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遇刺的消息,经过柳如烟麾下力量的精心“润色”与飞速传播,一夜之间便如同野火般燃遍了整个京城。版本细节虽略有出入,但核心内容高度一致:功勋卓着的镇北王,在为国鏖战北疆、扶保新君之后,竟在自家府邸险些遭奸人毒手!刺客所用乃军中制式弩箭,其心可诛!
一时间,朝野哗然,舆情汹涌。茶馆酒肆、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纷纷。清流文官们愤慨上书,要求严查凶手,肃清朝纲;市井百姓则对这位年轻的王爷抱以极大同情,对幕后黑手唾骂不已。这股民意浪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直指二皇子及其党羽。
新帝天佑在次日早朝上,更是龙颜大怒,当众将那支毒箭掷于丹陛之下,厉声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宵小之辈,以如此卑劣手段,谋害朕之股肱!此非仅刺镇北王,实乃刺朕!刺我大周江山!若不严查,国法何在?天理何存?!”
他当即下旨,成立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为主,镇北王林惊澜协同查办的专案组,限期十日,务必查明真凶,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
这道旨意,如同吹响了进攻的号角。林惊澜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并未直接冲向上次夜宴表现出敌意的靖安侯府或成国公府,那样目标太明显,容易打草惊蛇,也容易授人以“挟私报复”的口实。他的刀,首先砍向了看似不那么核心,实则牵连甚广的环节——兵部武库司。
凭借慕容婉暗中调查以及听风阁多年来搜集的信息,林惊澜直接向三法司提供了数条关键线索:近三个月来,兵部武库司有少量特制弩机及配套箭矢“意外损毁”或“训练消耗”,记录含糊,经手人指向武库司郎中,而此人,正是兵部张尚书的妻弟!同时,听风阁安插在靖安侯府的眼线也回报,刺客使用的弩机型号,与靖安侯府名下某处庄园护卫的装备一致!
人证(虽未直接指认,但线索清晰)、物证(弩箭型号、流向记录)链初步形成,虽不足以直接钉死二皇子,却足以将靖安侯府和兵部张尚书推上风口浪尖。
三法司在皇帝的压力和林惊澜提供的“协助”下,雷厉风行,立刻派人查抄了相关庄园,起获了同批次弩机,并拘拿了武库司郎中等一干人等。刑讯之下,很快便有人熬不住,招认是受了上官暗示,为“某些大人物”行方便,但具体用于何事,他们“不知情”。
这“不知情”三个字,反而更加引人遐想。朝堂之上,要求将靖安侯、张尚书停职待参的呼声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取得了突破。在楚瑶的巧妙安排和苏云裳、赵清璇以探视太后为名入宫配合下,那个被陈贵妃藏在宫中的“江南文人”,终于被司礼监一位对皇帝忠心的老太监设计“撞破”,并搜出了其模仿先帝笔迹的练习稿以及一些特殊的印泥材料!人赃并获!
尽管陈贵妃极力否认,声称此人是为她誊抄佛经的,但模仿先帝笔迹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此事虽被暂时压下,未公开处理,但消息灵通的顶层圈子里已然知晓。皇帝震怒,虽顾及皇室颜面未立刻废黜陈贵妃,却下旨将其禁足宫中,非诏不得出,其娘家兄弟也被寻了个由头罢官夺爵。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又快又狠,打得二皇子一党晕头转向,阵脚大乱。他们没想到林惊澜的反击如此犀利,不直接硬碰,而是从外围薄弱环节入手,抽丝剥茧,步步紧逼。舆论、司法、宫廷三条线同时受压,让他们疲于应付。
靖安侯府和张尚书府门前车马稀少,门可罗雀,昔日巴结他们的官员唯恐避之不及。二皇子周王在府中暴跳如雷,砸碎了无数珍玩,却一时想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他手中掌握的部分京营兵权,在如今舆情汹汹、皇帝紧盯的情况下,根本不敢轻动。
“王爷,此番反击,成效显着。”镇北王府书房内,柳如烟笑着汇报,“如今京城舆论一边倒,靖安侯和张尚书已是过街老鼠。陈贵妃被禁足,等于斩断了二皇子在宫内的一大臂助。”
苏云裳补充道:“宗室那边,有长乐公主暗中奔走,许多原本观望的宗亲,态度也开始转向陛下。”
慕容婉则更关注实际威胁:“根据监控,二皇子近日与京营几位将领密会频繁,恐怕狗急跳墙。我们需加强王府和宫城防卫。”
林惊澜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桌面,神色平静:“穷寇莫追,但也需防其反噬。婉儿,京营那边的动向,务必盯紧。云裳,文官那边的安抚和拉拢不能停。如烟,舆论要继续引导,但不能过度,避免物极必反。”
他沉吟片刻,又道:“至于那位江南文人……陛下既然选择暂时不公开处理,我们便尊重圣意。此人是关键人证,需保护好。或许,将来在某个更合适的时机,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更远的未来。这一次的反击,不仅是为了自保和报复,更是为了进一步削弱政敌,巩固新帝的权威,为他后续更宏大的布局扫清障碍。
京城的天空,似乎因为这一番雷霆涤荡,清明了不少。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静。二皇子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下一轮更加残酷的较量,已在酝酿之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山河红颜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