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城的权力更迭,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波纹迅速扩散至阴山南北。吕纂的急不可耐与强硬姿态,通过各种渠道,清晰地传到了北魏王拓跋珪的耳中。这既是他期待的局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拓跋珪在金顶大帐中,听着最新从西面传来的密报:吕光病危,吕纂掌控姑臧,囚禁反对者,积极备战。他麾下的将领们群情激昂,认为这是南下介入的天赐良机。
“大王!吕纂小子狂妄,正需外援!我们应立即派遣使者,公开结盟,共抗苻秦!”一名部落大人高声建议。
“不可!”老成持重的长孙嵩立即反对,“公开结盟,便是与苻坚彻底撕破脸。秦军主力尚未完全投入凉州,若我大魏公然支持吕纂,苻坚盛怒之下,很可能暂缓西征,先调集李威、王休之兵,全力北向我等!届时,我大魏将独扛秦军锋芒!”
拓跋珪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金刀柄。长孙嵩的担忧正是他最大的顾虑。他想要凉州这块缓冲地消耗秦国,却绝不愿在准备充分前,亲自下场与秦国主力硬碰硬。
“公开结盟,是下策。”拓跋珪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冷静,“我们要做的,是让吕纂觉得有希望,让他去和苻坚拼命,而不是把我大魏也拖入泥潭。援助要有,但不能明着来,更不能让他依赖上我们。”
他心中已有定计:有限度、暗中的、以物资和非正式人员为主的支援。 目的是给吕纂“输血”,让他能撑得更久,消耗秦军更多,但绝不派出一兵一卒的北魏正规军,以免授人以柄。
数日后,一名化装成西域商队头目的北魏秘密使者,通过重金收买的边境关卡守将,悄然进入了风声鹤唳的姑臧城。在一处极其隐秘的宅邸内,他见到了刚刚掌控大权、眉宇间既有兴奋更有焦虑的吕纂。
此时的吕纂,正急需外部支持来稳固内部、对抗即将到来的秦军。北魏使者的到来,如同雪中送炭。
“少将军,我主魏王,对少将军的勇武果决深感钦佩。”使者言辞恭敬,却带着试探,“苻坚无道,欲吞并四方,我主愿与少将军这样的豪杰共抗强秦。”
吕纂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声道:“魏王深明大义!不知如何相助?若能派精锐骑兵自北面牵制秦军并州兵力,或直接入凉助战,我吕纂必感激不尽,日后凉州愿与北魏永结盟好!”
使者心中冷笑,面上却为难道:“少将军明鉴,并州李威、王休虎视眈眈,我大魏主力若轻易南下,恐腹背受敌。且公开派兵,恐给苻坚口实,令其倾国来攻,于少将军亦非好事。”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拓跋珪的真实条件:“然,我主可助少将军三事:其一,开放边境通道,我大魏可向凉州出售良马五千匹,皮甲万副,以及凉州急需的药材等物资,价格可从优。其二,我可派遣百余名‘退役’的军中好手,以雇佣或顾问之名,助少将军训练士卒,指导守城。其三,我大魏可在北部边境加强对并州的骚扰,使苻坚不敢全力进攻凉州。”
这些援助,看似实惠,实则充满了算计。马匹物资可以增强吕纂的抵抗力,但也会耗尽凉州本就紧张的财力;百余名“顾问”既能助战,也是北魏嵌入凉州的钉子和眼线;边境骚扰更是隔靴搔痒,主要起牵制和心理作用。
吕纂虽有些失望于没有直接出兵,但眼下任何支持都至关重要。他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答应了条件,双方秘密签订了盟约。吕纂得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而拓跋珪,则成功地将一颗足以让秦国流更多血的钉子,更深地楔入了凉州。
协议达成后,北魏边境的“小动作”果然更加频繁。并州刺史李威的压力骤增,每日军报如雪片般飞向洛阳,汇报着北魏游骑越来越大胆的越境袭击和侦察。
然而,李威、王休并非被动挨打之辈。根据苻坚“由守转攻”的旨意,他们迅速调整策略。并州边军不再固守堡垒,而是组织起更多、更精锐的骑兵分队,主动出击,伏击北魏游骑,甚至数次越境进行报复性打击,摧毁了北魏几个前沿的小型补给点。
同时,秦军加强了边境巡逻的密度和强度,严查走私通道,使得北魏向凉州输送物资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拓跋珪的“输血”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强有力的阻截。
洛阳,紫宸殿。苻坚看着李威发来的关于北魏动向加剧以及截获走私物资的奏报,脸上露出了洞悉一切的笑容。
“拓跋珪果然忍不住了,开始给吕纂那小儿子递刀子。”他对身旁的重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可惜,手段还是小家子气了些。些许马匹物资,百十个顾问,就想扭转乾坤?徒劳罢了。”
他并不担心这点程度的援助能改变凉州战局。杨定、杨盛统领的关中大军才是决定性的力量。他更在意的是,拓跋珪的这种行为,正好给了他日后对北魏用兵的完美借口。
“传令杨定、杨盛,按原计划加速进军,不必理会北魏这些小动作。告诉李威、王休,打得好!就要这样,让拓跋珪知道,他的任何小聪明,都要付出代价!”苻坚的命令简洁有力。
在他看来,拓跋珪和吕纂的暗中勾结,不过是螳臂当车般的徒劳挣扎。在绝对的实力和早已布局好的战略面前,这些暗室里的阴谋和边境上的骚扰,都如同投入洪流的石子,只能激起些许微不足道的涟漪,根本无法改变奔流向海的大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