的玩具帽),让它和大家一起守岁。
小艾克拜尔拿着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火塘边的笑脸、帐篷上的春联、雪地里的雪人、界碑旁的红灯笼……每一个画面,都藏着对家国的热爱,对传承的坚守。
凌晨时分,雪渐渐停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年就要来了。大家都站起来,走到界碑前,静静地等待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终于,太阳从雪岭后探出头来,金色的光芒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也照亮了界碑上的“中国”二字。张明远、王建国、刘志强和李建国,缓缓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孩子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举起小拳头,眼里满是坚定;陈阳抱着辰辰,也举起了手,心里满是庄严。
“新年快乐!”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跟着一起喊起来,声音在山谷里回荡,久久没有散去。辰辰也跟着喊,小嗓子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力量。
太阳越升越高,温暖的光融化了积雪,滴在地上,像是界碑的泪水,也像是喜悦的祝福。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返程。临走时,孩子们把红灯笼挂在了界碑旁的树干上,说:“红灯笼陪着界碑,就像我们陪着它一样。”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走得格外轻快,嘴里还哼着歌。辰辰趴在陈阳的肩膀上,看着身后渐渐远去的界碑和红灯笼,小声说:“爸爸,明年我还要来守岁。”
陈阳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好,以后每年都来。”
小艾克拜尔走在队伍最后,回头望了一眼界碑和红灯笼,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这个雪岭下的守岁夜,会永远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它让孩子们懂得,新年的意义不只是团圆,还有守护;守岁的意义不只是熬夜,还有传承。而这份跨越岁月的坚守,终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守护家园的参天大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