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那模糊的预警像一根细刺,扎在林烨心头,让他对新近涌入的大批人口更多了几分审慎。然而,生存的压力容不得他过度沉浸在猜疑之中。人口的暴增带来的混乱与资源危机,必须立刻用切实的行动来应对,而非仅仅依靠直觉或担忧。
第二天清晨,当天光尚未完全驱散峡谷中的寒意,林烨便强忍着身体并未完全康复的不适,将老查理、雷娜,以及几位在前期战斗中表现出一定组织能力或得到众人认可的原“曙光”核心成员召集到一起。地点就在那间兼作指挥所和病房的破屋外,围着尚未完全熄灭的篝火余烬。
众人的脸色都带着疲惫和忧虑,显然都已被连日来的混乱和压力所困扰。
“情况大家都清楚。”林烨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声音因伤势和缺水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异常坚定,“人多了,是力量,也是麻烦。再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谁都活不下去。我们必须变,必须把每个人的力气,都拧到一股绳上。”
老查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林小子,昨天分粥那事就是个警钟。光靠几个老人盯着,管不过来了。”
雷娜抱着臂膀,冷眼扫过不远处熙攘嘈杂的临时营地,言简意赅:“怎么拧?”
“分工。专业化。”林烨吐出两个在废土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但他相信其核心逻辑放之四海皆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全能战士,也不能让有力气的人去绣花,让会看病的人去扛木头。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基地的需求,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他顿了顿,在地上用树枝简单划拉起来:“我想,暂时可以把现有的人员,分成几个大的组别。”
“第一,建设与防御组。”他画了一个方块,“这是当前最紧迫的。负责围墙、了望塔、陷阱、房屋的修建和加固。需要身强力壮、不怕吃苦的人。组长……”他目光看向一个在之前防御战中表现沉稳、力气颇大的中年汉子,“王魁,你来负责。老查理叔统筹全局,给你支持。”
王魁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被委以重任,随即挺起胸膛,重重“嗯”了一声。
“第二,生产和后勤组。”林烨画了第二个方块,“这是活下去的基础。包括现有的水培农场拓展、寻找可食用植物和狩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食物加工储存、水资源管理和分配、衣物缝补等。这部分事情杂,需要心细、有耐心的人。李婶,”他看向之前负责分粥、为人公道的中年妇女,“您经验多,威望够,请您多费心。”
李婶擦了擦手,有些紧张,但看到林烨信任的目光,还是点了点头:“我……我尽力。”
“第三,警卫与巡逻组。”第三个方块,“负责基地日常警戒、围墙值守、内部治安纠纷初步处理,以及未来可能的侦察任务。需要机警、忠诚、有一定战斗力的人。雷娜,”林烨看向她,“你来牵头。挑选可靠的人手,制定巡逻班次和警戒规则。”
雷娜没有推辞,干脆地应下:“好。”
“第四,医疗与技术组。”林烨画下第四个,也是目前最薄弱的方块,“阿雅需要持续照顾,其他伤员病号也不少。我们需要尽可能搜集草药,培养懂一点包扎护理的人。另外,缴获的那些破烂无线电、旧零件,也需要有人尝试修复研究,哪怕只能修好一个水壶,也是进步。这部分……暂时由我直接负责,看看能不能找出有这方面潜力的人。”
他将树枝指向最后一个区域:“最后,所有暂时无法归入以上各组的老弱妇孺,也不能闲着。可以负责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清洁营地、帮忙看管孩子、编织绳索、处理一些简单的材料。总之,在‘曙光’,只要能动,就要为生存出力。”
林烨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每个组设一个组长,直接对我和老查理负责。组内成员的工作安排、贡献记录,由组长初步核定。每日劳作换取‘贡献点’,贡献点直接关系到食物和必要物资的分配额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有特殊技能者,经评估后给予基础点数加成。”
他提出的方案并不复杂,却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原始但有效的管理框架。将混沌的人群按照功能划分,明确责任与利益关联,这是走向秩序的第一步。
老查理首先表示赞同:“这个法子好!清清楚楚,谁该干啥,能干好啥,拿多少,都没得扯皮!”
王魁、李婶等人也纷纷点头,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职责,他们脸上的迷茫减少了许多,多了几分干劲。
雷娜则补充了一点:“警卫组需要优先配给武器。而且,对新来的人,尤其是那批三十多人的,观察期要延长,加入警卫组更要严格审查。”
“同意。”林烨点头,“安全是底线。”
简单的会议结束后,新的架构立刻开始运转。老查理拿着林烨草拟的名单(主要是基于他平日观察和众人推荐),开始大声宣布分组情况和组长任命。起初还有些嘈杂和议论,但当人们发现分工确实依据了各人特点,并且与赖以生存的食物分配直接挂钩后,骚动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带着些许期盼的忙碌。
王魁吼叫着,开始清点建设组的壮劳力,分配今天的任务——优先加固最薄弱的一段东侧围墙。李婶则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重新规划食物分配点,开始登记造册,并组织人手去扩大水培槽的规模。雷娜更是雷厉风行,立刻从原“曙光”队员和表现可靠的早期投奔者中挑选了十来人,组成最初的警卫队,分配巡逻路线和哨位。
林烨则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在阿雅床边支起一个小桌,开始尝试整理那些缴获的“技术物品”。他拿起那台破损的无线电,手指触摸着冰凉的金属外壳和断裂的线路,心中再次尝试呼唤系统,依旧石沉大海。他叹了口气,只能依靠自己前世那点可怜的物理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试图找出故障点。
这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那个……林……林首领,这个无线电,好像是电源模块烧了……”
林烨抬头,看到一个年纪约莫十五六岁、瘦得跟豆芽菜似的少年,正紧张地搓着手,站在不远处。他是前几天跟着一小股流浪者来的,一直没什么存在感。
“你懂这个?”林烨有些意外。
“我……我爹以前是修收音机的……我跟着学过一点……”少年小声说,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那台无线电,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专注。
林烨心中一动,将无线电推过去:“你看看,能修吗?需要什么零件?”
少年如获至宝,小心地接过,仔细查看了片刻,肯定地点点头:“能……应该能!就是需要找个替代的稳压管,还有这几根线要重新接……缴获的那些零件里,好像有类似的……”
“好!”林烨立刻看到了希望,“你叫什么名字?从现在起,你暂时归入技术组,专门负责尝试修复这台机器和其他有用的东西。需要什么,跟老查理叔说,优先给你找!”
“我……我叫豆子!”少年激动得脸都红了,抱着无线电,像是抱着全世界。
豆子的出现,让林烨意识到,人群中可能藏着不少被埋没的技能。他立刻让老查理派人统计所有新来人员的过往经历和可能的手艺,哪怕只是会编筐、会认几种草药,都记录下来。
分工和专业化的效果立竿见影。虽然只是粗浅的划分,但责任明确后,效率显着提升。建设组在王魁的带领下,干得热火朝天;后勤组在李婶的安排下,食物分配变得有序,浪费减少;警卫组的巡逻让基地内部的安全感增加;就连技术组,在豆子和其他两个被发现略懂修理的人努力下,竟然真的修复了两盏利用旧电池和LEd灯珠的简易照明灯,虽然光线昏暗,却给夜晚的峡谷带来了不小的慰藉。
当然,问题依然存在。贡献点的记录和核算需要大量精力,难免有疏漏或不公;各组之间协调配合仍需磨合;新老人员之间隐约的隔阂并未完全消除;阿雅那模糊的预警,也像一片阴云,悬在知情者的心头。
但无论如何,“曙光”基地终于告别了最初的混乱无序,开始像一个真正的、有组织的聚居地那样运转。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位置和目标,尽管前路依旧艰难,但至少,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战的流民,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曙光”成员。
林烨站在渐渐成型的了望台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相对而言)的忙碌景象,腰腹间的伤口依旧隐隐作痛,但心中却稍微安定了一些。分工与专业化,是文明重建的微小基石。而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外部挑战——探索那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旧世仓库”。内部初步稳定,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炼假成真:我的虚拟帝国照映现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